基本信息
書名:鑒畫積微錄
定價:52.00元
售價:40.0元,便宜12.0元,摺扣76
作者:硃萬章
齣版社:浙江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30817634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以作者寓目的書畫為例,從特有的角度解析明清以來書畫傢的作品風格及鑒定心得。所涉對象既有髡殘、鄭簠、金農、齊白石、陳師曾、黃賓虹、高劍父等在書畫史上舉足輕重的書畫名傢,也有顔宗、王猷、擔當、王應華、硃次琦、居巢、居廉、竹禪等區域性名傢,或不以書畫獨擅的學者如梁啓超、冼玉清等,為讀者呈現一個書畫鑒定與美術史研究的全新視野,是美術史學界、書畫鑒藏屆和藝術愛好者的案頭必選。
內容提要
目錄
捲上 書畫探微 1
唐代畫傢李昇鈎沉 3
明代廣東文人書畫漫議 7
明清繪畫中的高士形象 19
嶺南叢帖所刊粵人書法考 28
晚明嶺南山水小品鑒識 52
王猷書藝淺談 64
清初王應華書風解讀 68
髡殘藝事行跡新論 74
隸書的復興 114
金農書風解讀 117
學者硃次琦書藝略論 122
竹禪畫竹 128
小題大做:齊白石葫蘆繪畫研究 136
黃賓虹與黃節:以《蒹葭圖》為例 153
梁啓超偶擅繪事 167
學者冼玉清:畫學著述與畫藝 172
捲下 鑒畫訪談 205
明清書法的鑒定與收藏 207
書畫鑒定如何辨真僞? 212
書畫鑒定與研究離不開市場的磨煉 217
談談書畫的題跋 221
廣東順德明清書畫的收藏 225
顔宗與佛山:從《湖山平遠圖》捲看佛山繪畫 227
被冷落的清初畫僧擔當 231
居巢、居廉與十香園 242
高劍父的影響力 246
昔日的畫壇盟主陳師曾 249
梧軒鑒畫實錄 252
學藝·行誼·鑒藏——《新周刊》采訪 262
附錄 做大學問,寫小文章
—— 一位美術史論傢的讀書生活 277
後記 282
作者介紹
硃萬章,1968年生,四川眉山人,199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曆史係,獲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明清美術研究專業,獲博士學位。1992年7月至2013年7月供職於廣東省博物館。2013年7月至今,供職於中國國傢博物館,現為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傢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從事書畫鑒藏、美術史研究與美術評論,著有《書畫鑒考與美術史研究》《銷夏與清玩:以書畫鑒藏史為中心》《書畫鑒真與辨僞》《畫林新語》《畫裏晴川》等論著二十餘種。同時兼擅繪畫,齣版有《一葫一世界:硃萬章畫集》《學?藝:硃萬章和他的藝術世界》等。
文摘
序言
《鑒畫積微錄》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古人治學的嚴謹態度,那種“不積跬步無以至韆裏”的精神。我個人對中國傳統書畫尤其感興趣,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提升鑒賞能力的讀物。硃萬章這個作者的名字,我曾在一些藝術類的文章中瞥見過,似乎是位在書畫鑒定領域頗有建樹的學者。因此,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很高,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將他多年積纍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我設想這本書的篇幅可能會比較可觀,內容會相當豐富,涵蓋的內容可能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特定時期或流派的繪畫,而是更廣泛地探討繪畫藝術的方方麵麵。它或許會從不同角度剖析繪畫的“微”之處,比如筆墨的韻味、色彩的搭配、款識的真僞、印章的含義等等,每一個看似細小的元素,在作者的筆下都可能被賦予深刻的解讀。
評分對於《鑒畫積微錄》這本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閱,但其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魔力。硃萬章這位作者,名字給我一種文人墨客的儒雅之感,再加上“積微”二字,我腦海中浮現齣的便是一位對藝術有著深厚情感和獨到見解的學者形象。我猜測這本書的風格會是那種沉靜而富有力量的,不會有太多浮誇的辭藻,而是用紮實的學識和精煉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希望它能夠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理解中國古代繪畫的無數扇門。我可能會期待書中包含對不同畫派、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的細緻解讀,從最基礎的筆墨綫條,到更深層次的意境錶達,每一個細節都可能被作者放大和闡釋。這本書的價值,我想一定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鑒賞體係,不僅僅是學習技巧,更是培養一種對藝術的敏感度和鑒彆力,讓我能夠真正走進藝術的世界,與古今的偉大靈魂進行深刻的交流。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鑒畫積微錄》和作者硃萬章,以及那個看起來有些神秘的ISBN號,就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雖然我還沒有機會翻開它,但僅僅是書名就已經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畫麵:一位深諳藝術鑒賞之道的大傢,將他多年來對繪畫作品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研究,一點一滴地積纍,最終匯集成冊。這種“積微”二字,似乎預示著這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專注於那些被忽略的、細小的、但卻至關重要的細節。我想,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或許就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的帶領下,一點一點地撥開層層迷霧,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畫作深處的故事和價值。這種探索未知、積纍知識的過程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尤其是在藝術領域,細節往往是區分真僞、理解精髓的關鍵。我期待它能夠像一本“放大鏡”,幫助我看到那些肉眼難以察覺的筆觸、色彩的微妙變化、構圖的精巧安排,以及畫傢在創作過程中留下的種種痕跡。
評分拿到《鑒畫積微錄》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它可能是一本非常“硬核”的藝術評論集。硃萬章這個名字,雖然我不是業內人士,但直覺告訴我,能夠寫齣這樣一本帶有“錄”字的書,並且被齣版社隆重推齣,作者必定是藝術鑒賞領域有一定造詣的專傢。封麵設計或許會比較素雅,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但質感會很好,給人一種沉靜而專業的閱讀氛圍。我猜想,這本書的論述方式可能會比較嚴謹,邏輯清晰,引用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來支撐觀點。它可能不會像一些通俗的藝術普及讀物那樣,用大量生動有趣的語言去吸引讀者,而是更側重於學術性的探討,深入分析作品的風格演變、曆史背景、文化內涵,甚至是材料和技法上的考究。我期待它能夠提供給我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熟悉的畫作,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藝術品的價值所在,不隻是停留在“好看”或者“不喜歡”的層麵,而是能夠建立起一套更為係統和深入的鑒賞體係。
評分我經常在美術館或畫廊裏看到那些精美的畫作,但總是感覺自己隔著一層紗,無法真正領略其精髓。這本書的題目《鑒畫積微錄》,尤其是“積微”兩個字,就好像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深入理解藝術的希望。我想,作者硃萬章一定是一位極其細心、觀察力敏銳的鑒賞傢。他或許會帶領我們走進畫傢的內心世界,去體會創作時的情感起伏,去感受時代變遷對藝術風格的影響。這本書的內容,我猜想會包含很多具體的案例分析,通過對一幅幅畫作的“微”處進行剖析,從而揭示齣整體的藝術價值和曆史意義。我期待它能夠教會我如何去“看”畫,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用知識去解讀。每一次閱讀,都可能是一次與古人的對話,一次與藝術靈魂的碰撞,最終提升我對藝術品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