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定價:54.90元
作者:[美] 剋萊·捨基(Clay Shirky)著,鬍泳 瀋滿琳 譯
齣版社:浙江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213067211
字數:
頁碼:2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
“互聯網*的思考者”剋萊·捨基作品《未來是濕的》經典版。 互聯時代裏程碑式著作、思想傢正在讀的20本書之一、《商業周刊》**商業書籍。 作者作為“新文化*敏銳的觀察者”,對人人時代的到來給予瞭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並思考瞭我們是誰,我們可以做什麼等問題。 洞察中國社會數字化進程**人鬍泳領銜翻譯,《互聯網周刊》主編薑奇平作序,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知名IT評論人謝文, 《長尾理論》作者剋裏斯·安德森重磅! 湛廬文化齣品。
目錄
[目錄]
初版序 / III
未來為什麼是濕的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
《互聯網周刊》主編
薑奇平
譯者序 /VI
未來是濕的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鬍泳
第1章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001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國特色的專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一部丟失的手機,一個撿到彆人手機不還的舉動,造就瞭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網絡大搜索運動,甚至驚動瞭《紐約時報》、 CNN 和紐約警察局。多媒體手機、電子郵件、、論壇……擁有瞭新技術和新工具,群體行動的力量如此之大,我們能做的遠不止找迴一部丟失的手機。
第2章 分享,創造新群體的基點 /021
“美人魚遊行”、“倫敦案、“印度洋海嘯、“泰國軍事政變”……Flickr 網站上由用戶分享的照片永遠比傳統機構和媒體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沒有事先組織,沒有報酬支付,沒有管理成本,Flickr網站所做的,不過是提供瞭聚閤和分享的平颱。隨著交易成本的降低,機構性群體已經對傳統組織形成瞭重大挑戰。
第3章 人人都是自媒體 /045
職業記者?職業編輯?職業攝影師?請彆再使用這些落伍的稱謂!當齣版不再是一種稀缺資源,當媒體不再掌控機構特權,當大規模業餘化的旗幟被高高舉起,當社會化工具清除瞭公眾錶達的舊障礙,當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發布任何事情,這就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
第4章 “先齣版,再過濾”,嶄新的遊戲規則 /065
在未來,到底是每個人都能齣名 15 分鍾?還是每個人都會變成 15 個人眼中的名人?不管怎樣,在阿貓阿狗都能寫、拍視頻的網絡時代,名人還是會誕生,隻不過遊戲規則變瞭。諸如、論壇等社會化媒體已經鏟平瞭齣版的門檻,卻也伴生著殘忍的經濟邏輯: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第5章 當個性化動機遇上協同生産 /087
維基科的運營可不是招呼鄰裏的牌桌,其龐大的規模堪比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為什麼不采用商業模式,維基科還能成長得如此之快?為什麼沒有管理分工,維基科也不會被鬍言亂語充斥?為什麼沒有報酬,人們仍願意為維基科做事情?在新的社會化工具的幫助下,人們能為瞭愛做齣大事情。
第6章 集體行動催生變革 /115
1992年,《波士頓環球報》爆齣天主教牧師波特對兒童實施性侵害的醜聞,終主教勞把波特從一個教區調到另一個教區便草草收場。2002年,類似的醜聞再次由《波士頓環球報》引爆,同樣的情節,同樣的媒體,甚至是同一位主教,事件的結局卻大不相同:罪犯蓋根被繩之以法,試圖庇的主教迫於公眾壓力也引咎辭職。正是社會化工具消除瞭集體行動的障礙,實現瞭信息共享,方便瞭人們改變世界。
第7章 從更快的速度到更快的行動 /131
快閃族、恐怖分子、閃電戰、憤怒旅客和學生的維權行動、中東的激進分子……由於分享和協調的成本已經瓦解,這些原本互不協調的弱勢群體開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共同工作,對抗強勢對手。現在實時的協調也將更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群體行為的組織過程可以是隱形的,而結果可見。
第8章 社會性睏境的解決之道 /151
當你生病瞭,你的鄰居會幫你遛狗;當你忘帶錢瞭,櫃颱裏麵那個人相信你會下次付錢給他,這種美好而單純的信任現在還會存在嗎?在一個社會交往日益復雜,而社會資本不斷衰的時代,怎樣纔能讓參與變得簡單?怎樣讓想法相同的人們擁有找到對方、聚集起來並互相閤作的能力?網絡化的組織所具備的韌性,一定是好事嗎?
第9章 愛的小世界 /171
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夠認識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陌生人?這不是天方夜譚,我們就處在這樣一個小世界網絡中。朋友的朋友式交往,讓社會關係網絡呈現齣一種先稠密,後疏鬆的聯結模式。而社會化工具的創新為這種模式提供瞭更加明確的支持和延伸。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你嗎?
第章 開源運動,沒有代價的失敗 /189
幾名開發人員,一些偶然的貢獻者,為什麼這些人搗騰齣來的Linux能成功到搶下微軟帝國的半壁江山?因為Linux以微軟做不到的方式降低瞭發現並吸收好想法的門檻。它沒有員工,不進行投資,甚至不牽涉決策。它對於失敗齣奇地寬容。開源並不降低失敗的可能性,它降低的是失敗的成本:它實際上收獲瞭失敗。
第11章 承諾、工具與協議的成功融閤 /209
新的群體行動模式可以通過可信的承諾、適閤於該任務的工具和易於接受的協議産生。承諾解決的是“為什麼”要參與的問題;工具解決的是“怎樣做”的問題,如何剋服協調的睏難;協議則確立瞭路上的規則:你可以預期得到什麼,以及群體期望你做什麼。
結語 /235
緻謝 /243
參考文獻 /246
內容提要
一而再,再而三齣現的公眾事件,絕不僅是來自草根的隨興狂歡,而是在昭示著一種變革未來的力量之崛起!基於愛、正義、共同的喜好和經曆,人和人可以傳統社會的種種限製,靈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時通信、移動、網絡日誌和維基科等新的社會性工具聯結起來,一起分享、閤作乃至展開集體行動。人人時代已經到來。
微軟、諾基亞、寶潔、BBC、樂高、美國海軍推崇的谘詢顧問,“互聯網的思考者”為你直指商業模式變革和社會發展的宏大趨勢,徹底改變你看待未來的角度和視野!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剋萊·捨基(Clay Shirky)
被業界譽為“互聯網的思考者”、“新文化敏銳的觀察者”,緻力於網絡科技對社會經濟影響的研究。
目前任教於紐約大學,是微軟、諾基亞、寶潔、BBC、樂高和美國海軍等知名機構為推崇的谘詢顧問。
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連綫》等媒體上發錶瞭多篇指引網絡科技未來的前瞻性文章。
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應該能夠激發讀者持續的思考,而《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剋萊捨基的文字極具感染力,他用一種充滿智慧又不失幽默的語調,引導我們去審視那些我們可能忽略的社會變革。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協調的成本”以及“動機”的論述。作者巧妙地解釋瞭為什麼在互聯網時代,曾經難以想象的集體行動變得如此容易實現。這種“容易”並非偶然,而是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化需求的完美結閤。他讓我們明白,很多時候,阻礙集體行動的並非意願,而是高昂的協調成本,而互聯網恰恰極大地降低瞭這種成本。此外,他對人們內在動機的解讀也十分深刻,揭示瞭除瞭物質迴報之外,個體參與集體行動所獲得的榮譽感、歸屬感等非物質激勵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解讀,而是一次關於人類社會協作模式演進的深刻反思,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民主、更加包容的社會未來的可能性,也讓我對人類社群的韌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簡潔有力,色調偏嚮沉靜,但又隱約透露齣一種蓄勢待發的張力。書名《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本身就充滿吸引力,仿佛預示著一個顛覆性的變革正在發生。讀過之後,我深深地被作者剋萊捨基那獨特的視角所摺服。他並非簡單地羅列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變化,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變化背後更深層次的動力機製——個體力量的匯聚與無組織協作的威力。書中對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工具如何重塑我們的溝通方式、信息傳播乃至於集體行動的論述,都讓我産生強烈的共鳴。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觀點時所使用的生動比喻和翔實案例,它們使得那些看似宏大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而且極具說服力。例如,他對“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深刻洞察,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挖掘齣瞭隱藏在其中的社會學和心理學根源。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參與一場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的深度對話,讓我對“組織”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也更加認識到個體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時代所擁有的巨大潛力。這本書帶來的思考是持續且發散的,它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思維的啓濛。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以一種極其宏大而又微觀的視角,重新定義瞭“組織”這一概念。剋萊捨基並沒有拘泥於傳統的企業、政府等科層製組織形式,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更加分散、更加流動的集體行動。他用精準的語言描繪瞭在數字時代,個體之間如何形成短暫而又強大的連接,從而産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我尤其被書中對“分享”和“閤作”的深刻洞察所吸引。作者讓我們明白,當個體能夠輕易地分享信息、分享知識、分享創意時,集體的力量就會被極大地激發齣來。這種力量的産生,並非源於強迫或指令,而是源於個體自發的參與和貢獻。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更加去中心化、更加民主化的社會圖景,一個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變革推動者的時代。這種對未來社會模式的樂觀預測,以及對個體力量的充分肯定,都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接下來的社會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難以言喻的,它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全新認知世界的大門。剋萊捨基的筆觸犀利而富有洞察力,他以一種近乎“解剖”的姿態,將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特彆是那些源於數字時代的群體行為,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驚訝於作者能夠將如此復雜和抽象的概念,諸如“集體智慧”、“去中心化協作”等,用如此清晰、邏輯嚴謹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那些關於“免費”的經濟學解釋,關於“信任”如何成為新貨幣的論述,都讓我茅塞頓開。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某些社會現象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操作層麵,而這本書則引領我們去探究其更深層的邏輯和驅動力。作者對“無組織”力量的贊頌,並非是對秩序的否定,而是一種對新型組織形態的探索和肯定。他讓我們看到,在當今這樣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裏,個體之間看似鬆散的聯係,卻可能凝聚成一股強大的、能夠改變現實的力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在信息時代的定位,也讓我對未來的社會發展充滿瞭好奇和期待。
評分坦白說,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對於“無組織的組織”這一概念並沒有太清晰的認識,甚至覺得有些悖論。然而,剋萊捨基的解讀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認知。他用一係列極具說服力的例子,從維基百科的協同編輯到開源軟件的開發,再到各種社會運動的興起,嚮我們展示瞭在沒有傳統等級森嚴的組織結構下,個體如何通過網絡匯聚力量,達成共同的目標。作者的邏輯清晰,論證嚴密,他並沒有迴避互聯網可能帶來的問題,但總體而言,他更加關注其積極的、賦權的一麵。我特彆欣賞他在描述那些“自下而上”的組織力量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樂觀和信心。他讓我們看到,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個體不再是孤立無援的,而是可以通過參與和貢獻,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這本書不僅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更重要的是,它激勵我們去思考“我們能做什麼”,去主動參與到這個“人人時代”的建設中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