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法治照耀幸福生活 定价:38.00 ISBN:9787302398493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明勇 编号:1201101419 出版日期:2015-06-01 印刷日期:2015-06-01 版次:1 字数:190.00千字 页数:210 |
| 是土,还是豪? 在跟建孝、张乐等法律服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聊天时,我请各位谈一下对“土豪”的理解或者看法。或许因为有了上一次解释“警察”的经验教训,这一次,他们明显谨慎了许多,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先思考,后回答。 俗话说,小心无大错,小心驶得万年船!在《道德经》中,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指的就是小心谨慎。事实证明,为人处世,尤其在司法工作领域,小心谨慎既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至于战略战术上的小心谨慎,有名军事家**元帅更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战战兢兢,无事不成;心无所惧,寸步难行! 然而,建孝等人此时的小心谨慎,更多的,我觉得,只是在表明一种态度――谨小慎微的态度而已。具体到刚才的问题,仍是南辕北辙,不得要领。 原因之一,就是其关注点或日着眼点,跟上次解释“警察”二字一样,只是停留在试图解释“土豪”这个概念上,充其量更进一步者如宋佳蔚同学,也只是想告诉我“土豪”是个什么东西。土豪究竟是不是东西,在此姑且不论。因为我*想知道的,是面对“土豪”时,你看到的是土,还是豪? 这个问题看似很小,又涉嫌钻牛角尖,但对一名法律人而言,在处理法律问题时,却是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态度问题。因为态度问题,既是研究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实践证明,对一名法律顾问而言,态度或者方向是否明确至关重要。这个问题既是原则,又是导向,也是基础。毋庸置疑,这个问题如不首先加以解决,很可能就会“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之所以说态度问题是事关原则与导向的根本性问题,是因为在面对同一个法律事实或法律事件时,着眼点不同,态度就会不同,解决的原则或方向就会随之不同,结果就会相应地大相径庭。比如,你是因为他“土”,而对其嗤之以鼻、拒之门外呢?还是因为感觉他“豪”,而将其奉若上宾、趋之若鹜? 事实证明,相对于你看到的是“土”还是“豪”,你对“土豪”的内心态度,应该更加重要!比如,你是选择将其拒之门外呢,还是将其奉若上宾?由于这是接近不同的两种态度,如不事先加以明确,弄不好就会南辕北辙。 研究对待“土豪”的态度这样一个看似无聊的问题,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乃至老师们看来,或许荒诞不经,百无一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处理具体的法律实务时,首先明确对待“土豪”的态度,不仅客观现实,而且不容回避。 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就我个人理解,无论思路还是态度,都是必须首先予以明确的根本性问题,因为类似问题既是原则,也是导向,不仅事关全局,而且决定走向。 在跟张乐、建孝他们聊天时,我之所以决定从“土豪”这个话题开始谈起,就是因为那天我们所要讨论的,是一个涉及军事设施保护的案例。而且,这个案例就面临着类似是“去”还是“留”这样的原则性问题。 具体而言,驻沿海某部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因受“土地财政”利益驱动,未征求部队意见,就擅自在某重要军港附近大面积填海造地,并公开挂牌出让,进行高端房地产开发。我们接手案件时,不但相应的挂牌招标等土地出让手续已经全部走完,而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乃至工程建设规划等必要程序已经基本走完,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大面积开工建设,个别地段的房地产开发工程甚全已经完工过半。 调查发现,该高端房地产开发项目虽然利用的既非部队用地,亦非部队用海,但却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且有可能对军事利益构成危害。在这种情况下,部队是将相关项目予以紧急叫停呢,还是让地方政府在对军事设施保护予以妥当安排的前提下继续施工?毫无疑问,这就是一个如同骑虎一般的两难选择。不言而喻,这就如同面对是“土”还是“豪”,也是二取其一的选择,因此,必须首先表明态度。 前段时间因故去了上海,无意中跟舰队司令部的一位退休老领导聊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划定问题,不仅十分惊讶地得知,这位老领导竟然具体参与了*国领海基线划定这项如此重要的工作,而且知道总部在领海基线划定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意见交换和研究论证,创造性地,同时也是*常灵活地运用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依法维护了国家利益,堪称活学活用靠前法的典范。 我国领海基线的划定,采用的是直线基线法。应该讲,选定基点之后,将各个基点连接成线虽然相对简单,但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活。而如何选定划线基点,不仅相对更难,而且层次更高,境界更妙,可谓匠心独具。 尤其是确定在哪两个基点之间划线,不但牵涉单条基线的长度,而且牵涉这条基线偏离海岸线的走向(角度)等根本性问题。因此,如果说在确定的领海基点之间划线是匠人的手工工艺,那么如何选择划线基点,就是确凿无疑的工艺美术大师的经典构思! 事实上,该领海基线划定案例,不仅是法学、地缘政治学和军事战略学的综合运用,更是和平时期依法保卫国家领土主和国家海洋益的成功实践,所以*常值得一提。这个案例,在让我对法律斗争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的同时,也让我对这位老首长有了新的认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实践证明,就领海基线(当然,也包括陆地边界)的划定以及军事利益的保护而言,在坚持国家利益与军事利益至上原则这个大前提下,依靠积极而有效的法律斗争的结果,往往要比打一场局部战争或者打一场靠前官司收效更大,这既是靠前关系中法律斗争的巨大作用,也是靠前关系中法律斗争的应有之义。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上述案例,都涉及必须首先明确是“土”还是“豪”这个根本性的态度问题,这既是工作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导向。毋庸置疑,原则性问题如不首先确定,其他问题都将无从谈起。即便霸王硬上弓强行去弹,恐怕也是不得要领的胡弹、乱弹。不难想象,即便认真去弹,都不一定能够弹得出华美乐章呢,更何况是没有原则的一通乱弹?! 在跟司令部这位老首长聊天过程中,彼此深有同感的是。我国目前的法科学生在逐年增多,几乎到了但凡大学,都要设置法律专业,都有法科学生的程度。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并不缺少法律人,更不缺少学习法律的人。 实践证明,我们所真正缺少的,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能力水平都比较高的人,尤其缺少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理智,能够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的法律人。当然,目前更为缺少的,是能够时刻把国家利益和军事利益放在心上,*起码是能够将社会公平正义放在心上,并能够在任何时候都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法律人。 P11-14 |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感觉特别受启发。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出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微妙。比如,书中描述了一个主人公如何面对童年的创伤,以及这些创伤如何在成年后影响他的决策和人际关系。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于“自我接纳”的解读,它不是一种盲目的乐观,而是在看清自己的不完美之后,依然选择爱自己,拥抱真实的自己。书里的很多观点,我之前可能也隐约感受过,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清晰的框架去理解它们。它教会我,有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糟糕,而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我们内心的期待产生了冲突。通过调整内心的视角,很多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其实都可以找到化解的可能。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和一位睿智的朋友聊天,他耐心倾听,然后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引导你看见更广阔的天地。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应该只被当作一本“心理书”,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帮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方向。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哲学入门的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哲学是那种很高深、很玄奥的东西,离我的生活很远。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很多复杂的哲学概念,比如“存在主义”、“认识论”等等。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甚至是一些脑筋急转弯似的问题,来引导读者思考。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自由意志”的讨论,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每天做出的各种选择,到底有多少是出于真正的自由,又有多少是受到外界因素的裹挟。书里提出的一些观点,虽然不一定能立刻找到答案,但却能引发你更深入的思考。它教会我,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接受现有的解释,而忽略了去质疑和探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了,看待问题也不再那么片面。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更广阔思想世界的大门。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历史的通俗读物,原本以为会是枯燥乏味的年代记,没想到却被深深吸引。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仿佛把读者带回了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他没有刻意去堆砌大量的史料和枯燥的年代,而是聚焦于那些鲜活的人物和重大的转折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某个王朝由盛转衰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人或某个事件,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历史发展背后那些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从来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偶然和变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就影响了历史的走向。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他用一种非常客观但又不失人性的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与选择。这本书让我对“历史”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人类故事,充满了智慧、教训,也值得我们去反思。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关于艺术鉴赏的读物,让我对绘画、雕塑这些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直接去评判作品的好坏,而是引导读者去观察细节,去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他会从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到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再到作品本身的构图、色彩运用,一一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幅抽象画的解读,我之前觉得抽象画看不懂,但作者通过解读画家的创作意图和色彩的象征意义,让我竟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张力。这本书教会我,欣赏艺术不仅仅是看,更是要去“读”懂它。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思考,去和艺术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读完这本书,我再去看那些艺术作品时,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够真正进入到作品的世界里,去体会其中的奥妙。它让我对美的感知更加敏锐,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评分最近我沉迷于一本关于美食文化的书籍,本来只是想找点食谱,没想到却读到了一段段令人垂涎的美食故事。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他描绘食物不仅仅是描述味道,更是勾勒出食物背后的文化、历史以及人情味。我尤其喜欢他写到的关于某个地方的特色小吃,从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技法,到它如何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读到那些关于家庭聚餐、节日庆典中出现的食物时,我仿佛能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香气,听到家人的欢声笑语。这本书让我明白,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它更是情感的载体,是记忆的唤醒者。作者还分享了很多关于不同食材的故事,比如某种香料的起源,某种蔬菜的独特之处,都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的敬意。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学会了一些烹饪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更欣赏、更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餐饭,去感受食物带给我的美好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