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管理美元:廣場協議和的天命
定價:66.00元
作者:船橋洋一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08681542
字數:283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推薦一:日本“普力策奬”日本新聞奬得主、《朝日新聞》前總編船橋洋一先生深入采訪廣場會議112位核心參與者,記錄瞭廣場協議的起因、談判、實施和早期結果,真實還原廣場協議真相。陰謀論or時勢的正確選擇?讀完纔知道。
推薦二:1985 年的廣場協議是“二戰”以來國際貨幣閤作方麵的重要範例。對比之下,當下的國際經濟形勢有相似之處,與當時的日本一樣,中國麵臨著巨大對外貿易順差和匯率的壓力。通過這本書,瞭解在廣場協議前後主要五國,尤其是日、美、德三國的曆史背景、決策過程和決策結果,對於中國應對目前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有現實意義。廣場協議是中美貿易爭端的重要曆史參照。
內容提要
1985 年的廣場協議是“二戰”以來國際貨幣閤作方麵*重要的範例,其直接目的是扭轉美元匯率大幅上升的局麵。美元匯率在此前的五年間升值瞭一倍,美國的貿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瞭的高點。美國商品價格的競爭力下降在國會中引發瞭規模空前的保護主義,全球貿易體係麵臨崩潰的威脅。因此,廣場協議的*終目的,是避免一場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的貿易戰。
“廣場行動”取得瞭巨大的成功。當時主要的經濟體,包括法國、聯邦德國、日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五國集團很快達成共識:全球貿易體係處於風險之中,*可行的應對策略就是大幅調整匯率。在接下來的兩年裏,美元下跌瞭30%以上,而日元和馬剋的升值幅度超過瞭50%。經過兩年的常規時滯後,美國貿易逆差(以及關鍵的日本貿易盈餘)在20 世紀80 年代末收窄瞭一半。美國國會的保護主義壓力因此消退,沒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貿易壁壘政策,開放的世界貿易體係得以維係。
中國是廣場協議的主要受益者,其經濟改革始於20 世紀70年代末,並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經濟。五國集團國傢間失衡的加劇,尤其是其他四國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彈,原本可能會擾亂世界貿易體係,從而限製甚至破壞中國對世界的開放,而開放在中國飛速發展中扮演瞭關鍵角色。此外,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作為匯率調整一部分的韓元及新颱幣的後續升值,都有助於中國相對一些主要競爭對手提升競爭地位。因此,廣場協議糾正的這些失衡,尤其是成功遏製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
《管理美元》是對廣場協議的起因、談判、實施和早期結果的分析。英文原版圖書齣版於廣場協議簽署三年後,《朝日新聞》前總編船橋洋一先生,基於對112位廣場會議參與者的直接采訪,分析展示瞭參與廣場會議各方的實力、決策者間的意見分歧以及促進協作式的經濟一體化的實踐,對各個方麵給齣瞭詳細且的記錄。
這本書曾獲得1988年吉野作造奬,對於中國應對當下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有重要的現實和參考意義。
目錄
推薦序
中文版自序
初版序
前 言
章 廣場協議
順勢而為
無紙麵記錄
乾預的政治學
乾預過程
陰 影
第二章 銀行傢
執行貨幣政策:協調
執行貨幣政策:美國單方麵行動
執行貨幣政策:日本行動,聯邦德國行動
貨幣政策協調政治學
第三章 單邊主義的終結:美國
壓 力
可能性的藝術
第四章 日元的政治經濟學:日本
中曾根政治學
大藏省
外部壓力
第五章 聯邦銀行準則:聯邦德國
波恩和法蘭剋福
政治文化
歐洲貨幣體係
第六章 東京峰會
加強監督
五國集團對七國集團
衝 擊
七國集團指標體係的政治學
第七章 從兩國集團到三國集團
積極的雙邊主義
日本牌
貝剋– 宮澤交易
“德國人的固執”
走嚮三方體製?
第八章 盧浮宮會議
廣場協議2.0
“近期水平附近”
乾預的政治學
實施財政政策
盧浮宮協議之外
第九章 教訓
政策協調的標準
從廣場會議到盧浮宮會議:一個批判性評價
曆史視角
結 論
事件年錶
縮寫錶
作者采訪的人
檔案文件
緻 謝
譯後記
作者介紹
船橋洋一,一位屢獲殊榮的日本記者、作傢,在外交事務、美日聯盟及亞太地區的經濟和曆史問題方麵著述頗豐。曾獲得被譽為日本“普利策奬”的日本新聞奬。
船橋先生曾於2007年至2010年擔任日本《朝日新聞》總編輯,此前先後擔任《朝日新聞》駐北京記者(1980—1981)、駐華盛頓記者(1984—1987)、美國記者站站長(1993—1997)。他是日本再建基金會聯閤創始人兼主席,參與監督“福島核事故獨立調查委員會”(2014年)。2016年,他成為斯坦福大學的肖倫斯特新聞奬位日本獲奬者。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有吸引力,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金色的“管理美元”字樣,再加上“廣場協議”和“天命”這樣富有曆史厚重感和政治意味的詞匯,瞬間就勾起瞭我對國際金融曆史的好奇心。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的事件和決策非常感興趣,而廣場協議無疑是其中一個繞不開的裏程碑。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預感,它不僅僅會是冰冷的史實陳述,更可能是一種對時代洪流背後人物命運和決策的深入剖析。我期待它能揭示當時復雜的政治博弈,各國領導人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下做齣那些具有深遠影響的決定,以及這些決定又是如何一步步將世界經濟推嚮瞭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樣子。同時,“天命”這個詞也讓我聯想到一種宿命論的視角,或許作者會探討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是否隱藏著某種必然的聯係,抑或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迴那個關鍵的年代,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波瀾壯闊的經濟變革時期。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管理美元:廣場協議和的天命》給我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現實的緊迫感。廣場協議,這個名字本身就足以讓人聯想到那個充滿變革和不確定性的時代,它不僅是國際金融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更是許多國傢經濟命運的轉摺點。而“管理美元”和“天命”的組閤,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絕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復述,而是一種對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的深刻洞察,以及對這種地位背後可能存在的“天命”的哲學思考。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闡述“管理美元”這一概念,是側重於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還是微觀層麵的金融博弈?“天命”又將如何融入分析之中,是否暗示著一種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或者是一種注定的發展軌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廣場協議達成前後,各國政府、央行以及金融巨頭們是如何周鏇、博弈,又是如何試圖塑造或順應美元的“天命”的。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或許能解答一些我關於全球經濟權力格局和貨幣演變的長久疑問,讓我看到曆史的脈絡和未來的可能走嚮。
評分看到《管理美元:廣場協議和的天命》這個書名,腦海裏立刻湧現齣無數關於國際金融、政治角力和經濟格局重塑的畫麵。廣場協議,一個聽起來就充滿力量的名字,它代錶著一次全球經濟權力結構的調整,一次貨幣戰爭的轉摺點。而“管理美元”和“天命”這兩個詞的組閤,則讓這本書的吸引力倍增。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曆史事件的記述,更像是對美元這個全球經濟“天命所歸”的貨幣如何被“管理”的深入剖析。我猜測,這本書會深入挖掘廣場協議背後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包括美國、日本、德國等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談判博弈,以及各國國內政治的推波助瀾。更重要的是,“天命”一詞,讓我期待作者能從更宏觀、更具哲學性的角度來解讀這一事件。它是否標誌著某種經濟秩序的必然演變?還是說,在曆史的進程中,總有那麼一些關鍵的節點,決定瞭某種貨幣或經濟體的“天命”?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不僅僅是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去探究“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意味著什麼”,為我理解當今全球經濟的復雜性提供一把鑰匙。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它可能觸及瞭一個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領域:美元的國際地位演變。尤其是“廣場協議”這個關鍵詞,它在中國經濟學界和金融從業者中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重大曆史事件。但我總覺得,對於這個事件的理解,很多時候停留在錶麵的“日元升值”和“美國貿易逆差改善”等結果層麵。這本書的名字似乎預示著更深層次的探討,或許會從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天命”這一角度來審視廣場協議的影響,以及它如何塑造瞭美元乃至全球金融體係的未來走嚮。我很想知道,在廣場協議達成之前,美元的地位麵臨著怎樣的挑戰?協議的簽署是否真的如一些理論所說的,是美國為瞭維護其金融霸權而精心策劃的一步棋?作者是否會通過對當時各國經濟數據、政治人物的訪談、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內部資料的解讀,來為我們呈現一個更加全麵、立體、甚至可能顛覆我們既有認知的敘事?這本書給我一種期待,它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曆史事件,更是通過這個事件來窺探國際金融力量的運作規律和曆史的必然。
評分“管理美元:廣場協議和的天命”,這個書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一下子就抓住瞭我對宏觀經濟和國際金融曆史的興趣點。我一直對廣場協議這個事件非常好奇,總覺得它背後隱藏著比錶麵敘述更復雜的故事。而“管理美元”這個說法,則暗示著一種主動的乾預和操控,讓我聯想到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如何在國際經濟舞颱上施展影響力。更讓我感到振奮的是“天命”這個詞,它為這本書增添瞭一抹哲學和宿命的色彩,讓我好奇作者會如何將這種宏大的概念與具體的曆史事件和經濟運作聯係起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梳理廣場協議的來龍去脈,更是深入探討它如何影響瞭美元的國際地位,以及這種地位的演變是否在某種程度上遵循著某種“天命”。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可能是一次對權力、財富和曆史必然性的深刻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這本書來理解那個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關鍵時刻,以及它對我們今天所處的經濟現實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