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 | ||
| 定价 | 21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5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4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2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2216420 | |
| 内容介绍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字体,立刻传达出一种严谨、可靠的学术氛围。我一直以来都对工程地质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也曾尝试过阅读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2018工程地质手册》时,就被其厚重的分量和精致的排版所吸引。每一页纸都散发着油墨的清香,仿佛承载着无数工程师的智慧与经验。手册的目录清晰地展示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最基础的地质学原理,到岩土力学、水文地质,再到各种工程地质勘察、评价方法,几乎涵盖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重要方面。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对其中关于地质构造、岩石矿物分类的部分尤其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建立起扎实的地质基础。同时,手册中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们能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地质概念,并将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评分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就以其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我。并不是那种华丽或奇幻的书封,而是一种沉静、内敛的力量感。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和扎实的质感,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就是严谨的学术风格,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科学世界——工程地质。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地质领域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手册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各种地质现象的描述,再到如何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探讨,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的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自然现象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地质原理。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逐渐理解地球的脉搏,感受地质力量的伟大,并从中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2018工程地质手册》的时候,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工程地质这个学科,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总觉得离我这种普通读者有点远。然而,当我翻开它,逐字逐句地阅读下去,我才发现,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为我揭示着工程地质世界的奥秘。手册在讲解地质构造、岩石分类等基础知识时,并没有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辅以大量形象生动的图例和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际工程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大坝的选址是如何考虑地质条件的,某个隧道的掘进又遇到了哪些地质难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工程地质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对那些在幕后默默工作的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作为一名在岩土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拿到这本《2018工程地质手册》时,内心是有些许期待,也夹杂着一丝审慎。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不少,真正能称得上“手册”二字,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实属难得。当我深入翻阅之后,我不得不说,它确实没有让我失望。手册的编写体系非常成熟,逻辑严谨,内容详实,覆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勘察技术、从评价方法到风险控制的整个工程地质工作链条。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描述各种勘察方法时,不仅给出了原理和步骤,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这对于我们一线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经验总结。手册中关于软土、冻土等特殊地质条件的论述,更是切中了当下许多工程项目的痛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手册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规范、数据处理方法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提高勘察成果的质量、减少工程纠纷至关重要。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这本书作为我的案头必备,随时查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不是那种装帧上的厚重,而是内容上的实在和充实。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传递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信号。作为一名对工程领域颇感兴趣但又非专业人士的我,在选择相关的书籍时,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既有深度又不至于过于晦涩难懂的读物。而这本《2018工程地质手册》似乎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就像一本浓缩的百科全书,将复杂的工程地质知识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基础的地质学原理,到具体的勘察技术,再到如何评估地质风险,每一个部分都显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地质现象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表格,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这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也激起了我对这个学科更深入的探索欲望。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建立起对工程地质学的基本认知,并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