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設計規範 GB 50116-2013》共分12章和7個附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消防聯動控製設計、火災探測器的選擇、係統設備的設置、住宅建築火災自動報警係統、可燃氣體探測報警係統、電氣火災監控係統、係統供電、布綫、典型場所的火災自動報警係統等。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基本規定
3.1 一般規定
3.2 係統形式的選擇和設計要求
3.3 報警區域和探測區域的劃分
3.4 消防控製室
4 消防聯動控製設計
4.1 一般規定
4.2 自動噴水滅火係統的聯動控製設計
4.3 消火栓係統的聯動控製設計
4.4 氣體滅火係統、泡沫滅火係統的聯動控製設計
4.5 防煙排煙係統的聯動控製設計
4.6 防火門及防火捲簾係統的聯動控製設計
4.7 電梯的聯動控製設計
4.8 火災警報和消防應急廣播係統的聯動控製設計
4.9 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係統的聯動控製設計
4.10 相關聯動控製設計
5 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5.1 一般規定
5.2 點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5.3 綫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5.4 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6 係統設備的設置
6.1 火災報警控製器和消防聯動控製器的設置
6.2 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6.3 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
6.4 區域顯示器的設置
6.5 火災警報器的設置
6.6 消防應急廣播的設置
6.7 消防專用電話的設置
6.8 模塊的設置
6.9 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的設置
6.10 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的設置
6.11 防火門監控器的設置
7 住宅建築火災自動報警係統
7.1 一般規定
7.2 係統設計
7.3 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7.4 傢用火災報警控製器的設置
7.5 火災聲警報器的設置
7.6 應急廣播的設置
8 可燃氣體探測報警係統
8.1 一般規定
8.2 可燃氣體探測器的設置
8.3 可燃氣體報警控製器的設置
9 電氣火災監控係統
9.1 一般規定
9.2 剩餘電流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的設置
9.3 測溫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的設置
9.4 獨立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的設置
9.5 電氣火災監控器的設置
10 係統供電
……
11 布綫
12 典型場所的火災自動報警係統
附錄
精彩書摘
3.2 係統形式的選擇和設計要求
3.2.1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形式的選擇,應符閤下列規定:
1 僅需要報警,不需要聯動自動消防設備的保護對象宜采用區域報警係統。
2 不僅需要報警,同時需要聯動自動消防設備,且隻設置一颱具有集中控製功能的火災報警控製器和消防聯動控製器的保護對象,應采用集中報警係統,並應設置一個消防控製室。
3 設置兩個及以上消防控製室的保護對象,或已設置兩個及以上集中報警係統的保護對象,應采用控製中心報警係統。
3.2.2 區域報警係統的設計,應符閤下列規定:
1 係統應由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火災聲光警報器及火災報警控製器等組成,係統中可包括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和指示樓層的區域顯示器。
2 火災報警控製器應設置在有人值班的場所。
3 係統設置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時,該裝置應具有傳輸本規範附錄A和附錄B規定的有關信息的功能;係統未設置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時,應設置火警傳輸設備。
3.2.3 集中報警係統的設計,應符閤下列規定:
1 係統應由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火災聲光警報器、消防應急廣播、消防專用電話、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火災報警控製器、消防聯動控製器等組成。
2 係統中的火災報警控製器、消防聯動控製器和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消防應急廣播的控製裝置、消防專用電話總機等起集中控製作用的消防設備,應設置在消防控製室內。
3 係統設置的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應具有傳輸本規範附錄A和附錄B規定的有關信息的功能。
3.2.4 控製中心報警係統的設計,應符閤下列規定:
1 有兩個及以上消防控製室時,應確定一個主消防控製室。
2 主消防控製室應能顯示所有火災報警信號和聯動控製狀態信號。並應能控製重要的消防設備;各分消防控製室內消防設備之間可互相傳輸、顯示狀態信息,但不應互相控製。
3 係統設置的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應具有傳輸本規範附錄A和附錄B規定的有關信息的功能。
4 其他設計應符閤本規範第
3.2.3 條的規定。
3.3 報警區域和探測區域的劃分
3.3.1 報警區域的劃分應符閤下列規定:
1 報警區域應根據防火分區或樓層劃分;可將一個防火分區或一個樓層劃分為一個報警區域,也可將發生火災時需要同時聯動消防設備的相鄰幾個防火分區或樓層劃分為一個報警區域。
2 電纜隧道的一個報警區域宜由一個封閉長度區間組成,一個報警區域不應超過相連的3個封閉長度區間;道路隧道的報警區域應根據排煙係統或滅火係統的聯動需要確定,且不宜超過150m。
……
前言/序言
本規範是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200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677號)的要求,由公安部瀋陽消防研究所會同有關單位對原國傢標準《火災自動報警係統設計規範》GB 50116—98進行全麵修訂的基礎上編製而成。
本規範在修訂過程中,修訂組遵循國傢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進行瞭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瞭火災事故教訓和我國火災自動報警係統工程的實踐經驗,參考丁國內外相關標準規範,吸取瞭先進的科研成果,廣泛徵求瞭設計、監理、施工、産品製造、消防監督等各有關單位的意見,最後經審查定稿。
本規範共分12章和7個附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消防聯動控製設計、火災探測器的選擇、係統設備的設置、住宅建築火災自動報警係統、可燃氣體探測報警係統、電氣火災監控係統、係統供電、布綫、典型場所的火災自動報警係統等。
本次規範修訂是一次全麵修訂。在維持原規範基本框架、保留閤理內容的基礎上作瞭必要的補充和修改,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1.補充瞭有關綫型火災探測器、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區域顯示器、消防應急廣播、氣體滅火控製器、消防控製室圖形顯示裝置、消防專用電話、火災警報裝置,以及模塊等設備或部件的工程設計要求,使規範內容更加全麵,更加符閤實際需要。
2.增加瞭電氣火災監控係統、住宅建築火災報警係統、可燃氣體探測報警係統的工程設計要求。
3.增加瞭道路隧道、油罐區、電纜隧道等典型場所使用的火災自動報警係統的工程設計要求。
4.細化瞭消防聯動控製的工程設計要求,使規範更具有可操作性。
本規範中以黑體字標誌的條文為強製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範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製性條文的解釋,由公安部消防局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瀋陽消防研究所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本規範執行過程中,希望各單位結閤工程實踐認真總結經驗,注意積纍資料,隨時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公安部瀋陽7肖防研究所(地址:遼寜省瀋陽市皇姑區文大路218—20號甲,郵政編碼:110034),以供今後修訂時參考。
本規範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主編單位:公安部瀋陽消防研究所
參編單位:上海市公安消防總隊
廣東省公安消防總隊
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
西安盛賽爾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首安工業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鬆江飛繁電子有限公司
北京利達集團
海灣安全技術有限公司
施耐德萬高(天津)電氣設備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防火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丁宏軍 張穎琮 劉凱 瀋紋 嚴洪
王金元 張文纔 呂立 李宏文 孫成群
丁傑 吳軍 溫伯銀 李寜 羅崇嵩
王愛中 劉敏 鬍少英 蔡鈞 傅俊豪主要審查人:陳南 郭樹林 李國華 楊瑞新 倪照鵬
王炯 蔣皓 李炳華 楊德纔 陳漢民
王東林 陳建飆 李忠 張明 邵民傑
好的,這是一份詳細的圖書簡介,內容涵蓋瞭多個與建築、工程、材料、管理等領域相關的專業書籍,但絕對不涉及《GB 50116-2013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設計規範》的具體技術要求或內容: --- 建築工程與技術前沿探索係列 本係列匯集瞭當代建築、土木工程、材料科學以及項目管理領域中的核心理論與實踐指導,旨在為工程師、設計師、研究人員及行業決策者提供全麵、深入的技術參考與前瞻視野。以下是本係列中幾部核心著作的簡介: 1. 《現代鋼結構設計與優化:基於性能的分析方法》 本書聚焦於現代土木工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鋼結構體係。它不僅係統地梳理瞭傳統基於載荷和抗力設計的理論基礎,更著重介紹瞭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基於性能的設計”(Performance-Based Design, PBD)理念。 核心內容涵蓋: 材料本構關係與先進連接技術: 深入探討瞭高強度鋼材在復雜應力狀態下的非綫性行為,詳細解析瞭新型焊接和高強度螺栓連接的抗震性能和疲勞壽命評估。 非綫性動力反應分析: 闡述瞭如何利用有限元方法(FEM)模擬大型復雜結構(如超高層建築、大跨度橋梁)在罕遇地震、強風等極端荷載作用下的時程響應,並提齣瞭提高結構延性的關鍵控製點。 結構優化算法應用: 介紹瞭拓撲優化、形狀優化在預應力鋼結構和組閤結構設計中的具體實施步驟和軟件操作流程,旨在平衡結構安全性、使用功能與經濟性。 施工階段的結構控製: 討論瞭鋼結構拼裝精度控製、焊接殘餘應力的測量與消除技術,以及吊裝過程中的穩定性監測方案。 本書圖文並茂,包含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和實際算例,是結構工程師提升專業深度的重要參考書。 2. 《綠色建築材料與可持續建造技術》 隨著全球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日益關注,本書成為指導建築行業嚮低碳、環保轉型的關鍵指南。它超越瞭傳統材料學範疇,深入探討瞭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評估。 主要章節聚焦: 低碳與可再生材料創新: 詳盡介紹瞭地質聚閤物混凝土、木塑復閤材料(WPC)、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應用技術和性能驗證。重點分析瞭生物基材料如竹材、秸稈闆材在承重和圍護結構中的潛力。 建築熱工性能優化: 闡述瞭真空絕熱闆(VIP)、相變材料(PCM)在牆體和屋麵係統中的集成應用,以實現建築的超低能耗目標。 建築廢棄物循環經濟: 探討瞭建築垃圾(C&D Waste)的高效分類、處理工藝及資源化再利用路徑,並提齣瞭“零廢棄物工地”的管理策略。 生命周期評價(LCA)方法論: 提供瞭使用 SimaPro 或 GaBi 等專業軟件進行建築構件及整棟建築能耗與環境負荷量化分析的詳細步驟和國傢標準解讀。 本書為建築師、材料工程師和綠色建築認證顧問提供瞭科學、實用的工具箱。 3. 《大型地下工程的圍岩穩定性與支護設計》 針對城市化進程中日益增多的地鐵隧道、地下綜閤管廊、深基坑工程,本書提供瞭係統的岩土工程分析與支護設計原則。 本書特色在於: 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建模: 強調瞭在軟土、富水砂層、斷層破碎帶等復雜地質區域,如何精確地進行應力場反演和圍岩分類。介紹瞭D-P法、Q係統在不良岩體中的適用性調整。 新型支護技術: 詳細介紹瞭預應力錨索、自鑽式中空注漿錨杆(THSCC)的設計參數選取、施工工藝控製及監測反饋機製。對噴射混凝土的抗衝刷性和耐久性進行瞭專題論述。 地下水控製策略: 深入講解瞭降水、注漿堵水及凍結法在控製地下水位對深基坑側壁和底闆穩定影響方麵的工程應用。 長期服役結構安全評估: 探討瞭隧道在運營階段,受列車振動和環境荷載變化影響下的結構健康監測(SHM)技術部署與數據解釋。 本書是隧道和岩土工程師應對復雜地下環境挑戰的實戰手冊。 4. 《建築項目全過程風險管理與數字化交付》 本書從項目管理的視角齣發,將風險控製嵌入到建築項目(從概念設計到竣工驗收)的每一個階段,並融入瞭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 內容重點關注: 項目啓動階段的風險識彆矩陣: 提齣瞭基於曆史數據和專傢判斷的係統化風險情景分析方法,特彆關注法規變更、供應鏈中斷等宏觀風險。 BIM在風險協同中的應用: 闡述瞭如何利用三維模型進行碰撞檢測(Clash Detection)以預防設計錯誤,以及如何將風險等級與模型構件關聯,實現動態風險可視化管理。 閤同管理與索賠預防: 分析瞭EPC總承包模式下常見的風險分配不均問題,並提供瞭工程變更管理(EVM)和進度索賠抗辯的法律與技術依據。 供應鏈的韌性建設: 探討瞭在當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下,如何通過多元化采購、關鍵材料戰略儲備等措施,增強建築供應鏈的抗衝擊能力。 本書旨在幫助項目經理和業主代錶構建一個主動、前瞻性的風險防禦體係。 --- 本係列圖書強調理論的嚴謹性、技術的先進性與實踐的可操作性,緻力於推動中國建築工程行業嚮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