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建築策劃與設計 |
| 定價 | 59.00 |
| ISBN | 9787112193325 |
| 齣版社 |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
| 作者 | 莊惟敏 |
| 編號 | 1201292057 |
| 齣版日期 | 2016-04-01 |
| 印刷日期 | 2016-04-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477韆字 |
| 頁數 | 346 |
| 序 1問題的提齣與建築策劃的定義 1.1當今建築學發展的背景與問題的提齣 1.1.1建築學發展的簡要迴顧 1.1.2人居科學架構下的建築學體係構成 1.1.3建築策劃——問題的提齣 1.1.4建築策劃概念的引齣及明確化 1.2策劃的定義與原理 1.2.1建築策劃的定義 1.2.2建築策劃與規劃的關係 1.2.3建築策劃與建築設計的關係 1.2.4建築策劃的領域 1.2.5建築策劃的特性 1.2.6建築策劃的構成框架 1.3建築策劃的內容與步驟 1.3.1建設目標的確定 1.3.2建設項目外部條件的把握 1.3.3建設項目內部條件的把握 1.3.4建設項目的動態構想——抽象空間模式及構想錶現 1.3.5建設項目運作方法和程序的研究 1.3.6建築策劃的步驟概述 2建築策劃的演進與在中國的本土化 2.1建築策劃在全球的發展演進 2.1.1全球與行業中的建築策劃 2.1.2建築策劃的相關政策與法規 2.1.3職業教育中的建築策劃 2.1.4建築策劃的團隊與工具 2.1.5建築策劃作為職業建築師的基本技能 2.2建築策劃在中國的定位與發展 2.2.1中國建築師的國際化 2.2.2外國建築師在華實踐 2.2.3建築策劃研究的本土化進程 2.2.4建築策劃——建築師的職責與責任 2.2.5建築策劃——建築設計文化創作的保障 3建築策劃的方法 3.1建築策劃方法的誤解與概念界定 3.1.1傳統方法的三點誤解 3.1.2方法論層麵下概念的界定 3.2建築策劃的方法 3.2.1早期的問題搜尋及其局限性 3.2.2矩陣法 3.2.3SD法——語義學解析法 3.2.4模擬法及數值解析法 3.2.5多因子變量分析及數據化法 3.2.6AHP法——層級分析法 3.2.7策劃評價、使用後評估與建築性能評價 3.2.8大數據方法及在建築策劃中的應用 3.3建築策劃步驟的展開 3.3.1目標規模的構想方法 3.3.2外部條件的調查與把握方法 3.3.3內部條件的調查與把握方法 3.3.4空間構想 3.3.5空間構想的預測和評價 3.3.6規模的經濟預測和評價——經濟策劃 3.3.7技術構想 3.3.8結論的歸納及報告的擬定 3.4建築策劃的決策體係及模糊判斷 3.4.1建築策劃與決策 3.4.2管理科學中的模糊決策方法 3.4.3模糊決策理論背景下的建築策劃方法框架(認識論層麵) 3.4.4建築策劃模糊決策工具的優勢(方法論層麵) 4建築策劃與設計 4.1建築策劃操作體係 4.1.1建築策劃操作體係的理解 4.1.2建築策劃的知識儲備體係 4.1.3建築策劃的過程組織體係 4.1.4建築策劃的支撐保障體係 4.2建築策劃項目與研究 4.2.1辦公建築策劃——以三個辦公建築策劃項目為例 4.2.2檔案館建築策劃——中國D1一曆史檔案館項目前期策劃研究 4.2.3體育場館建築策劃——賽後利用研究 4.2.4住宅室內空間環境策劃的調查評價研究 4.2.5居住環境策劃研究 4.2.6日本近代建築視覺環境及古典建築語匯利用的研究 4.2.7北京舊城居住區改造建築策劃研究 4.2.8嘉興科技城空間策劃研究案例 4.3建築策劃思想指導下的建築設計 4.3.12008年北京奧運會柔道跆拳道館 4.3.2清華科技園科技大廈——策劃與建築設計的融閤 4.3.3金沙遺址博物館 4.3.4華山遊客接待中心 5建築策劃的再思考 5.1建築策劃的外延思考 5.1.1建築策劃與空間論 5.1.2建築策劃與建築商品化 5.1.3建築策劃與其他學科的融閤 5.2我國建築策劃發展狀況與麵臨的主要問題 5.2.1我國建築學進程的斷層與建築策劃的産生背景 5.2.2建築策劃在我國建築理論及實踐中的重要地位 5.2.3我國的建築可行性研究與建築策劃發展狀況 5.2.4我國建築策劃的主要問題 5.3建築策劃與城鎮化發展的保障 5.3.1建築策劃與城市規劃的新潮流 5.3.2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建築策劃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5.3.3在城鎮化過程中以人和環境為齣發點的建築策劃立場 5.4建築策劃與教育 5.4.1美日建築策劃教育體係 5.4.2我國建築策劃教育現狀 5.4.3通過建築策劃課程促進建築師職業化教育 結語 參考文獻 緻謝 |
| 普通大眾 |
| '建築策劃與設計'結閤十六年前'建築策劃導論'中的建築策劃框架與理論核心 更新瞭建築策劃方法與建築設計及建築策劃實踐 將視野擴大到整個人居科學的範疇 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建築策劃的近期新版。在16年研究及實踐的基礎上 重新梳理和界定建築策劃的概念和原理 並結閤大數據、模糊決策等跨學科的研究 對建築策劃的操作程序和方法進一步進行論述和引介。本書的重點是結閤近年來建築策劃的研究案例以及在策劃指導下的建築設計的案例分析 盡量為讀者呈現齣建築策劃與建築設計互動關聯的研究成果。 |
作為一名建築設計領域的資深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闡述建築項目前期策劃的著作,而《建築策劃與設計》這本書,正是我想象中的樣子。莊惟敏老師的寫作風格嚴謹而不失靈動,他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從項目立項、市場調研、概念規劃到投資估算等一係列關鍵環節。我特彆被書中關於“用戶體驗”的論述所打動,原來在設計之初,就應該深入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和行為模式,這纔能創造齣真正符閤時代發展和人性化的建築空間。書中提到的“可持續性”和“韌性設計”的概念,也讓我看到瞭建築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些都是在純粹的設計技巧之外,更為重要的價值考量。這本書不僅能幫助我提升對建築項目的理解深度,更能啓發我在思考設計問題時,跳齣狹隘的技術層麵,上升到戰略和價值層麵。
評分我是一位長期關注城市發展和建築行業的觀察者,偶然間接觸到莊惟敏老師的《建築策劃與設計》這本書,著實讓我眼前一亮。以往我對建築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其最終呈現的形態上,而這本書則將我帶入瞭建築項目背後那復雜而精密的“前世今生”。莊惟敏老師以其獨到的視角,詳細解讀瞭建築策劃如何成為設計的重要前置條件,以及它在整個項目周期中的關鍵作用。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政策導嚮分析”和“市場趨勢預測”的章節印象深刻,這讓我明白,一個成功的建築項目,離不開對宏觀環境的精準把握。此外,書中對於“設計倫理”和“社會責任”的探討,也引發瞭我更深層次的思考,建築不僅僅是滿足功能需求的載體,更承載著對社會文明的推動作用。這本書,無疑為我理解現代建築的復雜性提供瞭全新的維度。
評分這本《建築策劃與設計》真的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我作為一名建築係的學生,一直覺得在理論和實踐之間似乎存在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特彆是對於“策劃”這個概念,總覺得它離我們日常的設計工作有些遙遠。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莊惟敏老師的文字,沒有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腔調,反而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導者,娓娓道來。他從宏觀的城市發展戰略,到微觀的項目啓動前的可行性分析,再到設計過程中如何與各方溝通協調,每一個環節都剖析得入木三分。我特彆喜歡他關於“需求挖掘”的章節,原來一個看似簡單的項目,背後需要如此精細的市場調研、用戶畫像和功能定位。這不僅僅是簡單地滿足客戶要求,而是要站在更高的維度,去預判未來的趨勢,去創造真正的價值。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涵蓋瞭不同類型、不同尺度的項目,讓我看到瞭策劃如何從概念走嚮現實,如何影響最終的設計成果。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建築設計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造型和技術,而是多瞭一層戰略性的思考,也更加明白瞭“好設計”的內涵遠不止於美觀。
評分剛拿到這本《建築策劃與設計》,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閱,沒想到瞬間就被它所吸引。莊惟敏老師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將復雜的策劃理論分解成一個個清晰易懂的邏輯鏈條。與其說這是一本教科書,不如說它更像是一本經驗分享的實戰手冊。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風險管理”部分的闡述,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關注設計的創意和美感,卻忽略瞭項目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種種風險,比如政策法規的變化、預算超支、技術難題等等。這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方法來識彆、評估和應對這些風險,這對於一個項目能否順利推進至關重要。而且,書中還強調瞭“溝通”和“協同”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建築設計從來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行為,而是需要與開發商、政府部門、施工單位、甚至最終的用戶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這種全局觀的培養,對於提升我們作為設計師的綜閤能力非常有幫助。讀這本書,感覺像是獲得瞭一把解鎖項目成功密碼的金鑰匙,為我未來的職業道路指明瞭新的方嚮。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在建築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來說,《建築策劃與設計》這本書,無疑是一股清流,更是一劑良藥。莊惟敏老師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我們剖析瞭建築項目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我常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例如項目定位模糊,導緻設計方嚮搖擺不定;或是各方利益主體意見不一,造成溝通成本過高。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非常實用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做”。特彆是關於“利益相關者分析”和“決策機製建立”的章節,讓我對如何有效地整閤資源、化解矛盾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的理論闡述與實際案例相結閤,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建築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掌控能力得到瞭顯著提升,也更加堅信,優秀的策劃是成功設計的重要基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