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蘇軾詞選
定價:36.00元
售價:25.2元,便宜10.8元,摺扣70
作者:劉石 評注
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0201113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蝶戀花 京口得鄉書1
雨後春容清更麗,隻有離人,幽恨終難洗2。北固山前三麵水3,碧瓊梳擁青螺髻4。一紙鄉書來萬裏,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5。迴首送春拚一醉6,東風吹破韆行淚。
【注釋】
1京口:即鎮江。三國吳孫權曾在此建首府,稱京城,首府遷至建業(今江蘇南京)後,改稱京口。
2幽恨:心中隱埋的怨悔。
3北固山:在鎮江市北。《世說新語·言語》注引《南徐州記》:“(京口)城西北有彆嶺入江,三麵臨水,高數十丈,號曰北固。”
4“碧瓊”句:碧瓊,綠色的美玉,喻江水。梳擁,像梳子般梳理、簇擁。青螺髻,狀似青螺的發髻,喻北固山。唐劉禹锡《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唐雍陶《題君山》:“應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5真個:真的。個,語助。
6拚:心甘情願,豁齣去。
【解讀】
熙寜七年(1074)三月作於鎮江。
上片寫所處之地京口之景。用反襯法,如碧瓊之水梳理似螺髻之山,雨後春容更顯清麗,但雨水隻洗春容,無法洗去自己心中的幽恨。春容愈清麗,幽恨愈纏綿。幽恨為何,並未說齣,但讀及下片,就不難明瞭。下片抒因得鄉書而生的鄉梓之情。用對比法,“一紙鄉書”對“萬裏”傢山,“拚一醉”對“韆行淚”。前者錶現鄉人作書盼歸的深情厚意,後者突齣自己爽約的無奈和思歸不得的沉痛。
作者三十二歲時(熙寜元年鼕,1068)後一次離開眉山,從此“萬裏傢山一夢中”(《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對傢鄉的感情隻能錶現於不絕的吟哦,直到他度過另一個三十多年,辭彆人世為止。
少年遊 潤州作1,代人寄遠2。
去年相送3,餘杭門外4,飛雪似楊花5。今年春盡,楊花似雪6,猶不見還傢7。對酒捲簾邀明月8,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9,分明照、畫梁斜10。
【注釋】
1潤州:即今鎮江,因州東有潤浦得名。
2寄遠:作詩詞寄給遠方的親人,多指女子寄詩詞給羈旅在外的丈夫或情人。此詞所“代”之“人”,實為作者之妻王閏之,“遠”指自己。作者在鎮江賑飢,其妻留杭州。
3去年相送:詞作於熙寜七年四月,作者於上年十一月離杭。
4餘杭門:宋時杭州北門之一。餘杭,即杭州。
5“飛雪”句:離杭事在熙寜六年十一月,故有飛雪。楊花,暮春時楊樹開花,似飛雪。楊花與柳絮相似,古人詩詞常以之喻飛雪,《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兒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蘊不以為然,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6“楊花”句:詞作於暮春時節,故有楊花。以雪喻楊花,齣唐韓愈《晚春》:“楊花榆莢無纔思,唯解漫天作雪飛。”
7“猶不”句:作者此時仍滯鎮江,故有此句。以上六句,前後三句形成對比,與《詩經·小雅·采微》“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立意相仿佛。
8“對酒”句: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此用其意,錶示妻子一人獨酌。
9(hénɡ恒)娥:月中女神,傳為唐堯時後羿之妻,竊取丈夫不死藥後奔入月宮。“”本作“恒”,避漢文帝劉恒諱改“常”,通常寫作“嫦”。這裏代指月亮。
10畫梁:雕有花紋的屋梁,燕子憩息之所。戰國宋玉《神女賦序》:“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齣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目錄
作者介紹
劉石,男,四川大邑人。現為清華大學中文係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副主編。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研究,曾在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多國高校
蘇東坡(蘇軾)一直是中國人喜愛的文人之一,他那些精彩的詞作也一直在人們口中傳誦。本書精選瞭東坡詞作中的一百馀首,讓讀者再次體味這位“學際天人”的豪情、幽思,喜悅、恬淡,憂愁、感嘆。書中選詞部分選擇全麵周到,注釋清楚易懂,文獻豐富紮實,解讀精妙得當;前言部分則簡要精練地介紹瞭蘇軾的基本生平和詩詞創作的情況,可使讀者簡明地瞭解蘇軾詞作的麵貌。此次齣版以大字本形式,列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叢書”。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是一個對“刻闆”的東西很反感的讀者,無論是詩詞的選取還是文字的呈現方式,都要求有生命力。這本選集在版式設計上顯然花瞭不少心思,字體選擇典雅而不失現代感,留白處理得當,讓每一首詞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而且,選集並非將所有詞作平鋪直敘,而是似乎帶著一種篩選後的“情結”,那些在蘇軾一生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其篇幅和注腳都給予瞭更多的關注,這使得我們能更清晰地勾勒齣這位文學巨匠一生的軌跡和心路曆程,讀起來更有代入感和曆史的厚重感,而不是像在翻閱一本普通的詞選目錄。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最關注的就是評注的質量,畢竟蘇詞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就在於其深厚的學養和復雜的時代背景,沒有好的注腳,很多妙處都會失落。而這本選集的評注,說實話,處理得非常到位,它沒有那種堆砌辭藻、故作高深的學術腔調,而是做到瞭“潤物細無聲”。評注的文字流暢自然,解釋深入淺齣,恰到好處地點明瞭典故齣處、用典的深意,以及詞作背後的典故或典故的形成過程。更難得的是,評注者對蘇軾心境的把握極為精準,往往能從細微的字裏行間,推導齣詩人那份超然物外、曆盡滄桑後的豁達,這種解讀極大地豐富瞭我的閱讀體驗,讓我不再是空泛地欣賞辭藻,而是真正進入瞭詞人的精神世界。
評分這本選集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從裝幀設計到內頁排版,都透著一股沉靜的文人氣息。我尤其欣賞它在選篇上的獨到眼光。它不像某些選本那樣一味追求“名篇”,而是穿插瞭許多雖不廣為傳誦,卻意蘊深厚、境界開闊的作品。閱讀的過程,仿佛是跟隨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在曆史的煙塵中緩緩拾級而上,領略蘇軾在不同人生階段心境的微妙變化。那些描繪自然風光的,筆觸雄渾又不失細膩,讓人仿佛能聞到江風的鹹濕,感受到山野的清冽;而那些抒發胸臆的,更是將人生的曠達與偶爾的孤寂拿捏得恰到好處。每次捧讀,都會發現一些新的滋味,或許是某一個用詞的精妙,或許是某一句意象轉換的巧妙,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它不是簡單地堆砌文字,而是在引導讀者進行一次深度的精神漫遊。
評分我通常會用閱讀古典文學來對抗現代生活的碎片化和喧囂。這本選集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能將讀者的心神從外界拉迴,專注於文字本身。評注者對蘇軾“悲喜交融”的復雜情感的捕捉,尤其令人動容。他沒有把蘇軾塑造成一個臉譜化的“豪放派”代錶,而是呈現瞭一個有血有肉、時而狂放不羈、時而低迴婉轉的完整形象。通過對不同時期政治遭遇和心境變化的梳理,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看似平淡的詞句背後,所承載的巨大生命力和對命運的深刻洞察,這種深層次的共鳴,是普通讀物難以給予的。
評分我對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習慣是,偏愛那種能帶來“頓悟感”的文本。這套選集中的許多詞作,恰恰提供瞭這種體驗。比如某些寫哲理的篇章,初讀時覺得平淡無奇,但結閤評注再細讀幾遍,便會豁然開朗,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道傢或佛傢思想的影子,以及他如何將這些形而上的思考,融入到具體的山水景物描寫中去。它的編排結構也很有匠心,似乎是按照某種內在的情感邏輯而非單純的時間順序來組織的,使得閱讀的起承轉閤極為順暢,像聽一場精心編排的音樂會,高低起伏,錯落有緻,讓人在情緒的跌宕中,最終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升華和慰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