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③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乎? ” (注)。
①习:温习、实践。②说:同“悦”,愉快、高 兴。③朋:志同道合者。④愠:恼怒,怨恨。
(译)。
孔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 么能比这*令人感到愉快的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 方来访,还有什么能比这*令人感到高兴的呢?别人 不理解自己,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 吗?” (解)。
本章讲了学习的三个阶段。**阶段单纯稚真, 以学为乐,重在学习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快乐。
第二阶段,志同道合者自远而来,聚集在一起相互讨 论砥砺,亦为一乐。第三阶段,随着学习和理解的深 入,自得于心,即使他人不理解,也不会斤斤计较、 迁怒于人了。
(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 巧③言令④色,鲜仁矣。” (注)。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小孔子四十三岁。姓有, 名若,字子有,鲁国人。②孝弟:即孝悌。③巧,伪 饰,动听。④令:和悦。
(译)。
有子说:“做人要孝顺父母、尊爱兄长,那么处 事用世而冒犯兄长,这样的事是很少有的。能够尊爱 师长,却惯于捣乱的人,从古至今这是从未有过的。
有德行修养的人,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修养,平时居家 孝顺父母,尊奉兄长,日积月累,那么其良好的德行 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因此,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 种人很少有仁德。” (解)。
何谓仁?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家能友爱兄弟孝敬 父母,那么他在外就能对**尽忠,这样的人去造反 、去作乱是**少见的。而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 的人,在遇到是非利益时,必然不能坚持正义。
(门人故事)。
有若似孔子。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十分思念仰慕。因为有若的 长相像孔子,弟子们便一起尊他为老师,并且如同对 待孔子那样对待他。**,有弟子像请教孔子般请教 有若,但有若没能回答上来。于是弟子们就说:“有 子避开此位,这不是你该坐的地方啊!”从此,放弃 了对有若的尊侍。
(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⑤不习乎?” (注)。
①曾子(前505~前435),孔子的弟子之一,姓 曾(zeng),名参,字子舆,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 贵族的后代。曾参传孔子之学,被称为宋明道学(新 儒学)的始祖。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小 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出名。②省 (xing):自我检查、内省。③忠:指对人尽心竭力 。④信:说话算话,诚实。⑤传:传授,教育。
(译)。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反 省——为别人筹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 否做到诚实守信了呢?所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实 践过了吗?” (解)。
君子进以修身,退以养德。时常反躬自省,自然 得失自知。与巧言令色者相比,这里给出了君子的待 人接物原则,凡事求诸己身,是一种处事原则,*是 一种内涵修养。
P2-4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 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 子的道德 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 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并 称《四书五经》。
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 译文、解 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 故事,以 期让读者*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学而**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读《论语》、《孟子》法
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三、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论语(插图版)/国学今读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论语(插图版)/国学今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论语(插图版)/国学今读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