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看不懂的中國經濟
定價:36.00元
作者:韓秀雲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8612065
字數:
頁碼:23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下一步,房價真會齣現拐點嗎?誰來拯救中國股市?金價為什麼連跌二十多年之後一路暴漲?誰在為通貨膨脹買單?
人民幣究竟是升值還是貶值?中國的經濟是嚮下還是嚮上?
《看不懂的中國經濟》是一部關於中國房價、股市、物價、金價、錢價等七大熱點話題的全新解讀!
《看不懂的中國經濟》是一部為企業傢、投資者撥開迷霧,指明市場發展規律的投資指南!
《看不懂的中國經濟》是一部為大從讀者解穎釋惑,全麵剖析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的普及讀本!
站在2008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時間窗口,中國經濟有太多現象讓
內容提要
《看不懂的中國經濟》由韓秀雲著。宏觀就是這樣,永遠有人在悲觀時更悲觀,有人在狂熱時更狂熱,也有人冷眼看世界,更多人是牆頭草——兩邊倒。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水”就是資金。巨大的資本要流嚮哪裏?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價格足夠低,二是規模足夠大,三是流通性足夠好。宏觀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遲早都要麵對一個現實。如果不能直麵全球化背景下的資金大流動、産業大分工,如果不能直麵中國經濟正處在大爆發之中,就不容易看懂今天的中國經濟。在中國經濟大爆發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我們
目錄
前言
部分 房價
章 房價為什麼一漲再漲?
第二章 房價會齣現拐點嗎?
第四章 麵對“天價房”怎麼辦?
第二部分 股價
第四章 股市為什麼暴漲?
第五章 股市為什麼暴跌?
第六章 股市將走嚮哪裏?
第七章 麵對股市怎麼辦?
第三部分 物價
第八章 物價為何如此漲?
第九章 如何麵對通貨膨脹
第四部分 金價
第十章 金價為何一路暴漲?
第十一章 盛世和亂世之謎
第十二章 金價將走嚮何方?
第五部分 錢價
第十三章 人民幣究竟升瞭還是貶瞭?
第十四章 麵對人民幣升值怎麼辦?
第六部分 人價
第十五章
作者介紹
韓秀雲,就職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授宏觀經濟學課程。1978年至1982年就讀於南開大學經濟係,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2年至1984年就讀於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研究生,師從古書堂、蔡孝箴教授,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84年底至1991年底任教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987年獲得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奬。1991年底至1993年公派德國科隆大學經濟係作訪問學者;1993年至1995年在德國慕尼黑國防大學經濟管理係攻讀博士學位。1995年迴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教授MBA、企業總裁、官員已逾萬
文摘
章 房價為什麼一漲再漲?
房價高企,已經成為和老百姓的一塊心病。這麼高的房價,究竟是怎樣一輪接一輪地漲上去的?究竟是哪些資金在買房?為什麼在如此高的價位上還有這麼旺盛的購買力?2008年,我國的樓市打瞭一個大噴嚏,這兩年買房的人是否接到瞭樓市的後一棒?
起房子,這是大傢關心的事。不管是有房還是沒房的人,房子的問題是全國人民都關心的事。為什麼呢?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如果我們傢在農村,那就得先蓋上三間大瓦房,如今甚至是三層小樓,纔能娶上媳婦;如果我們住在城裏,就想在好一點的地段買上套像
序言
前言
部分 房價
章 房價為什麼一漲再漲?
第二章 房價會齣現拐點嗎?
第四章 麵對“天價房”怎麼辦?
第二部分 股價
第四章 股市為什麼暴漲?
第五章 股市為什麼暴跌?
第六章 股市將走嚮哪裏?
第七章 麵對股市怎麼辦?
第三部分 物價
第八章 物價為何如此漲?
第九章 如何麵對通貨膨脹
第四部分 金價
第十章 金價為何一路暴漲?
第十一章 盛世和亂世之謎
第十二章 金價將走嚮何方?
第五部分 錢價
第十三章 人民幣究竟升瞭還是貶瞭?
第十四章 麵對人民幣升值怎麼辦?
第六部分 人價
第十五章
這本書讀起來,不像是一篇論文,倒像是一部紀錄片,用一種非常直觀、甚至有些粗糲的方式,展現瞭中國經濟運行的真實肌理。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投資拉動”模式的解構,作者並沒有直接批判,而是通過大量的細節和數據,層層剝繭,展示瞭這種模式是如何形成,又在怎樣的環境下逐步顯現齣其局限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企業傢精神”的描述,它不僅僅是關於創新和風險,更是關於如何在不確定性中生存,如何在規則模糊的灰色地帶找到發展的空間。這是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描寫,它讓我看到,經濟發展不僅僅是宏觀數字的增長,更是無數個體在現實睏境中不斷探索和適應的過程。我時常會反思,自己之前對經濟的理解,是不是過於簡化瞭?是不是忽略瞭那些隱藏在數據背後的,人性的、文化的、製度的復雜因素?這本書,就像是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懷疑的種子,讓我開始對那些被廣泛接受的經濟理論,産生瞭一份審慎的思考。它沒有給我提供現成的“答案”,但它給瞭我一種“提問”的方式,讓我能夠用更深入、更全麵的視角去審視我所處的經濟環境,去理解那些我曾經感到睏惑的現象。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喧囂的市場裏,有人突然拿起一塊石頭,輕輕地敲打著一個被忽略的角落,發齣瞭微弱但清晰的迴響。這種迴響,並不直接告訴你“這就是真相”,而是讓你警覺,讓你開始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常識”。我花瞭很長時間去琢磨書中對“消費韌性”的解讀,它不是簡單地從收入和價格上去套用經濟學模型,而是深入到中國社會特有的“未雨綢繆”文化,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消費行為的深層影響。這種分析,是建立在對中國本土社會現實深刻洞察的基礎上的,而不是簡單地套用西方的理論框架。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政策看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實際效果卻大相徑庭?書中對這一點,有著非常耐人尋味的探討,它揭示瞭政策製定者與普通民眾之間,可能存在的認知鴻溝,以及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失真”效應。讀這本書,你會發現,經濟問題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像一張巨大的網,牽一發而動全身。作者的筆觸,並不總是直接揭示問題的答案,更多的時候,他是在引導你,如何去提問,如何去觀察,如何去建立自己理解中國經濟的獨特視角。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個智者進行一場漫長的對話,雖然沒有明確的結論,但每一次對話,都讓我的思維更加開闊,對世界的理解也更加 nuanced。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它是一本經濟學的書,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中國經濟的哲學”的書。作者並沒有直接講解經濟理論,而是通過對一些關鍵現象的深入剖析,去觸及中國經濟發展的本質和邏輯。我特彆被書中對“人口紅利”的討論所吸引,它不僅僅是關於數量的優勢,更是關於這種優勢是如何在中國特殊的社會結構和發展階段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以及這種紅利是如何逐步消退,並帶來新的挑戰。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對經濟問題的理解,過於片麵,過於簡單化,忽略瞭那些深層次的、長期的、甚至是一些非經濟因素的影響。這本書,就像是在打破我固有的思維定勢,讓我開始用一種更長遠、更宏觀、更辯證的視角去審視中國經濟。我喜歡作者的筆觸,雖然有時會顯得有些沉重,但卻充滿瞭思考的力量。它並沒有給我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是像一麵鏡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運行中那些復雜而又真實的景象,並促使我不斷地去反思,去探索,去形成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我斷斷續續地讀瞭幾個月,每次翻開,總覺得仿佛走進瞭一個迷宮。作者似乎並沒有試圖給齣一個清晰的地圖,而是更像在描繪這片土地上錯綜復雜的河流、縱橫交錯的山脈,以及隱藏在其中的無數支流和深邃的峽榖。我試圖去理解經濟數據背後隱藏的邏輯,去解讀那些看似尋常卻又充滿暗示的現象,但往往在某個轉角就又陷入瞭新的睏惑。比如,書中對房地産市場的分析,一開始我以為會是標準的供需模型,但讀下去纔發現,它牽涉到地方政府的財政、居民的儲蓄習慣,甚至是對未來預期的一種集體心理博弈。作者在這一點上,並沒有提供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像庖丁解牛一樣,一點點地剝離齣層層疊疊的動力和阻力,讓人在理解的同時,也對經濟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敬畏。我尤其喜歡他引用的一些曆史案例,那些看似久遠的往事,卻又與當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讓人不禁感嘆,曆史的慣性是如此頑固,而理解過去,或許纔是解開現在之謎的鑰匙。這本書沒有那種“讀完立刻豁然開朗”的感覺,它更像是在你心中播下一顆種子,讓你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斷地去思考、去觀察、去印證,慢慢地,你也許就能從那些看似混亂的錶象中,看到一條隱約的脈絡。
評分這本書,我感覺作者更像是一位偵探,他沒有直接告訴你“凶手是誰”,而是帶領你一步步地搜集綫索,分析證據,讓你自己去推理,去接近真相。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地方債”的分析感到震撼,它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遊戲,而是牽涉到地方政府的舉債動機、風險傳導機製,以及對未來財政可持續性的深遠影響。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好”與“壞”的判斷,而是讓你看到,在中國特殊的體製下,這種現象是如何産生的,又將麵臨怎樣的挑戰。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同時又會麵臨如此多的挑戰?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提供瞭一種理解這種“矛盾性”的視角。它讓你看到,經濟發展並非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滿著迂迴、麯摺,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轉摺。我喜歡作者在書中運用的一些比喻,它們非常形象,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經濟概念,讓我覺得,經濟學並非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學科,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智力探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彎角會遇到什麼,但每一次的探索,都讓你對中國經濟的認識,又前進瞭一小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