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定价:36.00元
作者:韩秀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8612065
字数:
页码:2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下一步,房价真会出现拐点吗?谁来拯救中国股市?金价为什么连跌二十多年之后一路暴涨?谁在为通货膨胀买单?
人民币究竟是升值还是贬值?中国的经济是向下还是向上?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是一部关于中国房价、股市、物价、金价、钱价等七大热点话题的全新解读!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是一部为企业家、投资者拨开迷雾,指明市场发展规律的投资指南!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是一部为大从读者解颖释惑,全面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普及读本!
站在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窗口,中国经济有太多现象让
内容提要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由韩秀云著。宏观就是这样,永远有人在悲观时更悲观,有人在狂热时更狂热,也有人冷眼看世界,更多人是墙头草——两边倒。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水”就是资金。巨大的资本要流向哪里?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价格足够低,二是规模足够大,三是流通性足够好。宏观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迟早都要面对一个现实。如果不能直面全球化背景下的资金大流动、产业大分工,如果不能直面中国经济正处在大爆发之中,就不容易看懂今天的中国经济。在中国经济大爆发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
目录
前言
部分 房价
章 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
第二章 房价会出现拐点吗?
第四章 面对“天价房”怎么办?
第二部分 股价
第四章 股市为什么暴涨?
第五章 股市为什么暴跌?
第六章 股市将走向哪里?
第七章 面对股市怎么办?
第三部分 物价
第八章 物价为何如此涨?
第九章 如何面对通货膨胀
第四部分 金价
第十章 金价为何一路暴涨?
第十一章 盛世和乱世之谜
第十二章 金价将走向何方?
第五部分 钱价
第十三章 人民币究竟升了还是贬了?
第十四章 面对人民币升值怎么办?
第六部分 人价
第十五章
作者介绍
韓秀雲,就职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授宏观经济学课程。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师从古书堂、蔡孝箴教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年底至1991年底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教学工作奖。1991年底至1993年公派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1993年至1995年在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经济管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回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教授MBA、企业总裁、官员已逾万
文摘
章 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
房价高企,已经成为和老百姓的一块心病。这么高的房价,究竟是怎样一轮接一轮地涨上去的?究竟是哪些资金在买房?为什么在如此高的价位上还有这么旺盛的购买力?2008年,我国的楼市打了一个大喷嚏,这两年买房的人是否接到了楼市的后一棒?
起房子,这是大家关心的事。不管是有房还是没房的人,房子的问题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事。为什么呢?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如果我们家在农村,那就得先盖上三间大瓦房,如今甚至是三层小楼,才能娶上媳妇;如果我们住在城里,就想在好一点的地段买上套像
序言
前言
部分 房价
章 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
第二章 房价会出现拐点吗?
第四章 面对“天价房”怎么办?
第二部分 股价
第四章 股市为什么暴涨?
第五章 股市为什么暴跌?
第六章 股市将走向哪里?
第七章 面对股市怎么办?
第三部分 物价
第八章 物价为何如此涨?
第九章 如何面对通货膨胀
第四部分 金价
第十章 金价为何一路暴涨?
第十一章 盛世和乱世之谜
第十二章 金价将走向何方?
第五部分 钱价
第十三章 人民币究竟升了还是贬了?
第十四章 面对人民币升值怎么办?
第六部分 人价
第十五章
这本书,我感觉作者更像是一位侦探,他没有直接告诉你“凶手是谁”,而是带领你一步步地搜集线索,分析证据,让你自己去推理,去接近真相。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地方债”的分析感到震撼,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牵涉到地方政府的举债动机、风险传导机制,以及对未来财政可持续性的深远影响。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判断,而是让你看到,在中国特殊的体制下,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同时又会面临如此多的挑战?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种理解这种“矛盾性”的视角。它让你看到,经济发展并非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满着迂回、曲折,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转折。我喜欢作者在书中运用的一些比喻,它们非常形象,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概念,让我觉得,经济学并非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智力探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弯角会遇到什么,但每一次的探索,都让你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小步。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喧嚣的市场里,有人突然拿起一块石头,轻轻地敲打着一个被忽略的角落,发出了微弱但清晰的回响。这种回响,并不直接告诉你“这就是真相”,而是让你警觉,让你开始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常识”。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琢磨书中对“消费韧性”的解读,它不是简单地从收入和价格上去套用经济学模型,而是深入到中国社会特有的“未雨绸缪”文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消费行为的深层影响。这种分析,是建立在对中国本土社会现实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理论框架。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政策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书中对这一点,有着非常耐人寻味的探讨,它揭示了政策制定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可能存在的认知鸿沟,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失真”效应。读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像一张巨大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作者的笔触,并不总是直接揭示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引导你,如何去提问,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建立自己理解中国经济的独特视角。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个智者进行一场漫长的对话,虽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每一次对话,都让我的思维更加开阔,对世界的理解也更加 nuanced。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不像是一篇论文,倒像是一部纪录片,用一种非常直观、甚至有些粗粝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经济运行的真实肌理。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投资拉动”模式的解构,作者并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大量的细节和数据,层层剥茧,展示了这种模式是如何形成,又在怎样的环境下逐步显现出其局限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企业家精神”的描述,它不仅仅是关于创新和风险,更是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性中生存,如何在规则模糊的灰色地带找到发展的空间。这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描写,它让我看到,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宏观数字的增长,更是无数个体在现实困境中不断探索和适应的过程。我时常会反思,自己之前对经济的理解,是不是过于简化了?是不是忽略了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人性的、文化的、制度的复杂因素?这本书,就像是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让我开始对那些被广泛接受的经济理论,产生了一份审慎的思考。它没有给我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给了我一种“提问”的方式,让我能够用更深入、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我所处的经济环境,去理解那些我曾经感到困惑的现象。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它是一本经济学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的哲学”的书。作者并没有直接讲解经济理论,而是通过对一些关键现象的深入剖析,去触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和逻辑。我特别被书中对“人口红利”的讨论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数量的优势,更是关于这种优势是如何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发展阶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及这种红利是如何逐步消退,并带来新的挑战。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经济问题的理解,过于片面,过于简单化,忽略了那些深层次的、长期的、甚至是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本书,就像是在打破我固有的思维定势,让我开始用一种更长远、更宏观、更辩证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经济。我喜欢作者的笔触,虽然有时会显得有些沉重,但却充满了思考的力量。它并没有给我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运行中那些复杂而又真实的景象,并促使我不断地去反思,去探索,去形成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几个月,每次翻开,总觉得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宫。作者似乎并没有试图给出一个清晰的地图,而是更像在描绘这片土地上错综复杂的河流、纵横交错的山脉,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无数支流和深邃的峡谷。我试图去理解经济数据背后隐藏的逻辑,去解读那些看似寻常却又充满暗示的现象,但往往在某个转角就又陷入了新的困惑。比如,书中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一开始我以为会是标准的供需模型,但读下去才发现,它牵涉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居民的储蓄习惯,甚至是对未来预期的一种集体心理博弈。作者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像庖丁解牛一样,一点点地剥离出层层叠叠的动力和阻力,让人在理解的同时,也对经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我尤其喜欢他引用的一些历史案例,那些看似久远的往事,却又与当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惯性是如此顽固,而理解过去,或许才是解开现在之谜的钥匙。这本书没有那种“读完立刻豁然开朗”的感觉,它更像是在你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去思考、去观察、去印证,慢慢地,你也许就能从那些看似混乱的表象中,看到一条隐约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