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心理灯塔系列) 徐光兴

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心理灯塔系列) 徐光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光兴 著
图书标签:
  • 强迫症
  • 心理健康
  •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
  • 徐光兴
  • 心理灯塔系列
  • 自助
  • 自我成长
  • 精神疾病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51345
商品编码:2933503698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心理灯塔系列)

定价:36.00元

作者:徐光兴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444513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强迫症是一种让人倍感苦涩、产生无尽烦恼的心理障碍,它将人诱入一个黑暗陷阱中,常使人不能公开言说其怪异症状。近年来,对强迫症的病理机制、神经活动及其治疗的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从遗传学、脑科学和神经生物学视角进行的研究有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本书立足于新研究成果,用简洁、明快和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强迫症的类型与症状、治疗方法与自我调适等,并介绍了外的经典案例,以及如何从临床心理学的视角理解强迫症。书中对强迫症的典型症状——强迫思考、强迫行为等做了详尽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本书为无数被强迫症状困扰的人指明了方向,帮助他们更好的面对强迫症。本书曾获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第三期专项资金资助,此次作者重新撰写了前言,对内容作了修改,目前作为第三版出版。

内容提要


《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以生动的案例描写了强迫症患者的精神世界,同时介绍了强迫症的生理、心理机制以及简易的治疗方法,是一本了解和研究强迫症的书籍。《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展现了强迫症患者奇妙的强迫仪式,揭开强迫行为的大脑机制,讲述了患者不为人知的苦涩心理。

目录


一、引论:强迫症之谜
1.从电影《火柴人》说起
2.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心理障碍
3.走出强迫症的陷阱

二、个案报告:奇妙的仪式
1.她在夜色中起舞
2.奇特的数字“附体”
3.血色中的挣扎
4.潜意识中的“老鼠”
5.强制的心灵感应

三、辨证施治:强迫症心理门诊简明应答
1.症状的评估与诊断
2.病因论
3.治疗方法
4.心理门诊中需注意的问题
附:心理门诊中常见强迫症状一览表

四、一切尽在大脑:强迫思考
1.什么是强迫思考
2.强迫思考的分类
3.攻击与被攻击
案例(1) 杀意
案例(2) 大逆不道的念头
案例(3) “鼠男”:可怕的老鼠
4.性妄想
案例(4) 大“袋鼠”男人
案例(5) 做爱
案例(6) 痛苦
5.自我苦恼
案例(7) 想去厕所
案例(8) 忧虑的姑娘
6.主义
案例(9) 神的惩罚
案例(10) 工作狂
7.观念“附体”
案例(11) 危险的数字
案例(12) “4”的“附体”
案例(13) 驱除不了的乐曲
8.具体与抽象的恐惧
案例(14) 对尖锐物体的恐惧
案例(15) 可怕的蛇
案例(16) 死亡
9.异常感知
案例(17) 晚霞
案例(18) 与寄生虫“作战”

五、没有尽头的陷阱:强迫行为
1.什么是强迫行为
2.强迫行为的心理构造与特征
3.确认癖
案例(19) 送错的报纸
案例(20) 少女的苦恼
案例(21) 无休止的计算
4.洁癖
案例(22) 黏附物
案例(23) 臭脚
案例(24) 血迹
案例(25) 不洁的
案例(26) 过敏
5.收藏或整理癖
案例(27) 有“价值”的物品
案例(28) 露宿在公园的长凳上
6.冲动与禁忌
案例(29) 控制不了的小便
案例(30) 特殊儿童
案例(31) 桎梏
案例(32) “”行为
7.强迫注视
案例(33) “中邪”的目光
案例(34)
案例(35) “通不过”的门
8.强迫恋爱
案例(36) 恐怖的潜影
案例(37) “失乐园”
9.强迫行为的边缘症状
案例(38) 值得怀疑的投寄
案例(39) 无法消除的疑惑
案例(40) “麻将虫”

六、从临床心理学视角理解强迫症
1.人类的意识构造
2.个体的动机与动机群
3.欲求不满与冲突
4.防御机制
5.复杂情结
6.恐惧、不安和愤怒
7.脑的病理现象

七、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1.治疗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2.心理门诊和面接
3.精神分析疗法
4.行为疗法
5.音乐疗法
6. 意义疗法与幽默疗法
7.四步骤自我治疗法
8.药物治疗

八、附录
1.强迫症自我诊断量表
2.德国汉堡大学强迫症筛查表
3.强迫行为的自我观察记录表

作者介绍


徐光兴,1989年出国留学,专攻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及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获教育学和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作为上海市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回国。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预防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等。在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各类著作90余部。

文摘


序言



焦灼之影:在规训与失序的边缘 生活,如同一条奔涌的河流,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航道。然而,总有一些暗流涌动,让某些个体难以平稳地驶向彼岸。他们或许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寻找一丝慰藉,又在强烈的自我怀疑中饱受煎熬。这便是“火柴人”的隐喻,他们看似纤细单薄,却承载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内心风暴,在名为“强迫症”的迷宫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挣扎着寻找出口。 本书并非直接剖析“火柴人”的每一个细节,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这种内心冲突的根源,探寻其症结所在,并为身处其中的个体提供一条通往理解与和解的道路。我们将在本书中,跟随人类心灵深处的轨迹,拨开笼罩在强迫症现象上的迷雾,抵达其核心的“焦灼之影”。 第一章:心灵的孪生:秩序与失序的永恒博弈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似乎天然存在着两种力量的拉扯:一种是对秩序、规律和可控性的强烈渴求,另一种则是对未知、混乱和失控的深深恐惧。这种内在的张力,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强迫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这种博弈被极度放大和扭曲的体现。 我们并非要论述强迫症的典型表现,而是要深入探讨,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使得个体如此执着于某种特定的行为或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是一种试图抵抗内心失序的盾牌?又是否是一种对现实脆弱性的过度补偿? 我们将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审视童年经历、早期依恋关系以及家庭环境,如何在个体身上播下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的种子。那些不被看见的焦虑,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那些来自外界的压力,是否会在无声无息中,塑造出一种“安全”的应对机制?而当这种机制一旦启动,又为何会形成一种难以挣脱的惯性? 我们将触及“完美主义”的幽灵,它常常是强迫症的温床。对完美的极度追求,源于对自身价值的深刻怀疑,以及对失败可能带来的惩罚的极度恐惧。这种内在的驱动力,驱使个体不断地重复、检查、清洁,试图通过外在的控制来弥补内心的空虚。然而,这种努力,往往适得其反,将他们越推越远。 第二章:思维的囚笼:逻辑的歧途与认知的扭曲 强迫症的核心,往往在于思维的困境。那些不请自来的念头,那些挥之不去的担忧,它们并非是理性的产物,却以惊人的逻辑和说服力,将个体牢牢困在思维的囚笼之中。 本书将不会罗列具体的强迫思维内容,而是着重探讨,这些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它们为何能够如此轻易地绕过个体的理性判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将深入剖析,认知偏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诸如“灾难化思维”、“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以及对“可能性”的过度放大,如何让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担忧,演变成一场场内心深处的灾难? 我们将探讨“责任感”的过载。在强迫症患者的内心,责任的边界往往模糊不清。他们常常将自己置于一个超乎寻常的责任位置,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后果都感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沉重的责任感,会驱使他们采取各种仪式化的行为,以求“万无一失”。 我们还会触及“魔法思维”的影响。在潜意识层面,某些个体可能相信,特定的想法或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外部世界,产生某种预期的结果。例如,认为某个负面想法的出现,就会导致不幸的发生,从而产生强烈的冲动去“抵消”这个想法。 第三章:行为的枷锁:仪式化的代偿与无声的抗争 当思维的困境无法被轻易打破时,行为便成为了一种被动的,有时甚至是盲目的代偿。那些看似怪异、重复的行为,并非是患者无理取闹,而是他们内心焦虑和恐惧的具象化表达。 本书不会详细描述具体的强迫行为,而是聚焦于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机制。我们将探讨,这些“仪式”是如何逐渐形成并固化的?它们在患者的内心世界里,扮演着怎样的“安慰剂”角色?每一次重复,每一次检查,是否都短暂地缓解了内心的不安,从而强化了这种行为模式? 我们将审视“避免”的策略。许多强迫症患者会主动避开那些可能触发其强迫思维或行为的情境。然而,这种避免,虽然短期内有效,却长远来看,只会进一步缩小他们的生活范围,加剧内心的孤立感,并使得他们更加无法面对自己真正的恐惧。 我们还将讨论“妥协”的脆弱性。有时,患者会试图通过“妥协”来减少强迫行为的强度或频率,但这往往是一种暂时的、不彻底的解决方案,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 第四章:理解的曙光:共情、接纳与疗愈的可能 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是疗愈的第一步。然而,对于身处强迫症困境中的个体而言,理解远比诊断更为重要。 本书将强调“共情”的力量。理解强迫症并非一种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复杂的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个体能够被理解,被接纳,而不是被评判或指责时,他们才能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开始探索真实的自我。 我们将探讨“自我接纳”的重要性。接纳自己并非完美,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即使它们是令人不安的。这种接纳,并非意味着放弃改变,而是为改变提供了一个更加温和、更加可持续的基础。 本书还将展望“疗愈的可能”。我们并非提供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探索内心的根源,学习新的应对机制,逐步摆脱强迫的束缚。我们将触及心理治疗的多种路径,以及个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重建内心的秩序,寻回生活的自主性。 “火柴人”的形象,或许象征着一种脆弱,一种容易被外界因素点燃或熄灭的易感性。然而,正是这种易感性,也暗示着一种潜在的能量,一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渴望。这本书,正是为这份渴望而生,它希望成为一盏微弱的灯塔,照亮那些在焦灼之影中迷失方向的航船,指引它们驶向更平静、更广阔的心灵之海。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个引子,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场关于理解、关于接纳、关于内在自由的深刻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心理灯塔系列)》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极富人性的笔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强迫症患者内心世界的大门。徐光兴先生并没有采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而尊重的态度,描绘了那些被强迫思维和行为所折磨的灵魂。书中所述的“火柴人”意象,精准地捕捉到了患者在内心冲突中的那种孤独和无助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疗愈过程的描述,它展现了希望的光芒,也强调了理解和接纳的重要性。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关于强迫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对人类的脆弱性和韧性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更加包容和 empathetical 的方式去面对那些与众不同的个体,也让我相信,通过科学的帮助和人性的关怀,每个人都有可能找回内心的平静。

评分

初次翻开《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心理灯塔系列)》,我便被其真诚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叙述所吸引。徐光兴先生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剥开了强迫症那层层叠叠的迷雾,将患者内心的困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症状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强迫症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焦虑和恐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火柴人”这一比喻的运用,它生动地刻画了强迫症患者在自我认知和外界评价之间那种脆弱而又被束缚的状态。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患者的内心世界,感受着那种持续不断的内心冲突和自我怀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向我们揭示了强迫症的复杂性,更传递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即便是最艰难的心理困境,也并非无法逾越。它提供了理解和支持的可能,也为患者及其家人指明了寻求帮助的方向。

评分

《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心理灯塔系列)》这本书,绝对是一部能够触及灵魂的著作。徐光兴先生的文字充满了力量,他以一种罕见的勇气和智慧,剖析了强迫症这一复杂心理障碍的深层根源。我惊叹于他对内心世界的描绘,那些被反复出现的想法和冲动所困扰的患者,他们的痛苦被精准地捕捉,并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并非简单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进行深度对话,从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审视自己内心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书中的观点和案例,引发了我对“正常”与“异常”的界限的思考,以及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这本书让我明白,心理健康是一个持续探索和疗愈的过程,而理解和接纳是迈向康复的第一步。

评分

徐光兴先生的《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心理灯塔系列)》是一次令人震撼的心灵洗礼。我被书中对强迫症患者内心世界的刻画深深打动,那些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在作者笔下不再是冰冷的医学术语,而是鲜活的、充满痛苦的个体体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描述症状,更是在探究症状背后的情感和动机,揭示了隐藏在“火柴人”表面下的挣扎与脆弱。我被书中的那些真实案例所震撼,它们让我看到了强迫症对个体生活的巨大影响,也让我对那些正在与疾病抗争的人们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强迫症,让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理解和被温柔对待。它鼓励我们放下偏见,用同情和支持去温暖那些在内心风暴中挣扎的灵魂。

评分

读到《苦涩的“火柴人”--强迫症探秘(第三版)(心理灯塔系列)》这本书,仿佛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探索之旅。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徐光兴先生对于强迫症深刻的理解和细腻的描绘。他并没有将强迫症妖魔化,而是用一种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让我们得以窥见患者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痛苦。那些反复出现的念头、强迫性的行为,在书中被描绘得如此真实,仿佛我们也能体会到那种无力摆脱的焦虑和恐惧。这本书让我对强迫症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片面的标签,而是看到了一个复杂的、有着丰富情感世界的个体。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极具启发性,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强迫症是如何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乃至人际关系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关于在困境中如何寻求希望和力量的书。尽管我个人并没有经历过强迫症的困扰,但阅读这本书让我对那些正在经历这一切的人们产生了更深的共情,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宽容和理解的视角去面对他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