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輯
定價:89.00元
作者:鄭劍虹,李文玫,丁興祥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17201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心理傳記學是采用心理學方法分析人物生命故事的一種跨學科研究,本書涉及瞭文學、藝術、佛教、教育等領域的人物,既是學術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
內容提要
1910年齣版的弗洛伊德的《列奧納多 達 芬奇與他童年的一個記憶》(Leonardo da Vinci and a Memory of His Childhood ),啓濛瞭後世“心理傳記學”的研究範式。20世紀90年代,中國海峽兩岸幾乎同時開始瞭心理傳記學這一領域的探索。采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對人物(特彆是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進行研究。鄭劍虹、李文玫、丁興祥主編的《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集刊,代錶著中國大陸與颱灣人文取嚮的心理學者*次攜手,也是世界範圍內心理傳記學的學術刊物。《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以書代刊,將於每年在海峽兩岸以繁體字和簡體字兩種版本同時齣版,其將成為凝聚華人心理學人文取嚮研究隊伍的陣地。
目錄
序言
開啓嶄新的一頁:兩岸攜手共創“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李文玫 丁興祥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創刊號簡體字版序/鄭劍虹
心理傳記學:理論探索
Freud百年之後:“輔仁心理傳記學”的繼往開來/張繼元丁興祥
中國大陸的心理傳記學研究及其質量結閤模式/鄭劍虹
心理傳記學:實例研究
“齣名要趁早”:張愛玲之成名情結?/張慈宜
黃炎培關注職業教育的心理史學解讀/鬍誌堅
大學名校長之唐文治:一種心理傳記學的探索/吳繼霞
嚮大海進軍:以李安的生命敘事反思成年男性的轉化之道/洪瑞斌
魯迅:在屈辱與侮衊中抗爭的靈魂/淩輝
太虛大師:近代佛教人本主義的先驅/薛榮祥 丁興祥
生命敘事與口述傳記
那些年,我們在上海聖約翰:一群老校友的憶說/陳祥美
在書寫之中:颱灣客傢女詩人王春鞦的認同之路/李文玫
覺醒與爭權的社會行動:另類學校傢長教育選擇權意識生發樣貌之個案研究/
王雅惠 倪鳴香
媒介創業的行動邏輯之研究:颱灣有綫電視係統早期先驅者□述傳記研究/張煜麟
作者介紹
鄭劍虹,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西南大學心理學碩士、博士。現任廣東湛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心理傳記學與生命敘事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錶論文40餘篇,齣版《論自強人格》、《心理傳記學手冊》等專著、譯著和教材9部,主持和參研省部級課題7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奬等各級奬4次。研究興趣為心理傳記學、人格心理學和政治心理學。
李文玫,政治大學社會係畢業、社會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曾任救國團「張老師」,颱灣龍華科技大學諮商輔導暨職涯發展中心主任,現任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閑係助理教授。專長於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客傢女性與客傢文化研究、生命敘說與質性研究等領域;並長期積極辦理「生命敘說」學術研討會。共同翻譯《質性心理學》(遠流齣版公司),以及共同審定《社會認知:一種整閤的觀點》(心理齣版社)等書。
丁興祥,政治大學教育係畢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博士。曾任颱灣輔仁大學應用心理係係主任,現任輔仁大學心理係教授。專長於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創造心理學、生命史及心理傳記、質性研究等領域。近的研究關注於將質性研究應用於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創造心理學以及介紹質性研究方法,並翻譯/審定《心理傳記學手冊》(與鄭劍虹共同審定)(暨南大學齣版社)、《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遠流齣版公司)、《敘說分析》(五南齣版公司)、《人格理論》(揚智齣版公司)等書。
文摘
序言
這本《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輯 9787511720177》的標題,尤其是“生命敘事”和“心理傳記學”這兩個詞,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人生的經曆本身就是一種最深刻的心理學文本,而如何去講述和解讀這些經曆,就構成瞭我們對自身和世界的理解。我猜測這本書會深入剖析個體生命故事的構成要素,以及這些故事在心理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它可能會探討童年經曆、重要的關係、人生轉摺點等是如何被個體選擇性地敘述和構建的,以及這種敘述方式如何影響其身份認同和心理健康。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進行“心理傳記學”研究的指導,或者通過一些案例分析,來展示這種研究方法如何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個體。這本書的“輯”字也預示著它可能包含多位研究者的貢獻,從而提供一個更全麵、更立體的視角來看待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之間的關聯。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不同的人生軌跡,去感受那些故事背後的喜怒哀樂,並從中汲取關於人性的深刻洞見。
評分《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這個書名,讓我感覺它觸及瞭我一直以來對於“人”與“故事”之間深刻關聯的思考。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都是由無數個故事串聯起來的嗎?而心理學,恰恰是對這些故事背後驅動力、情感軌跡以及行為模式的探索。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將兩者融匯的全新視角——心理傳記學。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定義“生命敘事”?它是否會探討個體是如何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選擇、編輯和重塑自己的生命故事的?又或者,它會分析那些構成我們生命敘事核心事件的心理意義?“輯”字讓我聯想到這可能是一部集結瞭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這樣的話,我將有機會從不同的學術角度去審視生命敘事和心理傳記學。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理解、分析甚至重塑個人生命故事的方法論,或許通過對一些經典人物傳記的心理學解讀,能夠為我提供一些實踐性的啓示。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關於“傳記”,更是關於“生命”本身的一種深刻的哲學與心理學探索。
評分從書名《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來看,這本書似乎在挖掘個體生命故事的深層心理機製。我對此非常好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地講述自己的故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這種敘述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迴顧,更是一種對意義的構建和對自我的理解。心理傳記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想必會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工具,來解析這些生命敘事的結構、內容以及它們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關於“敘事療法”或者“人生故事重構”等實際應用方法。或許作者會通過分析不同人生階段的人物故事,比如童年經曆、青春期的睏惑、中年危機以及老年迴憶,來展示心理傳記學如何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過去的經曆,處理創傷,並為未來找到方嚮。我個人對“心理傳記學”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想象,它讓我聯想到那些偉大的傳記作品,它們不僅僅是人物的生平記錄,更是對人性深度挖掘的藝術。這本書,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科學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方法,來解讀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我們的故事。
評分我被《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這個書名所吸引,它似乎觸及瞭我一直以來對“故事”和“人”之間關係的思考。生命就是一個不斷生成故事的過程,而心理學則試圖理解我們如何思考、感受和行為。將兩者結閤,形成“心理傳記學”,這讓我感到非常新穎。我推測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敘事是如何塑造我們的自我認知和世界觀的。比如,我們是如何選擇講述哪些故事,忽略哪些故事,以及這些選擇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心理需求和防禦機製。另外,“輯”這個字可能意味著這是一本包含多篇文章或研究成果的閤集,這會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這一領域的探索。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研究,通過對知名人物或普通人生命敘事的分析,來展示心理傳記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價值。我尤其關注這本書是否會探討敘事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幫助個體剋服睏難、實現個人成長。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探索人生深度與復雜性的絕佳機會。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輯 9787511720177》真的非常吸引我,尤其是“生命敘事”這個詞,瞬間勾起瞭我對人生故事和個人經曆的濃厚興趣。我一直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獨一無二的書,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挑戰、成長、選擇與反思。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去深入探索這些生命軌跡背後的心理動因,以及個體如何通過敘述來理解和構建自己的身份。我猜想,它可能會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講述生命故事的方式有什麼差異,以及這些敘事在個體心理健康和自我認知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不知道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經典的傳記案例,通過分析這些人物的生命曆程,來揭示心理傳記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作為一名對心理學和文學都抱有熱情的讀者,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故事,感受其中的情感起伏,並從中獲得關於人生意義的啓迪。同時,“輯”這個字也暗示著這可能是一係列研究的匯編,或許包含瞭多位學者對這一領域的不同探索,這將為我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