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趣味物理学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中国妇女出版社 9787512709447

BF:趣味物理学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中国妇女出版社 978751270944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趣味物理
  • 科普
  • 雅科夫·别莱利曼
  • 物理学普及
  • 科学
  • 教育
  • 青少年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9787512709447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9447
商品编码:2940045768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物理学

定价:30.00元

售价:22.5元

作者: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2709447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畅销20多个国家,全世界超过2000万册
做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少年!
世界科普大师、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的代表作品,对全世界青少年科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普读物。入选世界十大科普读物。
其实啊,物理哪有那么难!新奇、有趣、充满想象力的科学玩耍手册!与教科书上枯燥难懂的物理题目说“再见”,轻松学好物理学,激发无限科学想象力。
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灵,让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小牛顿”。

内容提要


本丛书是一套世界经典青少年科普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分析,为小读者解密科学谜题、解析科幻故事,激发小读者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小读者学会活学活用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受益无穷的超级科普读物!

目录


Chapter 1 速度和运动 → 1
我们的运动速度有多快 → 2
与时间赛跑 → 5
千分之一秒 → 6
时间放大镜 → 10
我们何时绕太阳运动得更快些 → 11
车轮之谜 → 13
车轮上慢的部分 → 15
这个问题不是玩笑 → 16
小船是从哪里驶来的 → 18
Chapter 2 重力重量杠杆压力 → 21
请站起来 → 22
行走与奔跑 → 25
应该怎样从行进的车厢中跳下来 → 28
用手抓住一颗子弹 → 31
西瓜 → 32
站在台秤上 → 35
物体在什么地方会更重一些 → 36
物体在下落时有多重 → 38
从地球到月球 → 40
凡尔纳笔下的月球之旅 → 42
我们的运动速度有多快有多快 → 44
我们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 46
为什么磨尖的物体更容易刺入 → 47
就像深海怪兽一样 → 48
Chapter 3 介质的阻力 → 51
子弹与空气 → 52
超远距离的射击 → 53
纸风筝为什么能够 飞起来 → 55
活的滑翔机 → 56
植物没有发动机,却可以飞翔 → 57
延迟开伞跳伞 → 59
飞去来器 → 60
Chapter 4 转动和永动机 → 63
怎样分辨熟鸡蛋和生鸡蛋 → 64
疯狂魔盘 → 65
墨水旋风 → 67
受的植物 → 68
永动机 → 69
“小故障” → 73
乌菲姆采夫储能器 → 75
怪事不怪 → 76
其他永动机 → 78
彼得大帝时代的永动机 → 79
Chapter 5 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 85
关于两把咖啡壶的问题 → 86
古人不知道什么 → 87
液体向上产生压力 → 88
哪一边更重 → 90
液体的天然形状 → 91
铅弹为什么是圆形的 → 94
没有底儿的高脚杯 → 95
煤油的有趣特性 → 96
不会沉入水底的硬币 → 98
用筛子盛水 → 99
泡沫如何为技术服务 → 100
臆想的永动机 → 102
肥皂泡 → 103
什么是薄细的东西 → 108
不湿手 → 109
我们怎么喝水 → 110
改进的漏斗 → 111
一吨木头与一吨铁 → 112
没有重量的人 → 113
永动的钟表 → 117
Chapter 6 热现象 → 119
“十月”铁路在什么时候比较长,
是夏天还是冬天 → 120
没有受到惩罚的盗窃 → 122
埃菲尔铁塔有多高 → 123
从茶杯到玻璃管液位计 → 124
浴室中靴子的故事 → 126
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 127
不用上发条的钟表 → 129
能教会我们什么 → 131
在开水中不会融化的冰块 → 132
放在冰上边,还是放在冰下面 → 133
为什么窗子关上了,还是有风吹进来 → 134
神秘的风轮 → 135
皮袄能够温暖我们吗 → 136
液体的天然形状 → 138
用纸锅煮鸡蛋的秘密 → 139
为什么冰是滑的 → 141
关于冰柱的问题 → 143
Chapter 7 光线 → 145
被捉住的影子 → 146
鸡蛋里的小鸡雏 → 148
搞怪的照片 → 149
关于日出的问题 → 151
Chapter 8 光的反射和折射 → 153
看穿墙壁 → 154
掉的脑袋还能说话 → 156
放在前边还是后面 → 157
我们能看见镜子吗 → 158
我们在镜子里面看见的是谁 → 158
对着镜子 → 160
画画 → 160
短路径 → 161
乌鸦的飞行路线 → 163
关于万花筒的老故事和新故事 → 164
魔幻宫殿 → 166
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 → 168
什么时候走长路比走短路还要快 → 170
新鲁滨孙 → 174
怎样用冰来生火 → 177
借助于阳光的力量 → 179
关于海市蜃楼的旧知识和新知识 → 181
“绿光” → 184
为什么会出现绿光 → 185
Chapter 9 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的视觉差异 → 189
在没有照片的年代为什么很 → 191
多人不会看照片 → 191
放大镜的奇怪作用 → 192
照片放大 → 193
给画报读者的建议 → 194
什么是实体镜 → 196
天然实体镜 → 197
用一只眼睛看和用两只眼睛看 → 201
巨人般的视力 → 202
实体镜中的浩瀚宇宙 → 205
三只眼睛的视觉 → 206
光芒是怎样产生的 → 207
快速运动中的视觉 → 209
透过有镜 → 211
“光影奇迹” → 212
出人意料的颜色变化 → 213
书的高度 → 215
钟楼上大钟的大小 → 216
白点和黑点 → 217
哪个字母更黑一些 → 219
复活的肖像画 → 221
插在纸上的线条和其他视错觉 → 222
近视的人是怎样看见东西的 → 226
Chapter 10 声音和听觉 → 229
怎么寻找回声 → 230
用声音代替尺子 → 233
“声音反射镜” → 234
剧院大厅里的声音 → 236
海底传来的回声 → 237
昆虫的嗡嗡声 → 239
听觉上的错觉 → 240
蝈蝈的叫声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 241
听觉的奇事 → 243

作者介绍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是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1916年,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从1918年至1973年仅在俄罗斯就出版449次,总印数达1300万,被翻译成数十余种语言。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青少年的科学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妙趣横生,而又立论缜密,是公认的受欢迎、*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十分难懂、令人头痛的物理问题,到了他的笔下,都好像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文摘



序言



BF: 趣味物理学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一、 穿越时空的物理奇遇:从日常生活到宇宙奥秘 想象一下,你手中捧着一本名为《BF: 趣味物理学》的书,它并非一本冰冷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张通往奇妙物理世界的通行证。这本书的作者,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是一位善于将深奥科学原理融入生动故事的大师。他用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间和空间,从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现象,一步步探索浩瀚的宇宙奥秘。 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物理学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谜题和充满智慧的解答。你是否曾对雨滴为何会下落,风为何会吹动,声音如何传播感到好奇?别莱利曼先生会用他精妙的笔触,为你一一揭晓答案,让你在惊叹声中,发现物理学原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充满乐趣。 书中的例子层出不穷,从秋天树叶的飘落,到过山车飞驰时的失重感,再到我们看到的彩虹,每一个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别莱利曼先生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引导你一步步去思考,去观察,去推断。他会巧妙地设置一些小小的“陷阱”,让你在解开谜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动量守恒、能量转化、牛顿定律等核心概念。 更令人着迷的是,本书的视野并不仅限于地球。当你跟随别莱利曼先生的文字,你的目光会投向遥远的星辰大海。你会了解到行星的运行轨迹,黑洞的神秘力量,甚至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这些宏大的议题,在别莱利曼先生的笔下,变得不再令人生畏,反而充满了探索的诱惑。他会用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宇宙现象解释得清晰易懂,让你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宇宙的旅行。 本书并非要你死记硬背公式,而是激发你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鼓励你去质疑,去探索,去用物理学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当你看到一架飞机在空中翱翔,看到一个孩子在玩皮球,看到一台机器在运转,你都会忍不住去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这种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才是别莱利曼先生希望带给读者的宝贵财富。 《BF: 趣味物理学》更像是一场思维的盛宴,它不仅教授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你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它教会你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去解决问题,如何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种思维方式,在任何领域都具有极强的普适性。 二、 别莱利曼的智慧之光:科学的魅力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这位杰出的科普作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暖完美地结合在《BF: 趣味物理学》之中。他的文字,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娓娓道来,将科学的奥秘以最通俗易懂、最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别莱利曼先生的科普方式,绝非简单的知识堆砌。他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更注重的是启发读者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常常通过提出一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道理的问题,来引导读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例如,他可能会问:“为什么轮船能在水上漂浮,而一块铁块却会沉下去?”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却能引出浮力、密度等一系列重要的物理概念。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你通过观察、联想,甚至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寻找答案。 他擅长运用丰富的实例,将抽象的物理原理具象化。书中的例子,无处不在,又无处不精妙。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到自然界中奇特的景观,再到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别莱利曼先生都能信手拈来,并将其与相应的物理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他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车的旋转,描述火焰的跳跃,解析闪电的形成,让你在会心一笑中,领略到科学的强大力量。 更值得称赞的是,别莱利曼先生的文字中,始终饱含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尊重。他绝不会因为读者可能缺乏专业知识而使用艰涩的术语,他总是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感和亲切感,读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是与一位充满智慧的朋友在轻松地交流。 《BF: 趣味物理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别莱利曼先生通过他的作品,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开放、求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他鼓励读者不要被现有的知识所束缚,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他关注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他不仅会告诉你一个现象,更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理,让你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更扎实的知识体系,并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的出版,是中国妇女出版社在引进和传播优质科学读物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理世界、激发科学兴趣的绝佳途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如此经典、如此有启发性的科学读物,无疑是一件幸事。 《BF: 趣味物理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扇窗,让你窥见物理学的浩瀚宇宙;它是一盏灯,照亮你探索科学的道路;它更是一颗种子,在你的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等待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别莱利曼先生的智慧之光,将永远闪耀在这本书中,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发现科学的魅力,去感受知识的力量。 三、 探索世界的密码:在趣味中解锁物理学的核心 《BF: 趣味物理学》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并在众多读者中赢得赞誉,其核心在于它成功地将物理学的深奥理论,转化为一种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能欣赏的“趣味”。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定律,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实验,巧妙地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注入读者的脑海。 别莱利曼先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并将其上升到物理学的层面进行剖析。例如,当你看到一根羽毛在空中飘动,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现象。但在别莱利曼先生的笔下,这却是一个理解空气阻力、流体动力学的绝佳切入点。他会用幽默的语言,解释羽毛的形状如何影响其下落的速度,以及空气分子是如何与羽毛表面发生作用的。 书中关于“力”的阐述,更是极具匠心。与其直接给出牛顿三定律的定义,别莱利曼先生可能会从孩子们玩耍的场景入手,比如推秋千、踢足球,然后引导读者去思考,是怎样的“力”在起作用,又是怎样的“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他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惯性、加速度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些基本原理。 对于“能量”这个抽象的概念,别莱利曼先生同样有妙不可言的解释。他不会用枯燥的能量守恒定律来压迫读者,而是会从“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讲起。比如,他可能会描述一个从高处滑下的滑雪者,当他从山顶出发时,拥有最大的势能;当他加速滑下时,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这种形象的描述,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 本书在解释“光”和“声音”的章节,也同样精彩。关于光的折射和反射,他可能会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水中看伸直的筷子为何会弯曲,阳光照射水面为何会产生闪光,来引导读者理解光的传播特性。而对于声音,他可能会从敲击乐器、说话发声开始,解释声波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听到不同的音调和音量。 《BF: 趣味物理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宏观世界的物理现象,也常常会触及微观世界的奥秘。别莱利曼先生会用他善于想象的笔触,去描绘原子内部的结构,去解释电子的运动,去探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这些概念在初次接触时可能显得复杂,但在别莱利曼先生的引导下,即使是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对其产生大致的了解和兴趣。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探究性”的叙事方式。别莱利曼先生从不直接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导读者跟着他的思路一起去思考,去推理,去“解谜”。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智力探险之中,每一页都充满了发现的惊喜。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又生动,没有丝毫的雕琢和做作。它充满了人文关怀,让读者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阅读《BF: 趣味物理学》,就像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交谈,他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为你揭示世界的运行规律,让你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奇妙的宇宙。 最终,《BF: 趣味物理学》所要传达的,不仅仅是物理学知识本身,更是一种对待科学的态度,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的初心。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够帮助你解锁物理学的密码,让你在趣味盎然的阅读中,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并从中获得启迪和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明快,没有太多花哨的图案,只是用一种鲜明的颜色搭配文字,给人一种稳重又不失活力的感觉。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印象是纸张的质感很不错,拿在手里有厚实感,印刷清晰,墨色浓郁,翻阅时没有任何廉价感。我是一个对物理一直抱有好奇心的人,但又对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有些畏惧,这本书的副标题“趣味物理学”立刻吸引了我,让我觉得也许它能够以一种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带领我走进物理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封面上的书名设计,字体大小和排版都很讲究,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并且“趣味”这个词准确地传达了这本书的核心特质,让人对内容充满了期待。在拿到书的初期,我并没有立刻深入阅读,而是先放在书架上,看着它,想象着里面会讲述怎样的有趣故事,或许是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又从未深入探究过的物理现象,又或许是一些科学家们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趣闻轶事。这种期待感本身就是阅读的乐趣之一,而这本书的封面,无疑成功地勾起了我的这种期待。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物理的印象就是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理论,总觉得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物理学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读完书后,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观察身边的世界,比如,为什么下雨的时候,雨滴是圆形的?为什么肥皂泡会呈现出彩色的光泽?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书里都能找到有趣的物理学解释,而且解释得非常透彻,让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敬畏。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你发现,物理学其实一点都不神秘,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等待你去发现。我甚至开始尝试着自己去做一些小实验,来验证书里讲到的原理,这种亲身体验带来的乐趣,是任何抽象的文字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我走进了奇妙的物理世界,让我对科学的兴趣倍增。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科普读物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搬运,更应该传递一种思考方式和探索精神。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讲解物理原理的时候,不仅仅满足于告诉“是什么”,更会深入探讨“为什么”。它会引导你去思考,去质疑,去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些现象。我记得书中可能讲到过一个关于声音传播的例子,它不会直接告诉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而是会让你去思考,为什么我们在远方能听到隆隆的雷声,但却看不到闪电?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物理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他们的成就,更多的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种敢于挑战未知、勇于探索的精神。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任何知识,最关键的是要找到那个能点燃你兴趣的火花,而这本书,我觉得它就是那个火花。我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文字并没有像我之前担心的那样,充斥着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晦涩难懂的术语。相反,我看到的是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作者仿佛就在我耳边娓娓道来,用生活中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看似高深的物理概念。举个例子,书中可能讲到了惯性,但它不会直接抛出一个物理公式,而是会从我们坐公交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身体的反应讲起,让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对“惯性”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真的非常适合我这种“半路出家”的物理爱好者。我甚至觉得,如果当初高中物理老师能用这种方式讲课,我的物理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而且,书中的插图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种枯燥的示意图,而是带着一点卡通风格,或者用很有创意的漫画来辅助说明,让原本严肃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逻辑上的巧妙安排。它并没有按照传统教科书那样,从最基本的概念一步步推导,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开物理世界的奥秘。你会发现,很多你平时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在书里都能找到有趣的解释,而且这些解释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你逐渐构建起一个更宏观的物理认知框架。我特别喜欢书中处理某些概念的方式,它会先抛出一个让你觉得“这是什么?”的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讲解,让你不仅明白这个概念是什么,更明白它为什么会存在,以及它在物理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这种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有时候,我会在读完一个章节后,立刻跑到窗边,看着外面的世界,想象着书里讲到的物理原理是如何作用于眼前的景象的。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我非常有成就感,也更加深了我对物理学的热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