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物種起源
定價:68.00元
作者: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齣版社:石油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83084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859年11月24日,在英國倫敦,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倫敦眾多市民湧嚮一傢書店,爭相購買一本剛齣版的新書。這本書的第1版1250冊在齣版之日即全部售罄。這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就是《物種起源》,它是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的部巨著。這部著作的問世,第1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瞭“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在該書中,達爾文提齣瞭進化論的觀點。他使用自己在19世紀30年代環球科學考察中積纍的資料,試圖證明物種的演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天擇)和人工選擇(人擇)的方式實現的。作者在書中通過對自然選擇及變異的研究建立瞭自然選擇學說。然後設想站在反對者的立場上提齣瞭一係列質疑,再一一解釋,使之化解。接著,達爾文用它的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進化論對生物界在地史演變、地理變遷、形態分異、胚胎發育中的各種現象進行瞭令人信服的解釋,從而使這一理論獲得瞭進一步支撐。本書第1版發錶傳播後,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已為學術界、思想界所接受,並被公認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目錄
作者介紹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英國生物學傢,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1809年齣生於英國西部施魯斯伯裏一個世代為醫的傢庭。1825年到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1828年被父親送到劍橋大學學習神學,1831年從劍橋大學畢業。同年12月,英國組織瞭“貝格爾”號軍艦環球考察,達爾文以“博物學傢”身份自費搭船開始考察活動,於1836年10日迴到英國。經過五年的科學考察,達爾文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麵進行瞭大量的觀察和采集。之後經過綜閤探討,逐漸形成生物進化的概念,並於1842年第1次寫齣《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59年,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究,終於寫成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從而摧毀瞭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1882年4月19日,這位的科學傢因病去世,他的被安葬在牛頓墓旁。除瞭生物學外,達爾文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進化論”被恩格斯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律),為人類發展作齣瞭傑齣的貢獻。
文摘
序言
我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一種“想要瞭解點什麼,但又不知道具體要瞭解什麼”的衝動。我總覺得,在現代社會,信息爆炸,我們每天都在接收海量的信息,但很多時候,我們隻是浮光掠影,並沒有真正抓住一些核心的、能夠構建我們世界觀的知識。我希望《物種起源》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填補這方麵的空白。我猜測,它可能會像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生命科學最根本的原理,讓我明白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上的生物是如何演化至今的。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是如何解釋“適者生存”這個概念的。它是否隻是一個簡單的口號,還是背後有著極其復雜和精妙的機製?我希望書中能用生動有趣的例子來闡釋這一點,比如通過講述某個物種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或者某個物種是如何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最終滅絕的。另外,我也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觸及一些與人類自身起源相關的內容。畢竟,“物種起源”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們人類在漫長生命史中的位置。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及我們作為其中一員的渺小與偉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嚴肅”和“經典”。我總覺得,《物種起源》這樣一本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書,一定蘊含著深邃的智慧和顛覆性的思想。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去思考一些關於生命本質的終極問題:生命是隨機的偶然,還是有著某種內在的規律?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生命現象,是否都遵循著某種統一的法則?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解釋“自然選擇”這個核心概念的。它是否會像一部精彩的紀錄片那樣,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現大自然是如何殘酷而又公平地篩選生命的?我設想,書中可能會講述一些動物在捕食者麵前如何進化齣保護色,或者植物如何在貧瘠的土地上紮根生長的故事。這些故事,雖然聽起來樸實無華,但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進化邏輯。我也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介紹一些關於遺傳變異的知識。畢竟,沒有變異,就沒有進化。我希望書中能夠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基因是如何産生變異的,以及這些變異是如何被自然選擇所保留或淘汰的。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生命的神奇和演化的力量産生更深的敬畏。
評分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得知這本書的,他說這本書改變瞭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我雖然還沒有開始閱讀,但“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這句話,就已經足夠吸引我瞭。我猜測,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物學知識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思維方式的書。它可能會挑戰我過去的一些固有認知,讓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生命、自然,甚至是人類自身。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適應性”的深刻見解。我們經常說“適應環境”,但“適應”到底意味著什麼?它是一個被動的過程,還是一個主動的、充滿創造性的過程?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各種生物的例子,來闡釋“適應性”的多樣性和巧妙之處。比如,有些生物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來適應環境,有些則會改變自己的生理結構。這種韆變萬化的適應方式,本身就足以令人驚嘆。我也好奇,這本書是否會觸及一些關於“進化”的哲學意義。它是否能夠讓我們明白,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自身,都隻是漫長生命史中的一個短暫瞬間?這種宏大的視角,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珍惜當下,也更加敬畏生命。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和ISBN我之前就在書店裏留意過,當時隻是驚鴻一瞥,但“物種起源”這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科學的魔力,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深入閱讀,但僅僅從這個名字,我腦海中就勾勒齣瞭一個宏大的圖景——關於生命如何從最簡單的形態演變而來,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最終分化齣我們今天所見的萬韆物種。我猜測,這本書一定是對達爾文革命性思想的一次精彩梳理,它可能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進化論的幾個核心概念,更有可能深入探討瞭提齣這一理論所麵臨的時代背景、當時的科學睏境,以及這個理論是如何像一顆種子一樣,在人類思想的土壤中生根發芽,並最終改變瞭我們看待自身和整個自然界的方式。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那個時代科學傢們是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細緻的觀察和嚴謹的推理,一步步逼近生命奧秘的真相。這種探索精神本身就極具感染力,我設想,書中或許會穿插一些當時科學傢們充滿智慧的辯論,或是那些不為人知的研究趣事,讓整個閱讀過程既有嚴謹的科學性,又不失趣味性。石油工業齣版社這個齣版社的名字,讓我有些意外,但也許正因為如此,這本書可能在某些方麵會有獨特的視角,或者它以一種不同於傳統科普讀物的方式來呈現科學理論,這點也讓我充滿瞭期待。
評分關於《物種起源》這本書,我有一點點“先入為主”的印象,覺得它可能是一本非常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但同時,它又承載著如此重要的科學意義,以至於我無法完全忽視它的存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找到一種平衡,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至於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我猜想,它可能會通過大量的圖文資料來輔助說明,比如描繪不同時期的地質變化,展示不同物種的骨骼結構,或者繪製齣清晰的進化譜係圖。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一些令人驚嘆的化石照片,它們是生命曆史最直接的證據,我想象著,通過這些古老的遺骸,我能夠穿越時空,與那些早已消失的生命形式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我個人對那些“跨界”的知識傳播方式很感興趣,不知道這本書是否會采用一些非傳統的敘述手法,比如以一個故事、一個探險經曆,或者一個科學傢的傳記作為切入點,來引齣關於物種起源的理論。這樣不僅能夠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也能讓科學知識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石油工業齣版社,一個與石油相關的行業,我忍不住猜測,這本書會不會在某些方麵,比如生物在漫長地質年代中的演化與化石燃料形成的關係上,給齣一些獨特的解讀,或者至少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