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读本
定价:19.80元
售价:15.0元,便宜4.8元,折扣75
作者:周永昌,武建中,董巧妹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37755900
字数:
页码: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读本》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日常生活中地质灾害的预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摘录,参考文献。
目录
一、地质灾害
1.什么叫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3.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4.地质灾害的灾情是怎么分级的?
5.地质灾害的规模是怎么分级的?
6.地质灾害的险情是怎么分级的?
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
7.什么是崩塌?
8.崩塌有什么样的危害?
9.崩塌如何分类?
10.崩塌是怎样形成的?
11.诱发崩塌的因素有哪些?
12.崩塌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13.崩塌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14.发生崩塌时如何避险自救?
15.崩塌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16.什么是滑坡?滑坡灾害有什么特征?
17.滑坡有哪些危害?
18.滑坡如何分类?
19.滑坡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20.滑坡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1.诱发滑坡的因素有哪些?
22.滑坡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23.滑坡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24.滑坡容易在哪些地方发生?
25.发生滑坡时如何避险自救?
26.滑坡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27.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灾害有什么特征?
28.泥石流有什么样的危害?
29.泥石流如何分类?
30.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1.泥石流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32.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33.发生泥石流时如何避险自救?
34.泥石流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35.什么是采空地面塌陷?
36.采空地面塌陷有哪些危害?
37.采空地面塌陷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38.采空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39.什么是岩溶地面塌陷?
40.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41.什么是地裂缝?
42.地裂缝主要有哪些类型?
43.地裂缝灾害容易在哪些地方发生?
44.地裂缝活动有哪些前兆?
45.地裂缝灾害如何预防?
46.什么是地面沉降?
47.地面沉降如何分类?
48.地面沉降的危害有哪些?
49.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三、日常生活中地质灾害的预防
50.为什么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地质灾害的预防?
51.怎样理解和应用电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52.暴雨和大雨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应怎样避防?
53.长时阴雨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54.冻融期容易发生哪些地质灾害?
55.居住和工作场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56.乘车出行时如何避防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57.地质灾害监测有哪些方法?
58.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有哪些方法?
59.地质灾害监测内容有哪些?
60.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令怎样下达?
61.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62.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
6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4.如何做好专业性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65.地质灾害防治的常用词汇有哪些?
66.群众应怎样观测和预防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摘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地质灾害
1.什么叫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3.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4.地质灾害的灾情是怎么分级的?
5.地质灾害的规模是怎么分级的?
6.地质灾害的险情是怎么分级的?
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
7.什么是崩塌?
8.崩塌有什么样的危害?
9.崩塌如何分类?
10.崩塌是怎样形成的?
11.诱发崩塌的因素有哪些?
12.崩塌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13.崩塌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14.发生崩塌时如何避险自救?
15.崩塌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16.什么是滑坡?滑坡灾害有什么特征?
17.滑坡有哪些危害?
18.滑坡如何分类?
19.滑坡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20.滑坡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1.诱发滑坡的因素有哪些?
22.滑坡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23.滑坡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24.滑坡容易在哪些地方发生?
25.发生滑坡时如何避险自救?
26.滑坡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27.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灾害有什么特征?
28.泥石流有什么样的危害?
29.泥石流如何分类?
30.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1.泥石流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32.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33.发生泥石流时如何避险自救?
34.泥石流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35.什么是采空地面塌陷?
36.采空地面塌陷有哪些危害?
37.采空地面塌陷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38.采空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39.什么是岩溶地面塌陷?
40.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41.什么是地裂缝?
42.地裂缝主要有哪些类型?
43.地裂缝灾害容易在哪些地方发生?
44.地裂缝活动有哪些前兆?
45.地裂缝灾害如何预防?
46.什么是地面沉降?
47.地面沉降如何分类?
48.地面沉降的危害有哪些?
49.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三、日常生活中地质灾害的预防
50.为什么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地质灾害的预防?
51.怎样理解和应用电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52.暴雨和大雨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应怎样避防?
53.长时阴雨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54.冻融期容易发生哪些地质灾害?
55.居住和工作场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56.乘车出行时如何避防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57.地质灾害监测有哪些方法?
58.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有哪些方法?
59.地质灾害监测内容有哪些?
60.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令怎样下达?
61.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62.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
6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4.如何做好专业性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65.地质灾害防治的常用词汇有哪些?
66.群众应怎样观测和预防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摘录
参考文献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安全卫士”,时刻提醒着我们潜在的危险,并给予我们最可靠的指导。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普及了关于地质灾害的丰富知识,内容涵盖广泛,从地质构造到人文因素,从宏观的区域评估到微观的个体防护,无所不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险意识的培养”以及“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的讨论。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在引导我们“为什么这样做”。通过阅读,我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并学习如何利用书中提供的方法来评估和监测这些风险。书中关于“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介绍,虽然不深究细节,但却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国家和社会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集科普性、实用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防灾避险能力,更能激发我们对社会公共安全的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作为一名居住在山区的居民,我一直对地质灾害心存忧虑,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应对。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它没有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案例,从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洪水以及海啸这八大类地质灾害入手,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防灾避险知识。比如,在地震来临时,书中详细讲解了“生命三角”的原理和适用性,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室内、室外、学校、公共场所)应该采取的正确避险姿势和逃生路线。对于滑坡和泥石流,书中更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危险区域,如何在灾害发生前和发生时做出判断并迅速转移,以及如何利用身边的简易工具搭建临时避险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家庭应急包”的制作清单,从食物、水源、药品到通讯工具、照明设备,都考虑得非常周全,让我觉得不再那么无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掌握了一套“救命锦囊”,心里踏实多了,也更有信心面对潜在的地质灾害。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在此之前,我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仅限于新闻报道中的零星信息,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然而,通过阅读周永昌、武建中、董巧妹等专家的智慧结晶,我才深刻体会到这些自然力量的强大与无情。书中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气候变化、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是如何交织作用,最终导致这些灾难的发生。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和案例,真实地展现了灾害的破坏力,让我不禁为生命的脆弱而感叹,也为大自然的力量而敬畏。但这本书的价值并非仅仅停留在唤醒恐惧,它更在于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火种——科学的防灾减灾知识。它不是冰冷的科普,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导。读到关于如何建立社区预警系统、如何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以规避风险、以及在灾后如何开展心理援助的内容时,我深深地被作者们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感所打动。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灾害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责任、关于智慧的书。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亲历过地震的幸存者,这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书中对地震的描写,让我回忆起了那一刻的惊心动魄,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很多我当时在慌乱中未能做到的、但极其关键的应对措施。它详细解释了地震波的传播原理,以及为什么在不同类型的房屋中,避险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书中关于“应急避险基本原则”的总结,如“保持镇静”、“迅速撤离”、“就近避险”等,言简意赅,却蕴含着宝贵的经验。我尤其关注了关于“二次灾害”的章节,比如次生滑坡、堰塞湖等,这些往往是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却更为致命的风险。书中关于如何识别这些潜在风险以及在灾后如何规避的指导,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还强调了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在经历了重大灾难后,如何走出阴影,重建生活,这些内容触及了灾难后最深层的需求。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抚慰和力量的注入。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堂生动而又发人深省的公共安全教育课。我一直认为,对于地质灾害,了解比恐惧更重要,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为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专业知识的桥梁。书中对各类地质灾害的描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而且非常注重细节。例如,在讲解洪水防御时,书中不仅提到了要关注气象预报,还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洪水的特点,以及在遭遇城市内涝、山洪暴发等不同情况下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关于“撤离信号”和“避险路线”的讲解,非常具体,让人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并思考万一发生情况时应该如何行动。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防灾减灾教育的社会责任”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防灾减灾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课题。它呼吁学校、社区、家庭乃至媒体共同参与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中来,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这种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操作指导相结合,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