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30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体育-中国文化读本-小学精华编
定价:11.50元
作者:雍明,金刚,朱永新,杨海明,马亚中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54003183
字数:
页码:1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只有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创新。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读本:中国古代体育》介绍了古代体育,所选作品都加上简单易懂的注释,并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文。
《中国文化读本:中国古代体育》每篇作品除了注释和译文外,根据作品情况,还列有“背景资料”,使小学生对文章作者、或者科技发明的背景有所了解。
目录
一 蹴鞠
寒食城东即事
二 击鞠
名都篇(节录)
三 步打球
宫词
四 捶丸
辇下曲
五 角抵
角抵诗
六 秋千
田家三咏(其一)
七 风筝
风筝
八 射箭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九 投壶
投壶全中戏
十 龙舟
岳州观竞渡(节录)
十一 水秋千
宫词
十二 围棋
池上二绝(其一)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文化读本:中国古代体育》:
进入汉代,蹴鞠活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始兴盛起来。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和民间广泛开展,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
《西京杂记》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刘太公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
原来他白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贩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劳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媪也迁住到那里。刘太公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到了西汉初年,蹴鞠也得到了贵族阶级的喜爱。
桓宽在《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蹴鞠”。
当时的蹴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音乐伴奏为主的蹴鞠舞,踢时不受场地限制,表演者以自己的技巧在音乐伴奏下踢出各种花样;另一种则是在球场上进行的对抗性比赛,这种比赛多是在专门的球场——“蹴城”中进行,球场的两端各有六个球门,叫做“蹴室”。根据东汉李尤《鞠城铭》的描述,比赛时双方各出六名守门员,并有正副裁判,还有一套竞赛的规则。
由三国延至隋唐,蹴鞠的游戏娱乐作用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发明了充气的鞠。
当时还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球门:一种是在场地两端各竖两根数丈高的竹竿,竿上结网而成球门,适宜两队直接进行对抗比赛;另一种是在场地中间立单球门,球门的网上有一个进球洞,比赛时队员分立球门两侧,用各种有难度的姿势将球踢进洞里。
宋代盛行蹴鞠运动,踢球方法以娱乐健身性的单球门踢法逐渐替代了竞技性的多球门、双球门踢法,规则与技法已日趋成熟。还有一种非竞赛性、以娱乐为目的的无球门踢法,可单人进行,也可多人同玩。踢球时,可以用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灵活变化,随心所欲。这种方式以踢出花样多少作为评判和取胜依据,宋人称之为“白打”,宋代帝王尤善此举。
到了清代,虽然由于单人踢球技艺表演形式兴盛以及向着杂耍方向发展,有关蹴鞠活动的记录也较为少见,但旗人经常在苏子河和浑河的冰面竞技。在陆地上也“踢行头”,以踢进对方“营房”的寨门为胜。在冰上或陆上“踢行头”,当时就称为“蹴鞠之戏”。那时候,不仅皇帝大臣要亲自观赏“蹴鞠之戏”,还要邀请朝鲜和蒙古的来宾参加。1642年正月初八和十五两天举行了两场踢行头比赛,就曾请在盛京的朝鲜王世子和大君前往观赏,足见在清代,蹴鞠之戏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广为人们喜爱。
我国古代蹴鞠的兴衰消亡给后人留下许多启迪,虽然古代足球与现代足球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们研究古代足球,总结足球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现代足球的发展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
序言
【XH】 中国古代体育-中国文化读本-小学精华编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XH】 中国古代体育-中国文化读本-小学精华编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XH】 中国古代体育-中国文化读本-小学精华编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