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
为什么说大国崛起靠的是制度而非掠夺?
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为什么说养儿防老“不道德”?
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出路?
《金融的逻辑1》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廓清阴谋迷雾。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出路。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振聋发聩。新版更增加数十幅插图,见证金融发展的历程;增添一篇后记,解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错误二分法,观点犀利。
目录 序言 金融是什么 【第1部分】资本化的逻辑 第1章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第2章为什么中国钱多了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第3章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 第4章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第5章资本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第二部分】金融的逻辑 第6章治国的金融之道 第7章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第8章中国人的理财前景 第9章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第10章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第11章金融现代化为何如此艰难 【第三部分】金融危机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
内容简介 在畅销书《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之后,陈志武教授推出了《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如果说《金融的逻辑1》关注的焦点是“富强”,那么,《金融的逻辑2》则把焦点集中于“自由”。面对股市动荡,政府应该救市还是不救?政府应该干预金融市场吗?如何把住政府之手?金融市场是克服民主制度缺陷的一种手段吗?为什么老百姓需要消费品,政府却一直在盖大楼?穷政府,富政府,哪个更有利于民主与法治? 为什么说《21世纪资本论》的药方开错了?为什么“货币战争”之类的阴谋论只能让我们自废武功?
陈志武教授认为:基于自由选择的人生才有幸福可言,而自由的市场与自由的金融,将会提升每个人自由选择的能力。
目录 序言 金融为什么 第1部分自由的金融逻辑 第1章市场通往自由,金融解放个人 第2章货币化与自由 第3章愈自由,愈发展 第二部分民富的金融逻辑 第4章如何走出“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 第5章“赢者通吃”背后的经济金融力量 第6章21世纪的资本为何不同 第7章金融市场是克服民主制度缺陷的一种手段 第8章国债破产、财政危机或许是必要的“魔鬼” 第9章把住政府之手 第10章 制约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控制 第11章 经济发展要围绕着生活的幸福而展开 第12章 富政府之下,“权力”会压制“权利” 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内容简介财富是什么?财富从哪里来?是什么使今天的财富创造力发生了如此大的跳跃,实现了此前几千年所没能完成的事?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难道剥削真的是贫富差距的根源?勤劳是否还是财富与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陈志武教授从“深度”(勤劳和技术创新引发的单位时间生产率的上升)、“广度”(市场开放导致单位物品价值量上升)、“长度”(良好的证券市场将未来收入现期化)三大维度,解析财富创造力的源泉;他更进一步指出,财富创造力的发挥,取决于一国的制度品质,包括产权保护体系、契约执行体系以及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其他制度。可以说:制度的品质,决定财富创造力的大小。 目录 自序 中国的“奇迹”从何处来 第1部分 历史与财富 第1章 中国的“奇迹”从何处来 第2章 施正荣为什么比乾隆皇帝更富有 第3章 “数”说“改革开放”165 年 第4章 从世界变迁谈中国的崛起 第5章 财富、资本与价值观念 第二部分 制度与财富 第6章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第7章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第8章 我们为什么需要民主和法治 第9章 过时的“地大物博”财富观 第10章 什么妨碍我们创业 第11章 农民致富不能再靠农业 第12章 太平洋贸易能否带来长久繁荣 财富的逻辑2: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
内容简介 现代经济已经从简单的“无商不富”过渡到“无股权不大富”,金融成为现代财富机器的核心引擎。但是,要充分发挥这个财富机器的效能,必须要有良好的法治和产权保护体系,以及自由开放的新闻媒体作为制度基础。否则,股市就会成为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场所,所有的经济泡沫也终将破灭。
本书所收集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讨论金融、法治、新闻媒体对于“致富”的基础性作用。既有理论上的分析,更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让我们透彻了解现代财富机器的运作机制。
目录 序言 现代财富机器的制度基础
第1部分 金融与财富
第1章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第2章 证券市场发展与共同富裕
第3章 美国基金公司为何比银行创造的富豪更多
第二部分 股市与财富
第4章 如何评价股市的贡献
第5章 中国股市质量变差了吗
第6章 股市半桶水
第7章 为管理层股票期权正名
第8章 安然之谜
第9章 非理性亢奋 :世界通信的故事
第10章 股市泡沫的危害 :解读美国股市危机
第11章 泡沫破灭引发经济衰退 :重温 1929 年美国股灾
第12章 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
陈志斌金融通识课
内容简介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是一本帮助普通大众认清财富本源,学会用金融思维看懂世界的国民金融通识书。
全书从金融的历史功绩入手,通过养子防老、礼法之争等案例来深入解析金融对普通人的意义。全书六个部分,分别从借贷、现代公司融资、商业模式等方面逐步解答金融之所以让人更加自由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普及了很多时下流行的金融工具。每章设有延伸阅读,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金融背后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几乎没有公式和金融模型,却能从历史的角度和量化分析的视角来帮助读者建立金融思维,以更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升级认知模式。
目 录 序 言:金融其实很简单
第一部分 金融无处不在
第1 章 金融是什么?
1.1 金融到底为啥、为谁、为何?
1.2 左宗棠西征的金融故事
1.3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
延伸阅读
第2 章 从金融的角度看传统社会
2.1 养子防老:儒家文化是怎么来的?
2.2“ 养子防老”:贞节文化的金融逻辑
2.3 我们为什么只认亲子?
延伸阅读
第3 章 儒家与宗祠的历史绩效
3.1 血案引爆“礼法之争”:礼教的根为何这么深?
3.2 你家宗祠背后的故事
3.3 儒家文化的历史绩效
延伸阅读
第4 章 婚姻是爱情还是避险手段?
4.1“ 爱情”终于在中国胜利?
4.2 干吗把女儿外嫁很远?
4.3 旧社会为什么是卖妻而不是卖夫?
延伸阅读
第5 章 保险是怎么回事?
5.1 保险产品有哪些?
5.2 前海人寿背后的故事:保险业是怎么起来的?
5.3 保险产品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延伸阅读
第6 章 金融改变社会
6.1 长治久安:金融何以减少犯罪?
6.2 礼尚往来:中国人为什么爱送礼?
6.3 体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金融故事
延伸阅读
第二部分 借贷
第7 章 借钱是怎么回事?
7.1 青年人借钱花不好吗?
7.2 借钱花逼你有出息/101
7.3 消费也是投资:借钱花的逻辑
延伸阅读
第8 章 借贷关系中的重要变量:利率
8.1 利率是怎么回事?
8.2 利率为何居高不下?
延伸阅读
第9 章 借贷是压榨还是便利?
9.1 借贷命案中到底谁打死谁?
9.2 印度免债风暴告诉我们什么?
9.3 金融只是富人俱乐部吗?
延伸阅读
第三部分 现代企业与公司金融
第10 章 横空出世的公司
10.1 公司:现代世界中富可敌国的实体
10.2 互联网企业的诞生:股票与公司
10.3 公司的本质:“一堆法律契约的组合体”
延伸阅读
第11 章 公司在中国
11.1 为什么中国难有百年企业:济宁玉堂酱园的故事
11.2 家族企业:商业联姻值多少?
11.3 洋务运动强国梦:“公司”在中国水土不服?
延伸阅读
第12 章 现代公司的融资方法
12.1 亚马逊的股权融资:烧钱发展成世界首富
12.2 公司融资:债务和股权融资不是一回事
12.3 恒大地产的烦恼:长期债还是短期债?
12.4 公司资产证券化:安然如何表外融资?
延伸阅读
第13 章 为什么公司要追求上市?
13.1 远大集团:上市还是不上市?
13.2 市值管理:上市不只是敲钟
13.3 为何买壳上市?
13.4 分众传媒回归路:去哪里上市最好?
延伸阅读
第四部分 商业模式的演化
第14 章 商业模式的选择
14.1 公司什么都做是馅饼还是陷阱?
14.2 为什么发达国家公司在放弃产业多元化经营?
14.3 商业模式选择:邵氏兄弟VS 嘉禾影业
延伸阅读
第15 章 金融改变商业模式
15.1 公司的边界:常州天合与无锡尚德的不同命运
15.2 控制是金:安邦的商业模式
15.3 金融是发展加速器:通用汽车与福特的故事
延伸阅读
第16 章 哪个行业更赚钱?
16.1 珍惜资本:如家酒店的故事
16.2 规模制胜:沃尔玛的商业帝国
16.3 公司文化:让员工高兴有啥好处? 作者简介 陈志武,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讲席教授与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曾获得默顿?米勒奖。专业领域为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系列纪录片《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著有“金融的逻辑”系列、“财富的逻辑”系列、《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等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