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变革---中国金融体制六十年的发展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刘鸿儒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04952653
字数:329000
页码:3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外汇管理改革的难点、当前保险业的突出问题、深港金融合作为深圳金融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和难点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刘鸿儒,1930年生人。1959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在人民银行工作;1979-1980年参与组建中国农业银行并担任副行长;1980-198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主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990-1992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
这是一本让我茅塞顿开的书。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总有一种模糊的认知,感觉它既熟悉又陌生。这本书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扇大门。它从六十年的宏观视角出发,抽丝剥茧地展示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每一次重要转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金融风险控制和监管体系演进的论述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既需要技术手段,也需要战略眼光的领域。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分析非常透彻,能够将复杂的金融概念与具体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主动思考,为什么某些改革会成功,而另一些则面临困难?金融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以及如何平衡金融发展与社会稳定?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答案,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金融史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会很枯燥。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中国金融体系六十年的跌宕起伏。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没有机械的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关键人物、事件和政策的深入剖析,将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我惊叹于金融体制的演变是如何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紧密相连的,每一次的改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书中对不同时期金融创新和风险的探讨,让我看到了金融的强大生命力,也认识到了其潜在的危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经济的认识更加立体和深刻,不再局限于眼前的现象,而是看到了它背后庞大的历史根基和发展动力。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中国金融史的书,虽然不是我常看的类型,但翻开后就被深深吸引了。这本书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中国金融体制过去六十年的演变,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金融机构、政策和市场逻辑,背后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脉络。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史实,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次变革的驱动力,是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还是国际环境的变化?其中对一些关键节点,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后的金融市场开放,都有非常细致的解读。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一些早期金融思想和实践感到新奇,很多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启发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维度,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当前的金融现象,而是能够看到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这本书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每一页都揭示着金融体制演变的“谜团”,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很感兴趣,尤其是金融在其中的作用。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全面和深入的答案。它不仅仅是关于数字和政策的堆砌,更像是对中国金融体制“灵魂”的一次探索。从计划经济时期银行的单一功能,到市场经济时期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这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了这条发展的轨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时期金融改革背后逻辑的阐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道路?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是怎样的?是否存在其他的选择?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深入的探讨。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对话,他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我讲述了中国金融体制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适应、调整和成长。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冲击力远超我的预期。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心脏”——金融体系。书中对各个历史时期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详尽的叙述。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国有银行的改革历程,从最初的政策性银行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充满了挑战和权衡。作者并没有回避其中的争议和曲折,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各方力量的博弈,以及不同决策带来的深远影响。读到后面,我发现自己对很多金融术语和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能理解当前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些挑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金融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大叙事,金融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也映射出了整个国家由弱到强、由封闭到开放的伟大变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