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19.50元
售价:13.3元,便宜6.2元,折扣68
作者:缪玉林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5429169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参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金融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国际金融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外汇实务作为重点,强调外汇业务的操作实践和外汇风险的防范。本书可以作为应用型经济管理类大学本科、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经济工作者自学参考用书,同时还可以为参加外锁员等资格证考试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外汇业务和使用、外汇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对外贸易融资、国际货币体系等。
缪玉林,男,1962年7月生。1985年7月毕业于杭州商学院(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系。1985年8月至2001年7月在安徽财贸学院(现安徽财经大学)工作。2001年8月至今,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工作。在20多年的教学中,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经济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国际贸易理论等。先后
当我深入研究书中关于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内容时,我发现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书中详细介绍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国际金融风险,并阐述了风险的度量方法,如VaR(风险价值)等。它也探讨了各种风险规避和管理工具,如套期保值、衍生品交易等。 然而,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更多“接地气”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个知名跨国公司是如何应对某次重大的汇率波动,或者某个新兴市场国家是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抵御金融危机的。书中更多的是对理论工具的介绍和解释,例如如何运用远期合约、期权、期货等工具来进行风险对冲。这些知识对于构建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来说至关重要,但对于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实战经验”的读者来说,会觉得缺少了一些“鲜活”的素材。它更像是在教授“理论知识”和“工具使用方法”,而不是在分享“实战经验”和“应对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我拿到它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有一些期待的,毕竟“国际金融”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全球化的气息,让人联想到货币的流动、汇率的变动、跨国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各国央行的博弈。然而,当我真正翻开书页,尤其是深入阅读其中的内容时,我发现它所侧重的,似乎并不是那种让我热血沸腾、能直接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宏大叙事。 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编织的学术论文集,充满了严谨的理论推导和详尽的数据分析。你会看到大量的数学模型、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对各种金融工具的细致解读。例如,其中关于汇率决定理论的部分,详细阐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经典模型,并用大量图表和实证数据来支撑这些理论的有效性。读到这些部分,你可能会有一种“学到了”的感觉,但同时也会觉得,这些理论距离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汇率波动,似乎还有一层隔阂。它更像是为那些希望在学术界深耕,或者从事金融研究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虽然能够理解其中的逻辑,但要将这些复杂的理论融会┼入实际的投资决策,还是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学习和消化过程。
评分老实说,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是“厚重”。它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内容上的厚重感。打开它,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部分,它详细列出了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金融项目以及储备资产等细分项,并解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案例,例如某个国家为何会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以及可能的调整政策。 然而,书中更多的是在解释这些项目的构成、记账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评估经济的健康状况。它非常注重概念的清晰和分类的精确,这对于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我这种更希望从中学习到“实操”经验的读者而言,这些过于理论化的讲解,虽然严谨,却显得有些“纸上谈兵”。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具体的、具有前瞻性的分析,例如如何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变化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向,或者如何利用国际收支信息来规避投资风险。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深入剖析,而不是对“怎么做”的直接指导。
评分当我翻到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部分,我对书中的内容感到有些意外。我本以为会看到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欧元诞生、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以及这些事件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甚至期待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趋势的预测和分析。 但这本书在这一块的论述,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框架的构建。它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例如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适用性。它还会探讨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国际清算体系的运行机制等。这些内容确实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宏观的、系统性的认识。然而,我并没有在其中找到太多关于具体事件的“故事性”描述,也没有看到太多关于“当下”的深入评论。它就像是在为读者搭建了一个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模型”,但这个模型本身,似乎并没有太多“新鲜血液”的注入,更多的是对现有理论的梳理和总结,显得有些…“学术化”和“教科书式”。
评分这本书在关于国际金融市场的部分,确实展现了其严谨的一面。我花了不少时间阅读了关于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等内容。书中详细阐述了这些市场的构成、交易方式、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作用。例如,在外汇市场部分,它详细讲解了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掉期交易等不同类型的交易,以及各参与者的角色和行为。 但让我感到些许不足的是,它对这些市场的“动态”和“实战”层面的分析相对较少。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当前市场热点、新兴金融工具、以及如何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进行有效套利或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书中所描述的市场,似乎更像是一个“理想化”的市场,它强调了理论上的运行规则,但对于真实市场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的考量,则显得不够深入。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能够直接指导我进行交易或投资的“秘诀”,但很遗憾,这本书更偏向于对市场“是什么”的理解,而不是“如何驾驭”的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