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9
基本信息
书名:藏在习惯里的成长密码:日本生活教育家大原敬子的习惯教养法
定价:28.0元
作者:(日) 大原敬子,千太阳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40776800
字数:7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享誉日本的生活教育家大原敬子 值得大力推广的讲述“习惯”的专著
孩子成才的更大秘密就在习惯中!
生活技能 饮食习惯 学习习惯
不合身的衣服会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
喜欢读书的孩子中有的是为了逃避现实
丢三落四是因为生活杂乱无章
顽固的孩子是为了保护自己……
轻轻擦橡皮的孩子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日本乃至全亚洲, “大原敬子幼儿教室”早已声名远播,它为数十万日本及亚洲其
他各国的家庭解决了育儿难题。
内容提要
孩子的习惯中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研究表明,孩子的种种小习惯,像打招呼、起床、收拾屋子、读书、握笔等,往往跟其个性、心态、智能、情感等内在机制有着莫大的关系,需要父母、成人加以准确的解读,科学的引导和帮助。那些拥有骄人的学业、强大的内心的学子,其成才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良好习惯的作用下,提高了学习能力、形成了良好性格,这使他们能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合、和谐地共处,终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日本的生活教育家大原敬子从细节入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剖析了一些常见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孩子的性格、情商等品质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种种不经意的生活小习惯中隐藏的成长大秘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父母引导策略,贴心指导广大父母培养出有着良好的习惯与性格,以及突出的学习能力的孩子。
目录
作者介绍
大原敬子
作为享誉日本的生活教育家,大原敬子倡导游戏教育的观点。其曾祖母认为才能可以通过亲子交流、感官教育来获得,大原敬子也继承了其曾祖母提倡的“自然是好的老师”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游戏是智慧的宝库”等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践了新型的幼儿教育与女性教育。在日本乃至全亚洲, “大原敬子幼儿教室”早已声名远播,它为数十万日本及亚洲其他各国的家庭解决了育儿难题。
其著作有《一本能治愈离别之痛的书》《不要慌!——轻松育儿指南》《一本能帮你找到自信的书》《揭秘幸福女人的习惯》《这77个小举止会让你被爱》《能给以你希望的语言(翻译)》《揭秘好运女人的好习惯》《为什么这70个习惯会带来好运》等,大多数为长期畅销图书。
文摘
章
培养孩子的秘诀——从生活习惯开始
两种回答
含有“好像”的回答,
是自己不想承认的时候。
含有“一定”的回答,
其实是反问自己的时候。
我的回答里,
如果含有“好像”,
就从来没有成功过。
具备60个基本生活技能吗?
1.打基础
美国有一个新的医学领域叫作行动传染学。它指的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病菌。这不只是一种病,也可称为心态或学习能力。
比如,成绩下降的孩子的生活态度是懒惰。生活秩序的混乱会给身体、心理和学习能力带来不良影响。
就像树大根深一样,孩子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成为的人才。
为成绩苦恼的孩子。
无视父母的孩子。
升入高年级后,后劲无力的孩子。
逃学的孩子。
常去保健室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序章里列出的60个项目中,未完成一半的孩子就会出现上述现象。
即使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有完成以上列出的技能中的90%以上的例子,相反,就算是高中生,也有仅达到30%完成率的情况。这种生活状态就直接反映在孩子们的行动与生活态度上。
高中生中完成率仅达到30%的多数人表现出没精力、无反应,或者攻击性、反抗性的状态。
“只要取得好成绩,什么都好说”的教育理念终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60个项目中,你的孩子能完成几个呢?
即使很少也不要叹息,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但是,请不要因为重视结果,就突然让孩子去做生火、烧油、添煤炭等的事情。养育孩子的原点在于关心孩子的身体与伤口。
请根据子女的情况,按照难易度标准,完成前面列举的60个项目。
那么,从什么开始学好呢?接下来就谈谈标注表中完成率“约为一半的人”和“1/3以下的人”吧。
〈约为一半的人〉
未满6岁
极好的生活习惯。
不久以后他就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帮到你。在这过程中,还锻炼出了责任感、耐力、集中力和积极性。
小学生
诚实的孩子。如果另一半也可以完成,那就更加了不起了。请要求他做更多的家务。
比如,每周日的晚饭、每周一次的卫生间和浴室打扫等。体验是好的智慧。要知道,这是孩子形成人格的重要时期。
中学生
请让孩子多做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间或浴室、整理晾干的衣服,从中选一个让孩子做吧。
首先,重要的是“坚持”。表扬的时候说“谢谢”等感谢语吧,孩子会瞬间变得成熟许多。
〈1/3以下的人〉
未满3岁
很好,值得表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自然而然地掌握更多。
小学生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会误解责任与义务的概念,执著于索取与要求。这是改正孩子不良思想的后时期。比如,可以让他和父母一起做小蛋糕、饭团或者三明治等。
然后,要求他洗自己的碗筷。
中学生
多数人没精打采、懒惰。就算什么也没做过,也会是同样的精神状态。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出手了。
自己用过的碗要自己洗。
自己熨衬衫和裤子。
用完洗脸台和浴室,要记得打扫干净。
从上面列举的事项中选一个,要求孩子必须照做。
也许有人会说应该让中学生学做酱汤。但是,从没做过的孩子很容易烫伤。
再次提醒家长:重要的是“坚持”。因此,我们也不能忘记要时常称赞孩子哦。
接下来对60个项目进行一下具体说明。
2.打招呼
“您好”“谢谢”等语言是孩子们心中的晴雨表。
孩子不打招呼是对其他人不感兴趣的表现。在家长们的以成绩为主的教育方针下,培养出了一群不会打招呼的孩子。
打招呼的孩子和不会打招呼、不打招呼的孩子比起来,在日后的学业上有着显著优势。
看起来不过是打个招呼而已,然而就是这个招呼却很值得重视。
不会打招呼,小学、初中成绩仍然很好的孩子虽然大有人在,但是,在中学或初升高的阶段,他们的成绩开始举步不前。为成绩烦恼也是在这个时期。
在背诵和记忆方面,你有多努力就会得多少分,但是,在推理和构成等思考力方面,孩子的学力就会下降。
换句话说,习惯于被动生活与学习的环境的孩子逐渐无法适应能动的环境。
打招呼就好比能动行为,孩子们在这种打招呼的自然过程中培养了自我思考能力。
被动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命令,就缩手缩脚,不知如何是好。
被扼杀了思考能力的孩子不会独立思考,只知道吸收被传授的东西。
他们不会想到“这里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也没有提问意识。
他们变成了不会感到“奇怪”,不会问“为什么”的孩子了。
学习成绩就是一个人存在的所有价值。甚至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得了满分就成了、的人。
与此同时,人际关系与社会性等被一律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让德拉布吕耶尔说过:“即使一个人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也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为什么要学习?
学问是思考的血液,思考怎样做人、怎样做自己。
学问是建立在生存基础之上的交际工具。
下面介绍一篇孩子自己写的《关于打招呼与学习》的文章。
父母没有教我怎样打招呼。每天只会说学习学习。
和父母吵架或者有不愉快的事情时,我就不想打招呼。和我关系一直很好而且每天都互相打招呼的朋友,不知为何忽然变得冷淡了,就算我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我了。
那个时候,我就猜想他是不是对我有什么不满。
二年级下学期,虽然我根本没有学习,但是成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现在回想起来,在那段时期我都很积极地向其他人打招呼。我想或许学业真的与打招呼有着某种关系吧。
(中学三年级女生)
打招呼是因为自己与对方有关系,所以才想要带着关心去接触对方。
自己有不满的时候不想与人打招呼。因为抱着不满的心态,所以成绩也无法提高。
心情好的时候打招呼,这时候学习也就不那么令人厌烦了。
近我意识到如果经常不打招呼,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
(高中一年级女生)
在学校或路上遇到认识的人应该马上打招呼。因为向认识的人打招呼,会感到自己还活着。
即使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少,但是至少可以打个招呼表达一下自己的关心。就我而言,校园生活很愉快,每天都有希望的时候,我会一直打招呼,而且也因此而保持了很好的成绩。
(中学二年级女生)
“打招呼”这一行为属于一种交流方式,从打招呼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变化。
如果缺乏交际能力,就不能建立起能动的学习与思考的基础。
为什么交际对学力来说如此重要?
因为交流可以让人对自己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与关心。交流的魅力在于帮助你培养用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的能力。
比如,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善于交际的孩子能理解对方的意思,而且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传达给对方。
这个道理并不仅仅适用于人类。动物也好、植物也好、石头也好、鸟也好,都可通用。与他人的信息交换中,加深自己的思考并拓宽自己的视野。
也就是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能力,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询问的能力都与交际有关。
孩子具备这种能力以后,个教学的学习环境就被创造出来了。
打招呼的孩子的共同点有:充满朝气的神态、明确的表达能力、苍劲有力的笔锋、创建自己生活圈的能力等。
相反,不打招呼的孩子有着各种表情。
常见的就是无表情。无表情里包含着很多内容,如不关心、生气与憎恨。而且常常处在防卫状态,如果问他问题,他的回答总会带有攻击性。
其中还有驼背的孩子。这类的孩子都很自卑。
关心与兴趣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量。而且,这种能量无法通过书桌上的教科书来获得。
关心与兴趣不是可以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只有通过本人的感悟才能获得。
3.会收拾东西
不善于整理东西的人缺乏语文等的构思力。
缺乏全局意识、排序意识、合理性的孩子不会整理东西。比如,面前有剪刀、铅笔、蜡笔、胶棒等工具,会收拾东西的人能按照自己常用的顺序由近及远地摆放。
下面是几名曾经不擅长收拾东西的学生们写的文章。
心情舒畅的时候,就会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是当自己不满、意志消沉、烦恼的时候,就会傻傻地发呆,什么都不想做。当我刚搬到新家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每天看电视、漫画,结果整天无精打采的。阅读长文章的时候,只有文字进入视野,但是根本看不懂书本到底在讲些什么。而且,当时非常讨厌写作。
近,就算有烦恼,也强迫自己把书桌收拾干净。
看着干净的书桌,一股干劲油然而生。这时候静下心来读一遍曾讨厌的长文章,也慢慢觉得有趣了。我认为读文章与整理东西有着相通之处。
(中学二年级女生)
我非常不擅长整理东西,但是也不讨厌。我喜欢干净的东西,并为此感到开心。每次收拾屋子的时候,都从小地方、新地方开始。所以常常把衣柜中的所有东西都翻出来,但很快又感到厌倦,随即马上想要买新的、漂亮的东西。但是旧东西又舍不得扔,结果东西越堆越多。
讨厌的科目是语文。
(中学三年级女生)
有烦恼,与家庭无关,情绪低落的时候,不想收拾东西。屋子乱糟糟的时候,没有学习的劲头。我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认识到,屋子有多乱,就代表我的心里有多紧迫与慌乱。
原来我很讨厌打扫卫生,但是心情好的时候偶尔会打扫一下,心情愉快的时候甚至会擦地板和窗户。
(高中一年级男生)
整理需要集合、构成、分段、选择、取舍等判断。少了其中之一,都会觉得整理起来很困难。
“每次收拾屋子的时候,都从小地方、新地方开始。”从这一段文章中就可看出,如果没有具备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就很难整理清楚。
所谓“部分”就是,假如从我们喜欢的地方着手,就会导致“衣柜中的所有东西都被翻出来,但很快又感到厌倦,随即马上想要买新的漂亮的东西”这一结果。
终收拾不成反而弄得一团糟。
此外,如果无法取舍的话,就会“旧东西又舍不得扔,结果东西越堆越多”。通过整理的行为,我们可以培养整体与部分的意识及抓住重点的思考方式。
抓住要点的孩子的智慧是从生活中获取的。
知识是教与学。但是,思考力却不是靠书本知识就能掌握的。
4.会使用文具
从一个孩子身上可以了解到他的父母,同样通过使用的文具也可以了解一个孩子。
所以可以说文具与学力是紧密相关的。
好好使用文具的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文具使用方法,而且可以看出他经常使用这些文具。
会使用工具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因此在不会灵活使用道具的现代,孩子的学力与智慧都呈现出降低趋势。
到目前为止没有带过的东西:橡皮(这个总是弄丢)、圆规、分度规、胶棒、剪刀。每当这时候,就会对自己说“反正再买一个就行了”或者“肯定落在哪个地方了”,所以也没放在心上。但是如果被老师或者父母发现了,就又是一顿批评指责。
就算到了现在,我也还是会偶尔忘带东西,但是从前段时间开始就养成了提前一天准备物品的习惯了。看着准备整齐的文具,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接下来,该认真学习了。”于是全身充满干劲,学习成绩也慢慢地提高了。
(中学一年级女生)
几乎没有忘带文具的时候,但是偶尔也会发生。那种时候的自己总是马马虎虎,态度也不够从容,尤其在发现自己忘记带彩笔、胶棒、橡皮和格尺的时候,心里感到格外不安。发现自己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就没有了干劲,整天都心不在焉。
(高中一年级男生)
我只要看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一直用着的红皮铅笔盒,就会镇定下来。当我忘记带圆规、三角尺、分度规、胶棒和剪刀的时候,就是我迷茫困惑的时候。
(中学三年级女生)
小学并没有要求学生带文具,但是文具数量背后的深度却是可以开拓的。
比如,同样的小学生,其中有一个孩子的文具里有橡皮,HB、B、2B、3B铅笔,彩笔,圆规,规尺,三角尺,分度规,胶棒,剪刀和方便贴,这就代表他会使用这些工具。知道这些工具的用途并且可以熟练地使用,说明这个孩子具备了多样化和多目的的思考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使用自动铅笔。近20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不断地下降。
使用自动铅笔的孩子中大多数人都有心理疾病。
5.早上自己起床
能够明确说出好恶的孩子具有目的意识。
如果有目的意识,早上就会自己起床。
早上无法正常起床的孩子就没有区分好恶的能力。“慢腾腾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也不能判断出应该做什么。
“迟到”的本质是鉴定一个人有没有意识的行为。
早起并不意味着不迟到。
如果仅仅把不迟到当做目的的话,就会产生“只要不迟到就行了”的想法。
有些孩子不到后时刻不起床,然后用5分钟时间准备。他们会说“反正不会迟到,没有必要早起”。
虽然这些孩子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要领,但是在独立思考、集中精力和坚持等方面仍然有着不足。他们很可能养成做事马马虎虎的习惯,他们的共同点是屋子脏乱和衣服褶皱等。
这时候问题就出在凡事只求差不多就满足的习惯上。
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就变成了“即使不做这个,也没什么大问题”的生活方式。
自己能够起床是因为意识在起作用。
自己的意识是由目的来决定的,同时这种目的也存在于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所以才会产生想要做某事和应该做某事的使命感。
能够自己起床就意味着已经具备了以上所有的因素。
如果喜欢学校,就会自己起床;如果感到高兴,就会自己醒来。如果没有这些原因,就没有起床的动力。
拖拖拉拉的孩子和不叫醒就不起床的孩子都是因为没有可吸引他们起床的东西。孩子如果没有目标、想法和欲望,就只会在岁月中蹉跎。因而我们可以从起床这一件事来判断孩子现在的精神状态。
下面是不能自己起床的孩子们的心声。
上学很无聊,我在强迫着自己学习。没有真正关心的朋友。讨厌老师。玩的时候可以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小学六年级女生)
每天熬夜到很晚,早上起不来。和朋友互发邮件,他不是同一学校的朋友。学习只是做个样子。不想打扫卫生。不想让别人进自己的屋子。现在屋子里放满了东西,甚至无法正常走路,门也关不上。
(中学二年级女生)
6.善后
广义上来说是指心的礼仪。例如在客厅或教室等公共场所,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弄脏的东西洗干净等对他人关怀的举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动作生硬、没有兴趣与关心、没有责任感与义务的孩子是做不出这种事情的。
在本人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再多的说教与指导都是徒劳的。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方面。
孩子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能够初次比较和发现事物的不同。
所以收拾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善后行为在容器的选择、搬运与整理方面需要瞬间的思考判断力。收拾碗筷的时候,有一个一个搬走的孩子,也有根据自己能力想出各种搬运方法的孩子。在一边观察的话,不难判断孩子们的思考力水平。
灵敏是形容抓住要点的行为。有的人光做一些无用功,还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在旁边的人看来他很忙,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太大进展。这是因为他没有抓住要点。
真正有效率的人会在周围人的不知不觉中做完所有的事情。
善后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清楚自己与团体的关系。
有的家长在孩子升入高中后,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虽然感觉有点不同,但是又找不出具体是哪里不同。结果后家长只能自我安慰道也许是自己多想了,然后就不了了之。
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请多观察一下您孩子的日常生活吧。有些问题是因为从来没有让孩子做过事而造成的。
7.做饭
做饭的过程可以教给人很多思考方式。
有些父母会抱怨:再想想该多好。
怎样才能让孩子想得更多呢?这个问题不能从教科书里得到答案,只有在实践中寻找。
回答这个问题的好方式就是做饭。
只要看一个人做饭的过程,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因为从做饭的流程中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思考方式。
没有目的地做事情的人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部分。
他们不擅长辨别无用和有用的东西,往往在简单的事情上花费大量时间,后忘记了自己的根本目的。
料理的味道随着品尝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时,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食材。
这一点在学习上也是相通的。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也是如此。老师想要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学生想要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知识,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增加学习的乐趣。
有些孩子不知
正版 藏在习惯里的成长密码:日本生活教育家大原敬子的习惯教养法 9787540776800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正版 藏在习惯里的成长密码:日本生活教育家大原敬子的习惯教养法 9787540776800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正版 藏在习惯里的成长密码:日本生活教育家大原敬子的习惯教养法 9787540776800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正版 藏在习惯里的成长密码:日本生活教育家大原敬子的习惯教养法 9787540776800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