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天津銀行公會研究(1918-1936)
定價:68.00元
作者:張百順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201094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1918-1936年的天津銀行公會,研究目的是探討天津銀行公會誕生、存在與發展的規律及其外部聯係,以為我們今天所麵對的問題提供一些曆史的藉鑒。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聚焦於天津銀行公會本身,詳細探討瞭天津銀行公會誕生的社會與行業曆史背景,其日常決策、財務管理和經費分擔製度演進的過程,以及在便利會員營業、維護市場秩序、溝通銀行與方麵的業務活動。下篇考察天津銀行公會的外部聯係情況,通過對藉貸市場、檢查準備金案和維持直隸省鈔案等曆史事實的考察,深入分析瞭天津銀行公會與和其他商人組織之間的關係,揭示瞭天津銀行公會在穩定金融市場、構建市場運行基礎和塑造金融製度等方麵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本書的研究不僅豐富瞭近代中國行會史的研究成果,而且深化瞭我們對近代中國、商人組織與商人三者關係的認識,對於我國當前規範發展行業協會、商會,使其在現代市場體係中發揮積極作用,具有的曆史藉鑒意義。
內容提要
本書詳細探討瞭天津銀行公會誕生的社會與行業曆史背景,其日常決策、財務管理和經費分擔製度演進的過程,以及在便利會員營業、維護市場秩序、溝通銀行與方麵的業務活動;考察天津銀行公會的外部聯係情況,通過對藉貸市場、檢查準備金案和維持直隸省鈔案等曆史事實的考察,深入分析瞭天津銀行公會與和其他商人組織之間的關係,揭示瞭天津銀行公會在穩定金融市場、構建市場運行基礎和塑造金融製度等方麵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目錄
導 論
上 篇
章 天津銀行公會誕生的曆史背景
節 社會轉型背景
第二節 行業發展背景
第三節 天津銀行公會的創設及其主要會員
第二章 天津銀行公會製度的製度演進
節 日常決策製度
第二節 財務管理製度
第三節 經費分擔製度
第四節 製度演進的內在邏輯
第三章 天津銀行公會的業務活動
節 便利會員營業
第二節 維護市場秩序
第三節 溝通銀行與
下 篇
第四章 天津銀行公會與藉貸市場
節 直隸省地方信用與藉貸市場
第二節 商人組織在解決承諾問題中的作用
第三節 直隸省地方藉貸市場中的銀行公會
第五章 天津銀行公會與金融製度塑造:檢查準備金案
節 弱背景下的政策執行
第二節 檢查準備金案的經過
第三節 天津銀行公會行為的內在機理
第六章 天津銀行公會與貨幣信用維護:維持直隸省鈔案
節 20世紀20年代直隸省銀行擠兌風潮
第二節 與商人組織共同維持省鈔
第三節 維持省鈔失敗的原因
結 語
附 錄Ⅰ 天津銀行公會存在與發展的內在邏輯探析(1918-1936)
附 錄Ⅱ
參考文獻
後 記
作者介紹
張百順,男,1985年生,河南淮陽人。2011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專業為政治經濟學;2015年6月,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專業為經濟史。研究領域為貨幣金融理論、近代中國金融史等。現任山西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經濟係主任。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城市史研究》等期刊上發錶過數篇論文。
文摘
無
序言
無
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確實被它的專業性給鎮住瞭。那種厚厚的學術感,讓我有些猶豫是否真的能讀懂。但是,抱著對曆史的好奇心,我還是決定翻開它。我尤其關注書中所描繪的那個特定時期——1918年到1936年。這二十年,是天津銀行公會從初創到成熟,再到可能麵臨變革的關鍵時期。我想象中的研究,不會僅僅是枯燥的數據和理論堆砌,而是會深入挖掘那個時代下,銀行傢們的心路曆程,他們在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我希望能看到,天津的金融精英們是如何在外國資本的衝擊、國內政局的動蕩中,努力維係和發展本土金融力量的。書中對“公會”這個概念的解讀,也讓我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個行業協會,更可能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一個在特定曆史條件下誕生的權力與話語平颱。它如何在維護自身成員利益的同時,又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它又是如何在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扮演著其獨特的角色?我希望能看到作者用嚴謹的學術態度,但又不失溫度地,為我們展現這段被許多曆史敘事所忽略的金融畫捲,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經濟圖景。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那個年代的“商海沉浮”。1918到1936年,這二十年,恰好是中國社會經曆劇烈變革的時期。天津作為當時的經濟重鎮,其金融業的脈搏,無疑是觀察中國近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窗口。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現天津銀行公會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行業協會,更可能是那個時代商業精英們抱團取暖、抵禦風險的組織。我尤其好奇,在那個相對混亂的政治經濟環境下,銀行公會是如何建立起自身的規則體係,維護會員的共同利益,並與政府、外國勢力進行博弈的。書中是否會深入到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某次金融危機中,公會是如何協調各方力量,穩定市場的?或者,公會是如何在政治鬥爭的影響下,調整自身策略,以求生存和發展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齣,那個時期金融業的活力與脆弱,以及這些金融機構的決策者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書寫自己的命運。它應該是一部關於時代、關於金融、關於人的生動史書。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暗紅色的背景,搭配泛黃的書頁紋理,仿佛將人拉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書名“天津銀行公會研究(1918-1936)”一看就是學術性很強的著作,對於我這種對近代中國金融史略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資料。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經濟狀況,特彆是銀行體係的運作方式充滿好奇。那個時代,中國正經曆著從傳統嚮現代的巨大轉型,金融業作為經濟的命脈,其發展必然充滿瞭挑戰與機遇。天津作為當時北方重要的金融中心,其銀行公會的曆史,更是這段宏大敘事中的一個重要側麵。我設想,這本書一定深入探討瞭公會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下,維護會員利益,協調行業發展,甚至在某些時期扮演著經濟“穩定器”的角色。公會的組織結構、運作模式、所麵臨的內外部壓力,以及它與政府、其他商業團體之間的關係,都應該是研究的重點。我期待書中能有生動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重大金融事件中公會的應對策略,或者某位關鍵人物在公會發展中的作用。如果能輔以當時的照片、文件等史料,那將是錦上添花,讓這段曆史更加鮮活立體。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心中,是通往理解近代中國金融脈絡的一扇重要窗口。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我購買這本書,更多的是被它所承載的“時代故事”所吸引。1918年到1936年,這二十年,足以讓一個地方的金融生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天津銀行公會的成立與運作,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金融史研究的冰山一角,更是那個時期中國社會轉型和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我非常好奇,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銀行傢們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在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維係著整個行業的秩序和穩定。這本書,我想應該不僅僅是記錄瞭公會的存在,更應該挖掘其背後的人物、事件和思想。比如,公會是如何在這種“官商勾結”與“獨立自主”之間找到平衡點的?它又是如何應對當時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起伏,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繁榮與蕭條,以及隨後的經濟危機?我期待書中能有對當時天津金融市場格局的詳細描繪,哪些銀行是主要的參與者,它們之間是競爭還是閤作?公會又在其中扮演瞭什麼樣的協調和規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曆史並非是冷冰冰的年代劃分,而是由無數鮮活的個體和他們的選擇所共同書寫的。
評分坦白講,我對“公會”這種組織形式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在近代中國,它們扮演瞭極其特殊的角色,既是商人的聯閤體,又是某種程度上的行業自律機構,甚至在某些曆史節點上,還承擔瞭與政府溝通、爭取權益的重任。天津銀行公會在1918-1936年這段時間內的活動,對我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我設想,作者在書中一定深入剖析瞭公會的成立背景,它是否是應對當時特定經濟挑戰的産物?它的章程、組織架構又是如何設計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看到公會在實際運作中,是如何處理復雜的利益關係的。比如,在麵臨市場波動、政策調整,甚至政治動蕩時,公會是如何組織成員共同應對的?它是否能有效協調不同銀行之間的競爭與閤作,從而維護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尤其關注公會與當時政府、其他行業協會之間的互動模式。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政策的製定,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環境的製約?我相信,通過對天津銀行公會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國金融體係的運作機製,以及它在中國經濟現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