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2015:2015 | 作者 | 谢志华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14169904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谢志华、张宏亮、王峰娟、穆林娟*的《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2015)》从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外部审计与财务运行五个方面,对2015年2621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程度进行了评价,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指数(AIPI2015)。本报告对于推进投资者保护监管、优化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促进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章 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系统 一、会计与投资者保护:内涵及外延 二、会计与投资者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二章 中国上市公司总体状况评价 一、公司来源及选取 二、按行业分类的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 三、按地区分类的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 四、按终控制人性质分类的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 五、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类的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 六、按上市板块分类的投资者保护指数评价 七、主要结论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一、会计信息质量总体描述 二、按行业分类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三、按地区分类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四、按终控制人性质分类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五、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类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六、按上市板块分类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七、主要结论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一、内部控制质量总体描述 二、按行业分类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三、按地区分类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四、按终控制人性质分类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五、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类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六、按上市板块分类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七、主要结论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评价 一、审计质量总体评价 一、按行业分类的审计质量评价 三、按地区分类的审计质量评价 四、按终控制人性质分类的审计质量评价 五、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类的审计质量评价 六、按上市板块分类的审计质量评价 七、主要结论第六章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控制质量评价 一、管理控制质量总体描述 一、按行业分类的管理控制质量评价 三、按地区分类的管理控制质量评价 四、按终控制人分类的管理控制质量评价 五、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类的管理控制质量评价 六、按上市板块分类的管理控制质量评价 七、主要结论第七章 财务运行质量评价 一、财务运行质量总体描述 一、按行业分类的财务运行质量评价 三、按地区分类的财务运行质量评价 四、按终控制人性质分类的财务运行质量评价 五、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类的财务运行质量评价 六、按上市板块分类的财务运行质量评价 七、主要结论附表一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AIPI2015)(总体及二级指数)附表二 会计信息、外部审计和管理控制三级指数附表三 内部控制和财务运行三级指数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老实说,这个标题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信息模糊感,尤其是“9”这个数字,我实在猜不透它代表的含义。它是指报告的页数?还是某种分类编号?这让我在购买前,无法完全预判内容的详略程度。不过,撇开这些技术细节不谈,作为一名对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关注的重点始终是: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提升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能力,以及判断公司管理层是否真正尊重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希望报告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鉴别”技巧,让我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能够更敏锐地发现潜在的“雷区”。例如,它是否会指导我们如何去解读一些“信号词”,如何去关注那些“不寻常”的财务科目变动,以及如何去评估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程度?一个好的投资者保护评价,最终应该是能转化为投资者做出明智决策的有力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RT}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2015:2015-谢志华 经济科学出版社 9”——实在有些拗口,让我不禁好奇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著作。作为一个对资本市场和企业信息披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中国上市公司运作机制、特别是投资者保护方面实践的深度报告。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激增,但伴随而来的信息不对称、会计操纵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直接影响着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严谨的、基于数据的评价体系,来衡量不同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真实水平。例如,它是否会分析那些在年报中存在会计疑点、但最终并未受到实质性惩罚的公司?它又是否会揭示那些真正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信息披露规范透明的“优等生”?我尤其关注报告是否能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无论是对监管机构完善制度、对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还是对投资者选择投资标的,都能有所启迪。单凭这个标题,我无法判断其内容的具体侧重点,但“评价报告”的字眼,预示着一种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聚焦于201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这让我对它的时效性产生了疑问。2015年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年,经历了股市的剧烈波动,也伴随着一些重要的监管政策调整。在这种背景下,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和投资者保护的评价,或许能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时代特征。我很好奇,报告中的评价体系是否能够捕捉到这一时期上市公司在应对市场压力时,在财务披露方面可能出现的“变通”行为,以及监管机构对此的反应。这本书是否会对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上市公司的表现,从而找出共性的问题和个体的差异?我更加关注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视角,即通过对2015年情况的分析,为理解当下和未来的资本市场环境提供一些洞见。毕竟,过去的经验是指导未来的重要参考,而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历史中的风险点,才能更好地规避未来的陷阱。
评分我对于“会计投资者保护”这一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将其与“中国上市公司”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联系起来。在信息经济时代,财务报表无疑是投资者了解公司最直接的窗口,但如何判断这份窗口的光洁度与真实性,却是一门大学问。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客观、量化的评价框架。它是否会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内控机制的有效性等多个维度来打分?例如,它是否会考察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利润操纵、会计估计变更等方面是否存在异常信号?而“投资者保护”这一侧面,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保护小股东的投票权、分红权,还是避免因虚假陈述而遭受损失的救济机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只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甚至是选取一些典型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一个优秀的报告,应该能让读者理解,在纷繁复杂的财报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和规则漏洞,以及哪些公司真正做到了对投资者的负责。
评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出版社背景,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性和严谨性抱有一定的期待。通常,这类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在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都比较扎实。我希望这本书并非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评级”汇总,而是能够建立在一套科学的评价模型之上,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做到可重复、可验证。例如,它是否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还是文本分析方法,抑或是结合了两者?“谢志华”这个名字,我并不熟悉,但我相信出版社在选择作者时,会考虑到其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研究经历。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到会计准则的执行层面,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在会计处理上的“自由裁量权”空间有多大,以及这种空间如何影响到投资者保护的实际效果。是否有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模糊性,来粉饰业绩、规避监管?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深层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