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
定价:45.00元
作者:(加)克莱恩,吴国卿,王柏鸿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633936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描绘了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灾难资本主义——私人财团与政治权力结盟,以新自由主义为思想旗帜,利用战争、,乃至自然灾害造成的休克状态,实行激进的自由市场与私有化政策,其结果并未带来民主与繁荣,反而加剧社会断裂,置人民于悲惨处境。《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打破了“资本主义与自由”的神话,证明自由市场制度的扩展,远非自生自发的过程,而是依靠、暴力与灾难强行扩张。
目录
引言 空白之美抹除和重建的三十年
篇 两类医生的休克研究和开发
章 实验室卡梅伦、中情局以及抹除与重建人类心智的疯狂追求
第二章 另一类医生的休克
第二篇 初次测试诞生的阵痛
第三章 休克状态反革命血腥的诞生
第四章 清洗石板恐怖的效用
第五章 “完全无关”如何清洗意识形态的罪恶
第三篇 苟延的民主法律制成的炸弹
第六章 因战争而获救撒切尔主义与有用的敌人
第七章 新休克医生经济战争取代统治
第八章 危机的用处休克治疗的包装
第四篇 迷失在转型中当我们哭泣,当我们战栗,当我们跳舞
第九章 捍拒历史波兰危机55
第十章 锁链下诞生的民主南非被捆绑的自由
第十一章 一个年轻民主的篝火俄罗斯选择“皮诺切特选项”
第十二章 资本家本色俄罗斯与野蛮市场的新时代
第十三章 让它烧劫掠亚洲与“第二道柏林围墙倒塌”
第五篇 休克时代灾难资本主义体系崛起
第十四章 美国的休克治疗国土安全泡沫
第十五章 政商财团制拆除旋转门,铺好阳关道
第六篇 伊拉克的完整循环过度休克
第十六章 消灭伊拉克寻找中东“模范”
第十七章 意识形态的反弹真正的资本家灾难
第十八章 完整的循环从空白的石板到烧焦的大地
第七篇 移动的绿区缓冲区与防爆墙
第十九章 净滩“第二次大海啸”
第二十章 灾难总是欺负可怜人绿区与红区构成的
第二十一章 和平的诱因消失以色列的警讯
结论 休克力量消退
人民重建兴起
作者介绍
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hin),1970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记者、畅销书作家、社会活动家、反全球化分子、电影制片人,以其对全球化的批判闻名于世。处女作《NO LOGO》(中译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一书,引起全球广泛回响。她被《泰晤士报》誉为“可能是三十
文摘
序言
《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份振聋发聩的“揭露”。(加)克莱恩以一种近乎审判官般的冷静,将我们这个时代隐藏在“灾难”背后的经济运行逻辑,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一直认为,所谓的“休克疗法”,只是存在于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念,与我等普通人的生活似乎相去甚远。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休克主义”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一种利用突发事件和集体恐慌,来加速并固化某些经济政策的策略。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从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到俄罗斯的私有化,再到后来的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都清晰地勾勒出了“休克主义”的运作轨迹。那些本应经过充分讨论、能够惠及民众的政策,在“休克”的状态下,变得轻而易举地被推行,而受损的,往往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普通民众的福祉。这本书让我对“自由市场”的理想化解读产生了怀疑,也让我看到了资本逐利本性下可能出现的极端行为。它是一份沉重的阅读体验,但绝对是一份值得深思的启示,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进步”的含义,以及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
评分坦白说,《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经历”。(加)克莱恩以其独特的笔触,将那些令人不安的社会现实,描绘得既触目惊心,又合乎逻辑。我一直以为,像某些国家经历的剧烈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追求更优越制度的痛苦转型。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转型”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阴暗和赤裸裸的利益驱动。作者提出的“休克主义”,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直插资本主义发展的肌理,揭示了它如何利用突发事件,例如金融海啸、战争,甚至是公共卫生危机,来推行那些旨在进一步巩固权力、扩张资本的激进政策。我之前对“私有化”和“自由市场”抱有过很多理想化的认知,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让我看到了这些概念在被极端推行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它不是在否定市场经济本身,而是在警示我们,当“休克”成为一种常态,当灾难被用作“催化剂”时,整个社会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本书让我对“真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宏大的叙事保持了警惕。它不是一本轻松读物,但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引人深思的书,它彻底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天哪,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的书,实在是太震撼了!这本书的作者,(加)克莱恩,用一种近乎冷酷但又充满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看似偶然的灾难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精心策划的、以攫取利益为目的的资本主义运作模式。我之前一直以为,像911事件、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等,只是单纯的“意外”或者“不幸”,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图景。它详细地阐述了“休克疗法”是如何从政治经济领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如何利用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混乱、恐惧和无助,来推行那些在和平时期难以想象的激进改革。那些原本需要漫长讨论和妥协的政策,在“休克”之下,变得轻而易举。从私有化到削减公共服务,再到对社会福利的侵蚀,每一次“休克”都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成本,而最终的获利者,往往是那些少数既得利益集团。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它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从拉丁美洲到俄罗斯,再到后来的伊拉克,甚至是美国本土的几次重大事件,都成为了作者解剖的对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休克”,对世界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我开始审视身边那些看似正常的社会现象,它们是不是也隐藏着类似的逻辑?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真相”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教会我,在一切看似混乱的表象之下,要试图去寻找那只看不见的手。
评分刚读完《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醍醐灌顶了一样,头脑里轰轰作响。这本书的作者,(加)克莱恩,简直就是一位现实的“解剖学家”,他用极其精细的笔触,将我们这个时代许多看似孤立的“灾难”,串联成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资本主义运作网络”。我过去一直以为,像金融危机、国家动荡、或是某种政治经济的剧烈转变,都是随机发生的,是社会发展的“阵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很多时候,这些“灾难”并非只是自然发生,而是被有意地利用,甚至是被制造出来,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经济和政治目的。作者提出的“休克疗法”概念,在我看来,简直是点睛之笔。它描绘了如何在人们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候,强行推行那些可能损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平等的政策。从拉丁美洲的经济改革,到前苏联的私有化浪潮,再到后来的伊拉克战争后的重建,这本书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它揭示了少数精英如何利用“休克”状态,将国家资产拱手相让,将公共服务肢解,从而实现自身的资本扩张。这本书让我对“权力”和“资本”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看似“进步”的改革保持了警惕。
评分读完《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本书,我的脑子里一直回响着各种画面和概念,感觉整个人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辨浪潮裹挟着。克莱恩这位作者,简直就像一位冷峻的社会解剖师,他没有直接指责谁,也没有煽情地呼唤什么,而是用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将那些被掩埋在“灾难”二字下的经济政治运作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将“休克”这个概念从医学领域成功地移植到了宏观的社会经济分析中。原来,所谓的“休克”,不仅仅是指突如其来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它为某些激进的、非人道的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当一个社会在恐慌、悲痛、混乱中时,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会大大减弱,这时,一些原本不可能被接受的改革措施,就会像野草一样,趁虚而入,迅速扎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随机发生的危机,并非总是单纯的“天灾人祸”,很多时候,它们被蓄意放大,或者被别有用心地利用,以达到某种经济或政治上的目的。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比如一些国家在经济危机或政治动荡后,是如何被强行推行“市场化”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普通民众生活造成的深远影响,让我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另一种残酷面向。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深刻的反思录,它迫使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以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