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徐光远论文集)》收录了徐光远发表的61篇论文,并根据其研究范畴、研究内容、研究相关,将其分为六卷:“理论经济研究”“ 经济形势暨经济政策分析”“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城市规划与建设”“房地产经济研究”“地方经济”。本书所汇集的61篇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内期刊上,记录了作者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对中国经济的主要观点、主要看法,以及对政府、企业的建言,囊括了作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该论文集中的《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经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试论云南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趋势及对策》等研究成果,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为后人研究中国的改革理论提供了真实和客观的素材。
徐光远,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云南省知名经济学专家。曾任云南大学留学生院院长、经济学院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曾任昆明市经济发展顾问、云南省保险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EMBA特聘教授、大连理工大学EMBA特聘教授。1996年12月至1997年12月公派赴美国麻州波士顿本特里学院访问学习,获PHI BETA DELTA国际组织本特里学院委员会颁发的“优秀国际学者”证书和奖章。
主要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课程,荣获云南大学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教学优秀奖。近年来,主要研究工业化理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主要成果有:主持完成了省级课题“滇中城市群产业布局控制、疏散及承接研究”“滇中城市群产业布局规划研究”,市级课题“昆明市产业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引柴石滩水入昆济滇池的理论分析”等,受到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核心刊物发表了近百篇高质量论文,代表论文有:《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经济》《试论云南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趋势及对策》等,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出版了《当代西方经济学十大理论热点》《城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营销经纪人概论》,参编了《当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等著作。
目录
第一卷理论经济研究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贡献——学习马克思第二种含义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3
承包基数的椭圆曲线分析10
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20
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36
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53
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经济分析59
低档卷烟短缺的经济学分析66
价值理论的演变与发展75
中国—东盟五国金融脆弱性问题及治理对策85
城市化陷阱89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提升、庄严的承诺97
沿边开放的经济特区研究106
中国城市化路径探析——当前房地产走向研究13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坚定金融为实体服务的本质属性143
注意力经济研究的新视角150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增长过快的分析与思考158
珍惜资源公平财富165
合理分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得自土地升值收益的建议167
浅议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169
略论国际经济关系中“秩序”与“公正”177
第二卷经济形势暨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暨经济政策分析185
2004:中国经济政策回望190
2007年经济形势暨经济政策分析194
2009年经济形势暨经济政策分析205
第三卷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目录论剑:从云南企业首次100强评选谈云南企业的发展221
也说2007云南百强企业234
由2011年云南100强企业排序探讨云南企业的发展241
构建现货市场,促进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254
试论云南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趋势及对策研究257
玉溪市产业发展及加速工业化研究271
第四卷城市规划与建设
产业结构与城市建设关系研究301
滇中城市群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313
昆明城市功能定位研究330
新昆明、滇中城市群暨昆明城市功能定位研究336
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43
“昆明+玉溪”——“大昆明城市带”构想351
云南小城镇建设研究379
引柴石滩水入昆改善滇池及昆明水环境的理论分析报告398
昆明城市产业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419
第五卷房地产经济研究
发展云南房地产业的思考433
2005年昆明秋季房交会中的房地产市场437
昆明房地产深度解读:从2006年房交会看昆明房地产市场444
2007年昆明市房地产市场分析454
理性看待房价变化477
2008年楼市简评及展望480
与中国房市参与者对话486
引导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489
解读2010年房地产政策的“因势利导”497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论“大型楼盘”的规划建设500
浅论“城中村改造”504
四论城中村改造509
房价应“看总理,而不是看总经理”514
第六卷地方经济
再议“德宏模式”521
“勐巴娜西”与“德宏模式”528
由景洪的酒店业谈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535
再论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云南经济的发展539
解读呈贡新城544
诚信经营,行业自律,共同打造普洱茶大品牌——庆祝云茶产业战略联盟成立547
新昆明南市区战略规划研究551
云南经济发展与产业培育553
为打造“中式卷烟”提供特色优质的精品原料,再造云烟的辉煌
——记丽江金沙江河谷区域特色优质烟草基地558
后记563
自 序
《云南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徐光远论文集》终于问世了,它收录了我多年来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主要文章,囊括了我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它记录了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我对中国经济的主要观点、主要看法和对政府、企业的建言轨迹。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是中国改革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人,存在决定意识,对共和国的热爱、对富民强国的热望,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些篇章,共和国情节这一独特的视野为后人研究中国的改革理论提供了真实和客观的素材。愿拙著的出版能为繁荣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理论有绵薄的贡献。
我从笃信马列的理论,到熟背毛主席语录,又到虔诚地信仰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直到笃信“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对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这一手段,以达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目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最大限度、永无止境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且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原则和基本要求。经济要可持续发展,除了环境条件以外,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了改革的实惠和红利,充分享受了改革的成果,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广大人民群众才会实心实意地拥护改革,才会积极的投身于改革之中。改革才可持续深入,经济才可持续发展。
自从我委身于经济学,就把“经邦济世”“富民强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经邦者治理国家,济世者普度众生”,这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帝王之术”。我认为,学习研究经济,就是要有“经邦济世”的胸怀、气度,“富民强国”的责任感和抱负。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才是硬道理”,最终的目的是造福于人民,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仅我自己身体力行,而且作为自己传业授道的重要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有“经邦济世”的胸怀、气魄和“富民强国”的责任感,做到“学术为现实服务”,走出象牙塔,为发展和繁荣经济做一些实事。我作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副院长,曾大声疾呼“要创立云南经济学届的云大学派”,呼吁各位同仁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战略规划,求同存异,能异口同声地提出有共识的、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推动云南经济快速发展,为云南经济建设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在中国如何实现经邦济世、富民强国,我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邦济世、富民强国要靠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经济,以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我们总结为“危难时实业救国,发展时实业兴邦”。所谓实业,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就是有物质产品的行业。我们首先得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产品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所有的文化、金融、服务业的进步都只不过是物质生产的延伸,是以物质生产为载体的价值增值,是服务于物质生产的进步。
在马克思著名的资本流通公式中,马克思言简意赅的说明了G-W, W′- G′属于流通阶段,流通要可持续就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在流通阶段价值是不能增值的。所以,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阶段,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髓,这是马克思对人类最精彩的贡献。同时,马克思指出“G……G′”称为金融资本流通公式,正是在这个公式中生产阶段被省略了,因此造成了人们的金融幻觉:即黄金货币是可以自己创造价值,钱是可以自己生钱的。在现代社会当中,由于金融业的充分发展,人们忘却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产生了诸多的金融幻觉,认为金融业可以自我繁荣,可以自我发展,可以自行生钱。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美国的过度金融创新导致了美国金融业可以自己生钱,自身繁殖的假象。在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当中被彻底的自我否定了,美国人民占领华尔街,就是对美国金融霸权、唯金融论最好的否定。
所以,对我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我们提出:回归为实业服务是金融改革的方向,要尽快地扭转银行业是最赚钱的行业这一扭曲的现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金融改革的基础,加快建设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我国的税制改革当中,我们认为有三个矛盾必须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一,要解决好国税和地税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中,核心的问题是土地财政的问题,因为地方政府事权多、经费少,因而卖地财政成了取得经费的捷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卖地财政的弊端越来越突显,谁出价越高,土地归谁的游戏规则,使房地产业畸形膨胀,成了发展实业、招商引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可持续发展的悖论。第二,要解决好GDP增长速度和财政增长速度的矛盾。根据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的权威论述“2002—2012年,我国的GDP增速每年在10%左右,而同期我国的财政增速每年则是20%左右”,财政收入增速是经济增速的一倍,财富分配的杠杆过度的向政府倾斜。所以学界、实业界大声疾呼对中小企业、制造业实施减税,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门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民众消费创造更多条件。第三,要解决好纳税主体的问题。税收分间接税和直接税,一般国外的直接税占80%,间接税占20%,而我国目前间接税大约占70%,所得税仅占30%,因为间接税是可以转嫁的税种,所以人们成了纳税主体,税收没有很好地起到均贫富的作用。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情况,城市化原只是现代化的手段,现代化是目的。现代化我们分为四个重要的方面:实现工业化、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解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现代化建设被简化为城市化,城市化被简化为钢筋水泥GDP,钢筋水泥GDP被简化为房地产的建设。因此,畸形发展的房地产绑架了城市化,绑架了整个经济建设,成了现代化的悖论。我们认为城市化进程中,首要的是政府规划,而政府规划中首要的是产业规划,城市经济学认为“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按照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除了城乡收入差别以外,重要的因素是就业率,因此没有产业规划的城市规划就是造就“鬼城”的根本原因。我们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有非常重要的主导责任,产业能否规划好和顺利发展是城市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础。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对经济发展最大的曲解,因为房地产属于非生产性投资。这是一个政府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政府一定要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房地产的发展,才能避免房地产业的畸形膨胀和房地产泡沫。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危机都起源于房地产泡沫,历史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我们认为在“城中村”改造当中,仅用高价赎买农民土地是完全不够的,解决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关键是将农民培养成有专门劳动技能的、自食其力的市民。真正意义的城市化不仅是土地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城市化。所谓“鬼城”,就是中国城市化中的怪胎,仅是建筑的城市化、土地的城市化,没有人的城市化。
从《云南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徐光远论文集》这个书名来看,这绝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介绍性读物,而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具有学术深度的研究专著。我个人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特别感兴趣。云南,作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枢纽,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既是其发展的巨大机遇,也可能带来一些独特的挑战。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到徐光远先生是如何分析这些机遇和挑战的。比如,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云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和潜力?如何利用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窗口,构建面向国际市场的经济新格局?同时,作为发展中地区,云南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产业升级等一系列挑战,我想了解书中提出的对策是否能够有效地回应这些现实问题,是否能够为云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路线图。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深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云南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徐光远论文集》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如高原、山地、热带、亚热带气候交错,塑造了其迥异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地理因素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例如,高原山地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制约,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将这些“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发展特色农产品、生态旅游等。同时,我更关注书中提出的“对策研究”部分。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想知道,徐光远先生提出的对策是否能够体现出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是否强调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共享等理念?书中是否提供了关于如何破解云南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例如,如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如何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如何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真知灼见?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全面理解和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云南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徐光远论文集》瞬间吸引了我,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翻阅,但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学术分量和研究的深度。云南,这个拥有着独特地理环境、多元民族文化和丰富自然资源的省份,其经济发展历程本身就充满了故事和挑战。我一直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区域经济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入剖析地方性经济规律,并提出切实可行发展策略的研究。徐光远先生的论文集,顾名思义,是将这位研究者多年的心血和智慧凝结在一起,必定能够提供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书中了解到云南经济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所呈现出的独特之处,例如,其在农业、旅游、工业以及近年来新兴的数字经济等方面的特色化发展路径,以及这些特色是如何受到历史、地理、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看到针对这些特点所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是否能够有效地推动云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克服发展中的瓶颈,并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本书的结构,作为一篇论文集,想必会涵盖多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研究课题,这正是我所看重的,它能够让我从不同的切入点去理解云南经济的复杂性。
评分《云南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徐光远论文集》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感,预示着其中蕴含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入的实证研究。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性及其演变,而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拥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其经济发展模式和面临的挑战,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我非常想知道,徐光远先生在这本论文集中,是如何界定和分析云南经济发展的“特点”的。是侧重于其产业结构的分析,比如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工业化进程的步伐,还是更加关注其在对外开放、区域合作中的独特地位?我也期待书中对“对策研究”的深入探讨,这些对策是否是基于严谨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推演,是否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例如,如何更好地利用区位优势,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充满好奇的读者,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许多深刻的洞见,让我对云南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当我看到《云南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徐光远论文集》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彩云之南那壮丽的山川河流,以及在这里生活着的各民族人民。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数字分析,更应该深入到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肌理之中。云南,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经济发展必然与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历史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非常好奇,徐光远先生的论文集是如何将这些非经济因素融入到经济发展分析中的。例如,书中是否探讨了如何将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如何发展特色旅游,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我对书中提出的“对策研究”部分尤为关注,因为理论研究最终要落脚于实践。我希望这些对策能够具有创新性,能够跳出传统思维的窠臼,提出一些真正能够解决云南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云南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书中是否提供了关于这方面的具体指导和案例分析?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具有独特性的西南地区经济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我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