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

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唐公子(安思明)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華下博文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8119885
商品編碼:30019890531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10-01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

定價:58.00元

作者:唐公子(安思明)

齣版社:廣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218119885

字數:

頁碼:23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茶藝愛好者

這是一本探討茶與當代人心靈的書。在這本書中,記錄瞭作者與朋友們喝茶的一些心得與體悟。他們中,有藝術傢、設計師、琴者、作傢,也有在深山中的隱居者。他們談生活,談創作,更談飲茶與心靈:

n

如何在浮躁與焦慮的世界裏覓得一處清涼? 如何讓我們勞頓的身心哪怕得到片刻的安頓?

n

如何讓奔波的身影暫時棲止?

n

端起一杯茶吧!爐下煙火起,此間茶味恍若禪意。暫且在一杯茶中覓得一份清靜,真正地與自己相知相遇,也讓我們的身心安頓於當下茶間。

n


內容提要


茶既是一種飲品,也是一種生活,一種心境,被當下讀者大為推崇。本書的精妙之處不在於教讀者基本的認識茶的品種和講述粗淺的茶道,而是從更高的文化和審美意蘊層麵來為讀者展現茶的魅力,從跨界的角度談中國茶文化之美,藝術傢李玉剛、琴人行者、作傢安意如、一音禪師等十幾個領域的名傢從不同角度談茶美學、茶生活。

n


目錄


序言

n

序言

n

一枕鳥聲殘夢 半窗花影獨飲中 / 安意如   1

n

生命中的一杯茶 / 李玉剛   5

n

n

自序

n

訪茶終南  7

n

n

部分

n

No.1  美的體悟,在當下一杯茶中  14

n

No.2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24

n

No.3  一碗茶湯的奧義  35

n

No.4  岩骨花香是真味  44

n

No.5  飲茶,一切如空  56

n

No.6  在安靜中守候一碗茶湯  70

n

n

第二部分

n

No.1  物件的能量場  84

n

No.2  對話天地身心  92

n

No.3  喝茶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102

n

No.4  開悟如同茶杯的開片般自然  114

n

No.5  春煙寺院茶一杯  124

n

No.6  經由茶尋找內心的自己  132

n

n

第三部分

n

No.1  一盞琉璃茶時光  150

n

No.2  禪茶一味是清歡  160

n

No.3  知白守黑的茶之道  172

n

No.4  彈琴飲茶,守心如一   186

n

No.5  通往心靈的幽徑  198

n

No.6  眼前的每一杯茶,都韆載難逢  208

n

n

n

訪水終南  214

n


作者介紹


唐公子,曾用名安思明,知名作傢,創意人,文化美學生活的推廣者與踐行者。曾任職於法國樺榭傳媒集團等媒體公司,齣版作品包括《越南星空下》《明星正能量》等。

n


文摘



n

序言 生命中的一杯茶

n

——李玉剛

n

打動我的,是唐公子這本新書的名字:《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茶與現代中國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精神和心靈上的契閤。

n

中國人的飲茶文化漫長,但是直到唐代茶聖陸羽的齣現,纔將飲茶之道上升為一種極為講究的,更堪稱是藝術化的、浪漫化的行為。

n

也是在唐代,盧仝的《七碗茶歌》為人稱道:“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韆捲,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嚮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輕風生。”

n

這幾年,我愛上瞭喝茶,國外的演齣,空中飛人一樣的生活,坐下來喝一杯茶時,纔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內心的自在與從容。

n

我與唐公子,則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以茶結緣的朋友。印象裏,在他北京的寓所,除瞭各種茶具和茶,便是一摞又一摞的書。空間雖然不大,但是自有一股清氣和雅緻之意。書與茶,幾乎是我對唐公子直觀的感覺。

n

除瞭在北京時常茶聚外,我們也曾經有過一起外齣訪茶的經曆。次是去雲南的西雙版納,探訪古樹普洱茶。第二次則是去福建的武夷山,探訪武夷岩茶與桐木關的紅茶。跋山涉水,行走雲水之間,讓我更加感受到瞭唐公子對茶的熱情與熱愛。

n

唐公子的整個人是安靜通透的,就像一杯清茶。也許是有瞭書與茶的滋養,他的文字也是彆具一種靈動之氣。不緩不疾,讀來讓人有一種內心的安定感。我想,那是因為他在每一篇文字中都融入進瞭自己的真情實感吧!

n

重要的,他的淡定與安然更是因為他在眼前的這杯茶中找到瞭自己。印度的大文豪泰戈爾曾在《吉檀迦利》中寫道:“旅客要在每一個陌生人門口敲叩,纔能找到自己的傢門。人要在外麵到處飄流,後纔能走到深的宮殿。”

n

生命中的每一杯茶,都是唐公子的廟宇,也是他的殿堂。

n

n

自序 訪茶終南

n

終南山在愛茶人的心裏,實在是一個理想的飲茶去處。

n

或許,每個人愛茶人的心裏,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終南山。

n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終南何有,有紀有堂。”早令我對終南山産生一種精神意義上的嚮往的,還是美國作傢比爾·波特的《空榖幽蘭》。受到寒山與拾得兩位僧人詩句的影響,身為美國人的比爾·波特在終南山開啓瞭他尋找中國傳統隱士的旅程。他在寺院、道觀、山岩、陡峭的窄路,尋王維手植的那棵銀杏樹。終,他在終南山尋找到的是什麼呢?一種根植於生活中的獨處的樂趣,“不是離群索居,而是因為更深的覺悟與仁慈。”

n

張劍鋒的終南之尋則更為具象,他寫《尋訪終南隱士》一書,相信也是受瞭比爾·波特的某種啓迪。渭河、炊煙、茅屋、菊花、鬆樹、采藥人、白雲、山林、斷壁、洞穴。“某個黃昏,我坐在群山中的某個孤峰上看霜橋鳥跡,水流花深。”“山中的泉水從五韆年以前流過來,我是河邊行走的路人,山中歲月如長溝流月,當月亮起來瞭,終南山的大小百韆山榖裏的百韆河流映著百韆明月……”

n

詩一樣的文字,充滿靈動感,如同雲朵在山崖間升起。

n

在寫作此書時,我內心有一個念想,能去終南山喝杯茶,將喝茶的感覺融入文字中,應該是一件妙事。起心動念未及多久,我便受到盛世甘霖老朋友王振國的邀請,去終南山喝茶訪水。

n

“精茗蘊香,藉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好茶需要用好水泡,已經是飲茶人的共識。茶與水的關係,陸羽在《茶經》裏即早有提及,他言,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愛茶之人,於泡茶用水極為講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激勿食之”,“江水取至人遠者,井水取汲多者”。

n

宋代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說:“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他認為,直接影響茶湯品質的是水的清潔度。

n

明朝的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提到:“清,朗也,靜也;澄水之貌。”隻有清潔透明之水,纔能使茶色完全顯現齣來。甘甜為口感,這是因為泉水中有微量的碳酸氫鈣,古人不懂得這個道理。高濂在《遵生七箋》也曾講:“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

n

我飲茶數年,對於茶與水的奧妙已然領悟,遂踏上瞭前往終南山的旅程。我們的目的地是牛背梁,距離西安市有58公裏的車程。

n

我們下榻的翠微宮也頗有來曆。終南山下,翠微留名。在唐代,翠微宮是唐太宗的避暑行宮。從天竺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亦曾隨唐太宗在此暫住,並譯齣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史料記載,唐太宗生命中的後一段時光,便是在此度過的。太宗駕崩,翠微宮漸趨荒蕪,一度曾為密宗古刹,又消逝於荒野中。

n

翠微宮建在山野間,臨窗而立,便可見青山綿亙,白雲繚繞其間。夜深人靜,可聽聞水聲潺潺。白日裏,我們沿山路而上,踏尋秦楚古道。車轔轔,馬蕭蕭,韆年曆史如煙雲,隻有窄窄的秦楚古道可供後來者追憶當年。沿著有一韆五百年曆史的石闆颱階一路行來,冷杉、杜鵑、冰川、草甸,白雲飄搖,山風陣陣。我們花瞭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到達南草北甸的分界綫處,瞬間霧靄四閤,風中夾雜著雨點,席捲而來,寒意逼人。我們擔心山巔的閃電霹靂,未做太久停留,便摺身迴返。眼前一片蒼茫,確有“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的氣象。同行的朋友唱誦著《心經》,內心方覺安定。

n

另一日,我們去山中訪泉。徒步而行,漫步翠色山中,竹林環繞,四處泉水汩汩,溪水聲聲,白色瀑布如練如緞,自山崖落下。我們駐足觀水,水清澈無比,涼意襲來。我們到瞭深山的一處草坪,卻聽聞人聲。原來,是幾位從西安開車過來的茶友來此山中品茗靜心。

n

皆是愛茶之人,他們便邀我們坐下來喝杯茶。茶颱是天然的石頭,煮茶的水是旁邊的山泉水,茶是普洱熟茶。他們以酒精爐的小鍋煮水,待水冒泡時關掉火,又以素雅白色青花瓷壺泡茶,杯子也是小瓷杯。酒紅色茶湯在白色瓷杯裏顯得格格外澄澈透亮,我隻覺入口迴甘細綿,喉部如湧泉。

n

終南山之行,我原本還要拜訪一位在此修行的齣傢人法清法師,去探訪他的茅棚禪寺,討一杯茶喝。那座建築在水邊的禪寺,古樸明朗,深得我心。但是不巧,在我們齣發的頭一天,他便要飛往廣州弘法。緣分就此錯過,我心中略生憾意。

n

有缺憾,或許纔圓滿。

n

他日,再續茶緣。

n

n

美的體悟,在當下一杯茶中

n

楊智深曾以“穆如”為名,開瞭一傢茶室。這間茶室,與眾多咖啡店、畫廊、精品店比鄰,門口種植著數株修竹,完全是一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穆如”之名,源自《詩經·大雅》中“吉甫作頌,穆如清風”的句子。

n

推門進去,裏麵彆有洞天。門的右手邊的石磨樣淨手池,應該是來自日本茶道飲茶前先淨手的靈感。看腳下,室內挖瞭水渠,清水流轉,數尾紅黃相間的錦鯉遊弋其間。牆上掛著充滿當代藝術風格的油畫作品,長條幾案上則放著一匹奔放的青銅馬、一塊仿佛宋畫裏的假山石。茶席的布置,則是從黑金色大漆的乾泡茶颱到考究的雕花薄胎白瓷杯、藍色鈞瓷水洗、精緻的紫銅香爐,所用的蓋碗也是他親自監製,上麵繪著童子嬉戲的圖案。

n

“我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哪怕一個角落,來承載中國的傳統文化。”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古典文學專業念書的楊智深,與茶淵源甚深。他生命中品飲的泡茶,是父母自故鄉帶來的烏龍茶,鳳凰單叢,珍重如故園舊雨,隻有在親朋串門時纔會被拿齣來分享。

n

或許與喜歡文學專業一脈相承,楊智深迷上瞭京劇與茶事,並且拜一位名為顔禮長的老先生為師。後來,他的大學老師葉明媚又引薦他到霍韜晦先生創辦的法住文化學院開辦茶事課程,更得到潮汕泰鬥饒宗頤先生之鼓勵。

n

早在26歲,年紀尚輕的楊智深就與朋友閤開瞭一傢名叫“真茶軒”的茶館,地點就在尖沙咀的一個僻靜處。麵積雖然隻有一百多平方米,租金卻頗為昂貴。兩年後,他又獨立開瞭一傢新的茶店,取名為“水雲莊”,地點同樣在尖沙咀。這兩傢茶店都成為香港文化界人士愛的去處,導演、編劇甚至明星,紛紛在此現身喝茶。

n

“一度,香港的茶餐廳裏風靡香片、普洱、水仙和壽眉。”楊智深告訴我,“後來隨著飲茶人日益增多,作為綠茶的龍井也開始流行起來。”講起香港人飲茶的掌故,他滔滔不絕。“以普洱茶中的宋聘為例,多少人都是一直聽聞卻從來不曾喝過。後來我收瞭一批新中國成立前生産的老普洱,發現瞭有龍馬雙標的同慶號。”後來,他把自己收的那批老普洱茶賣到瞭颱灣,包括幾個現在說起來在兩岸茶界都聞名遐邇的茶人,皆是他當年的主顧。

n

抗戰期間,不少包括上海人在內的內地名流和權貴階層逃至香港,也帶去瞭講究的飲茶方式,老六安和老普洱是其中代錶。“在過去,尤其是民國時期,老六安是講究的大戶人傢纔喝的茶。飲茶如同齣身,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但是現在,世易時移,它已經沒落瞭。”

n

幸運的是,在楊智深的傢裏,我與同行的朋友喝到瞭一款他收藏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老六安茶,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曆史,珍稀異常。茶就放在一個已經泛黃的竹籃中。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竹籃,裏麵是一層顔色深沉的箬葉,打開箬葉,裏麵纔是老六安茶。他抽齣一張巴掌大的紅色內飛給我看,因為時間久遠,那張內飛早已經變得褶皺脆薄。“老六安裏麵,有時多會放六張內飛用於防僞。一層茶葉,一張內飛,再一層茶葉,又一張內飛,不厭其煩,足見其珍貴。”內飛的顔色,除瞭常見的紅色,還有白色、粉色等。單看外形,棕褐色的茶芽如同普洱的宮廷料,但實際上,老六安茶屬於蒸青綠茶。“現在,許多人都在爭論有沒有老綠茶,老六安就是老綠茶啊。”他笑著說,“隻是大多數人不瞭解而已。”

n

若是單單從健康的角度飲茶,楊智深認為自古以來,茶猶藥,要注意飲茶的時令性。就如當下,北方炎炎夏日,他為我泡瞭一杯黃山毛峰,微微苦澀,卻可以去除夏日的火氣與躁動。如若從品鑒的角度,他喜的還是老普洱和岩茶。尤其是後者,工藝復雜,內含物質豐富,啜一口茶,耐人百般尋味。

n

“以岩茶中的水仙為例,嚮來有水仙十焙成金的說辭,這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記載的。”楊智深自己曾經有過品飲十焙水仙的經曆,至今迴憶起來,依舊迴味不已,“其中妙處,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n

身為香港代茶人,楊智深除瞭對茶有自己的鑒賞角度與品味,對於茶器與茶具也頗有研究。

n

“茶文化從唐始,到明代,中國的茶文化一直在演變中,茶具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我們現在的泡茶方式,即淹茶法,或稱之為瀹茶法,實則是延續自明代。”早些時候,香港的老茶多,老茶具也多,好東西看多瞭,加上自身的悟性,他對茶具之美有瞭自己的看法。二三十年下來,不論是對紫砂壺還是景德鎮的瓷器,他都慢慢形成瞭自己的審美體係。“自己先學會泡茶、品茶 ,感受完之後再去理解背後的東西。”他自己設計茶具,多次往返香港、北京、景德鎮,“一個東西能不能成型,原因是很復雜的,不光是形狀,還有材質和顔色,它呈現的是一種整體的感覺。”

n

在研究茶具的過程中,他始終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度”。“度”是一種平衡,也是一種審美,甚至是一種哲學。“如果要做一把壺,或者做一個杯子,它們基本的功能首先是能被使用,不能背離這個原則。否則,設計得再美,也沒有價值。”

n

“所謂真、善、美,為何把真排在位?那是有其道理的。中國文化之美有不可動搖的價值。對於茶具而言,美是要後考慮的,應該在確認它的功能性的基礎上,在到達格物的層麵後,再去談美。”這就如同現代人飲茶時對建盞的過度迷戀一樣。“建盞的使用,是建立在宋代人飲茶方式的基礎之上的。宋人飲茶,由於茶的製作工藝的特殊原因,茶湯是白色的,並且上麵有一層細膩的泡沫,需要用黑色或者其他顔色深沉的茶盞來襯托,以鑒賞茶湯的顔色和泡沫的細膩程度。我們現在所用的泡茶方法,延續自明清二代,茶湯的顔色偏清澈,所以用白色的瓷杯易鑒賞茶湯的顔色和茶湯的變化。喝茶是一件需要把色聲香味觸五感打開的事情,茶湯的審美是其中一個重要視覺體驗。飲茶方式在變革,茶器茶具當然也要隨之變化,不可因為審美的需要而忽視茶的滋味與口感。畢竟,茶纔是位的。”

n

日本茶道專精醇美,傳承有序。韓國茶禮揖讓有度,情貌動人。中國茶文化卻一度斷層,令人嘆惋,無所適從。楊智深則推崇陸羽對茶的“精行簡德”的態度。楊智深祖籍閩南,長於香港,見識過好東西,也曾擁有過不少收藏之物。但是,現在的楊智深卻不收藏任何東西,包括自己手裏的那些珍藏多年的老茶,他也是抱著一顆隨緣自適的心,役物而不役於物。“哪一天能夠遇到真正懂得這些老茶的人,我願意將它們齣讓給新的主人。”

n

一切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美的體悟,隻在當下一杯茶中。

n


序言


序言

n

序言

n

一枕鳥聲殘夢 半窗花影獨飲中 / 安意如   1

n

生命中的一杯茶 / 李玉剛   5

n

n

自序

n

訪茶終南  7

n

n

部分

n

No.1  美的體悟,在當下一杯茶中  14

n

No.2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24

n

No.3  一碗茶湯的奧義  35

n

No.4  岩骨花香是真味  44

n

No.5  飲茶,一切如空  56

n

No.6  在安靜中守候一碗茶湯  70

n

n

第二部分

n

No.1  物件的能量場  84

n

No.2  對話天地身心  92

n

No.3  喝茶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102

n

No.4  開悟如同茶杯的開片般自然  114

n

No.5  春煙寺院茶一杯  124

n

No.6  經由茶尋找內心的自己  132

n

n

第三部分

n

No.1  一盞琉璃茶時光  150

n

No.2  禪茶一味是清歡  160

n

No.3  知白守黑的茶之道  172

n

No.4  彈琴飲茶,守心如一   186

n

No.5  通往心靈的幽徑  198

n

No.6  眼前的每一杯茶,都韆載難逢  208

n

n

n

訪水終南  214

n



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在一杯茶中安頓身心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