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5
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季刊(第8期)
定價:32.00元
作者:杜澤遜
齣版社:山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209106719
字數:
頁碼:19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國學季刊》是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尼山學堂主辦的學術季刊,每年四期,繁體橫排,16開本,由山東人民齣版社齣版。
《國學季刊》季刊主要登載與我國古代傳統學術相關的各種專門性研究論文,內容涵蓋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刊登文章一律以學術質量為標準,推崇實學,鼓勵創新,不拘形式,不限文體,字數一般在15000字以內。
《國學季刊》目的是按照古典學術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能夠培養齣一批學科基礎寬厚,能夠潛心中國古典學術研究,繼承、研究、創新中國古典學術和傳統文化,能夠“繼絕學、鑄新知”的拔尖人纔。
目錄
特稿
再談宋刻十行本《十三經注疏》
十六國時期河隴地區郭劉學派考論
《尚書·梓材》解讀三則
“黃泉”詞義演變考
論王念孫校《戰國策》“觸聾”之誤的意義
先秦西京博士製度考
《世說新語》的文本話語與被製造的女性意識覺醒
略論六朝佛意“神”與中國“形神”
南宋書棚本《唐女郎魚玄機詩》遞藏述略
山魈、木客與漢文化的異族敘事:宋前山魈傳說演變研究
邵雍評司馬光“九分人”考論
振興與僵化
——元仁宗時期國子教育的改革及其影響
楊慎事跡係年考辨
從弘光朝順案看明清之際的士人抉擇
整理《靈岩山誌》劄記
國學人物
學人的真實與學術的究竟
——尚永亮先生學術傳略
關於何孟春《孔子傢語注》八捲初刻暨孔胤植刻本非初刻本的補正
說明
《國學季刊》稿約
作者介紹
文摘
《國學季刊(第8期)》:
四
十六國時期河隴地區郭劉學派的發展演變,大緻如上所述。作為一個在特殊曆史時期對河隴文化的傳承發展産生遇較大影響的文士群體,該學派在發展過程中體現齣以下幾個方麵的特點,需要進一步補充說明。
首先,在處世方式方麵,該學派經曆瞭由避世隱居到積極齣仕的轉變。在該學派形成的初期,郭荷、郭璃等人都選擇隱居山林,私授門徒。史載郭荷以張掖束山為棲息授徒之地,前涼張祚以安車束帛徵至姑臧,郭荷隨即上疏辭還。郭荷卒後,郭瑪選擇更加偏僻的臨鬆薤榖隱居授徒,前涼張天锡、前秦苻堅重其聲名,前後遣使徵召,郭瑪均隱居不仕。前秦末年,郭瑀為支持前涼後裔張大豫奪取政權,起兵失利,發憤卒於酒泉南山。此後劉曬即長期隱居此地,講經授徒,直至李嵩建立西涼,劉曬纔率領弟子正式齣山,積極為西涼政權的政治文化建設服務。史載劉曬始任“儒林祭酒、從事中郎”,“遷撫夷護軍,雖有政務,手不釋捲”,“注記篇籍,以燭繼晝”①,實現瞭由隱而仕、由民間授學嚮官方授學的轉變。此後,河西雖然先後經曆瞭北涼取代西涼、北魏平定北涼等重大曆史轉變,但劉曬及其弟子索敞等再也沒有退迴隱居山林的傳統方式,無論王朝如何更迭,現實如何變化,總是以文化的傳承為己任,忍辱負重,孜孜不倦。
其次,在治學方法方麵,該學派經曆瞭由專治經學到融通百傢的轉變。根據文獻記載,郭荷、郭璃等人,傅承研修的主要是自東漢郭整以來的傳統經學,郭瑀的《春鞦墨說》和《孝經錯緯》,正是東漠經學思想(重政教大本即道德教化)的遣留或延續。但是到劉曬、程駿等人,治學範圍遠遠瞭經學藩籬,不僅經學、史學、諸子等均有涉略,而且對魏晉以來新興的玄學也錶現齣濃厚的興趣。劉曬注《人物誌》,承襲保存瞭曹魏時期的纔性論;程駿與其師劉曬之間,也有一段關於老莊學旨的精深討論,其晚年所著《得一頌》十篇,“始於固業,終於無為”,也是對老莊旨趣的闡發申述。總體來看,從郭荷到劉曬,該學派的治學領域逐漸擴大,治學方法也由專治經學轉變為融通百傢,個人身份也由隱居授徒的經師儒生轉變為群倫的一代宗師。
再次,從活動地域和影響範圍看,該學派興起於河隴地區,隨著聲名漸著,影響逐漸波及關中,終傳至平城,融入北魏多元一體的混閤文化之中,可謂經曆瞭從偏居一隅到遍及北方的轉變。根據文獻記載,郭劉學派早期的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以張掖東山、臨鬆為中心,北及酒泉、南至姑臧的河西走廊地帶,但因郭荷祖籍秦州略陽,而郭璃、劉曬、索敞等人又齣自敦煌,所以其實際的影響覆蓋瞭東起隴山、西至敦煌的整個河隴地區。前秦統一北方,苻堅遣使徵召郭瑀定禮儀,錶明其學術影響已經河隴,波及關中。北魏平定涼州,河隴士民大批束遷,雖然劉曬因年老留居河西,但其三子及索敞、程駿等大批弟子徙居平城及周邊地帶,河隴文化的精英分子遂曆史性地走齣西北邊隅,像種子一樣隨風撒播到以平城為中心的北魏京畿地帶,並且隨著仕宦及人口流動,終遍布北方。索敞在平城開館授學十餘年,程駿深受獻文帝、馮太後、崔浩等高層人士的賞識,進一步強化瞭該學派的影響,劉曬“德冠前世,蔚為儒宗”的地位,終得到北魏王朝的認同和肯定。這不是劉曬一個人的榮譽,而是在文化傳承中付齣艱辛努力的全體河隴士人的榮譽。
後,從興衰軌跡和曆史使命看,該學派興於亂世,終於治世,始於西晉末年的五鬍亂華,終於北魏孝文帝的太和改製,前後綿延近兩個世紀,承擔瞭傳承文化的特殊使命。具體來講,西晉末年,北方大亂,五鬍入侵,傳統文化的傳承遭遇嚴重挑戰,郭荷、郭璃、劉曬等人順應時代的需要,傳道授經,存亡繼絕,維係瞭河隴學脈。北魏統一北方,索敞、程駿等人將河隴文化傳輸至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平城,使其與來自其他地區的文化碰撞融閤,經過反復整閤和重構,終融入“統一混閤之文化”。總之,郭劉學派是十六國時代的特殊産物,可以說是五鬍亂華時期河隴地區傳統文化的“擺渡人”,隨著北方的重新統一以及政治文化秩序的重新整閤和建構,其曆史使命已然完成,於是悄然退齣曆史舞颱,留下曾經的輝煌任憑後人評說。
綜上所述,十六國時期河隴地區的郭劉學派,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和曆史存在。五鬍亂華時期河隴地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固然與當時河隴世傢大族的傢學傳承密切相關,但郭劉學派的薪火相傳,也是當時河隴地區學術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原因。其學術貢獻彪炳史冊,毋庸置疑。
……
序言
滿28包郵 國學季刊(第8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滿28包郵 國學季刊(第8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滿28包郵 國學季刊(第8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