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9
基本信息
书名:凤龙深山找好茶
定价:49.9元
作者:徐凤龙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38485387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徐凤龙先生,1964年12月生,吉林榆树人。工商硕士研究生,国家茶艺师高级考评员,吉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
长,北京联合大学特约研究员,其求学期间,长于国画,喜寄情于山水。改革开放后,凤龙先生个人创办的公司屡创佳绩,但其却难忘怀自己的文化情节,于1999年创建了吉林省家以古典传统风格为主调的雅贤楼茶艺馆,开始了对茶的探讨和研究,2006年以后,开始注重于茶文化的研究,多次以步当尺,原始山林,古马茶道,均留下了凤龙先生的足迹。
文摘
江城再访古老街
2014 / 03 / 18 天微阴
勐烈镇位于江城县城内,这里有一条近200年历史的老街,风貌古朴,曾经是江城的茶市。
2014年3月18日下午,来到老街考察,已是我第二次到访了。老街的路比去年来时平整了许多,抬头望去,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老楼屋里仍然活跃着人们忙碌的身影,斑驳的泥墙显得岁月沧桑,黑灰色的老青砖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黛青且残破的屋瓦还在努力地为人们遮着风挡着雨,黝黑的雕刻垂花柱下那些散发着古木气息的老木门,还在迎来送往远近的访客。
刚刚走进老街,就碰到了我去年采访过的朱天祥老人,老人看到我非常高兴,还热情地邀我有时间去他家里坐坐。
再往前走,一座老屋的门前传来叮叮的敲击声,去年就看到过这位铁匠铺的手艺老人,只是没有深入接触。与老人家打过招呼后,得知他名字叫朱添禄,75岁了,汉族人。小时候就从景东一带搬过来了,做了一辈子铁匠,舍不下了,老了也闲不住,就当锻炼身体,还能有些收入添补家用,日子过得也不错。
我向老人家询问在他小的时候,这条老街上有没有做茶叶生意的。
朱添禄老人说当年这条街非常繁华,是江城有人气的地方,街两旁都是商铺,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得数不过来,每天马帮牛帮一队接一队,听说有时连吃的草都不好买。在他的印象中,这条街上大的茶叶商铺是敬昌号,老板叫李发相。他们把宁洱、墨江等地的茶叶用马帮驮过来,再从这里驮到曲水的坝溜渡口,在那儿装船运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告别老人再往前走,就是敬昌号原址了,只是这里早已没有了敬昌号往日的味道。
在敬昌号原址对面,有一扇低矮的木门,走进木门,里面黑洞洞阴森森的感觉,紧走几步穿过窄窄的过道,来到一个略显局促的院子,男主人疑惑地看着我们这群陌生人。
当地的陪同人员向主人说明了来意,主人善意地请我坐下。通过攀谈得知,男主人叫吴应,60岁,汉族人,爷爷在清朝时是当地的团总,所以积攒了一些家底,才买了现在这个院子。他听爷爷说,当初整条街都是草苫的房子,后来,有些人经营茶叶赚到了钱,各家有了积蓄,才逐渐盖成了瓦房。这个院子在爸爸那辈儿就已经买下来了,听说这个房子当时也是敬昌号的房产。小时候院子里还有一些压茶叶用的老石模,后来,被他爸爸以每个两块钱卖掉了。现在还剩下两个,眼前一个,还有一个在后院猪圈旁当垫脚石。
吴应特意领我到后院猪圈旁查看了一下那块老石模,从状态上看,确实有些岁月。
从阴暗潮湿的老院子里走出来,人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心情也阳光了很多。来到对面的敬昌号原址,吴应说,早先这里是县供销社,当时这条街是江城繁华的商业中心。供销社在三十多年前,把老房子拆掉盖成了这个小楼。要说街上的这些老邻居们,也都知道这是文物,是江城历史的见证,可这些老房子阴暗潮湿,老鼠又多,没办法家家都得多养几只猫。
从那里走后的几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古街上的每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古老茶市的故事,吴应家的那两块老石模会不会因为不重视而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丢弃?
于是3月22日晚些时候,我又一次来到那条散发着古老气息的老街,走进那个散发着霉味的老屋。在院子里和吴应拉着家常,当我提出想收藏那两块老石模时,吴应一脸真诚地说:“对不起了徐老师,我想把祖宗留下的这些老东西传给子女,也许将来他们也能喜欢茶文化,况且现在日子也过得下去,可能让你失望了。”
听着吴应真诚的解释,我非常欣慰,真心祝福吴应一家在这个老屋子里生活得悠闲自在,这些老物件能在老人的子孙当中一辈一辈传承下去,这里的历史就能传承下来。
序言
凤龙深山找好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凤龙深山找好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凤龙深山找好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