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厨房烤箱里的葡萄干蛋糕吧,你就能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膨胀中的宇宙。
科学家对引力波的探测,已被视为本世纪的重大科学突破。爱因斯坦在近百年前所预言的这些时空结构中极为细小的涟漪,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求索终于被捕获。这些探索给了科学家们对双中子星并合等灾难性事件以新的理解,也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新的证据。《时空的秘密》记述了科学家们为完 成爱因斯坦拼图而进行的国际间的通力合作,同时表明,引力波天文学即将开启人们对宇宙的新探索时代,我们对于宇宙的结构及起源的认识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对于引力波的追寻是一场穿越漫长岁月的冒险,科学家们遭遇了许许多多来自私人方面及专业上的苦苦挣扎与奋力拼搏——失败的风险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头顶。霍弗特·席林将带领读者回到故事展开的一个个重要站点——日本的KAGAR探测器,智利的Atacama宇宙望远镜、南极的BICEP探测器,以及美国的LIGO天文台。这些地方发生的一切,既是人类理性与智慧的结晶,也闪现着人性所特有的伟大与渺小。本书指出,要捕获到如此遥远的双黑洞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信号,探测的仪器必须足够精细,其设计和建成绝非易事。这项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难题究竟是如何被科学家攻破的,席林对此做了介绍,同时向我们展示了LIGO探测器令人惊叹的精妙设计。
在这场关于广义相对论、中子星、黑洞与宇宙大爆炸的探索之旅中,有席林以平易且有趣的语言作为导游,即使是毫无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充分领略科学令人着迷的妙处。
##读起来非常顺畅愉快,最喜欢科普和刷新世界观了,相对论是对的可能性不高,但他依然是最伟大的理论
评分##2019.6.20 爱因斯坦相对论,经过了众多检验而被证明,除了和量子物理的不可调和。 太阳核聚变每秒消耗400万吨氢气,经过46亿年只消耗了总质量的0.03%,太阳寿命还有大约50亿年。令人惊奇的是,由于太阳气体的高密度(铅的4倍),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要在10万年后到达太阳表面,我们现在享用的是智人时代产生的阳光!恒星巨大的引力和核聚变产生的膨胀力达到平衡(流体静力平衡),太阳在未来不到10亿年将变成红超巨星(由于氦核聚变比氢核聚变产生能量更多),水星和金星将气化成为太阳外围的一部分(地球由于太阳引力变小而轨道外扩得以幸免,地幔成为熔岩海)。当太阳氦核聚变停止,由于引力作用而坍缩形成太阳初始质量一半的白矮星,并从表面温度10万度慢慢冷却为恒星残骸。
评分##原来是引力波研究之书
评分##本以为看不懂,但没想到看完了,虽然有些地方还是没理解
评分##读起来非常顺畅愉快,最喜欢科普和刷新世界观了,相对论是对的可能性不高,但他依然是最伟大的理论
评分##1.图解太少 2.科普而言,比较干涩 3.专业而言,比较干涩 4.译文偶有翻译腔,有多重否定的绕弯句子,还有什么坐标系扔到水面上的句子,有待精进 1.有很多细节解释生动易懂 2.独一无二的视角了吧,各种参观拜访 3.不知道为啥拥有独特的魅力,我都是夜间至凌晨在读 4.着迷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科普读物,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普及不应该仅仅限于牛顿的经典力学时代,宇宙的知识,从某个角度上说,也映射着我们小小的人生。
评分##作为物理白痴看完除了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和人文轶事外,其他一概不知。总体而言除了某些科学理论真的非常看不懂导致佶屈聱牙外这本书不算难读。对那些为了探索世界而孜孜不倦屡败屡战的科学伟人们真诚的报以无限敬意。
评分##主要讲引力波相关的科普知识,比引力波那本书更有意思,不像那本纠缠于人事争斗,这本主要偏重于科普知识。里面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说法,跟我以前的看法不太一样,书里说大爆炸的奇点也是无穷大的。另外关于宇宙膨胀、四维时空等内容也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