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期,菲利普•迪克通过大量中短篇作品进入科幻界,轰动一时。特别是在1953年至1954年短短两年间,迪克共发表了五十六篇中短篇小说,风头可谓一时无二。其后,迪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成为最多产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对未来诡异离奇的幻想以及才华横溢的流畅叙事蜚声国际。
本套中短篇小说集共五册,收录了菲利普•迪克所有的中短篇小说,基本按创作年代编排。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看到这位伟大的思想者如何踏上漫漫征程,吟唱出一首首梦幻曲,最后终成一代科幻大师。
【自编】用译者的话说,寄样书等同谋杀。同理可知,我校得确实也非常痛苦。有几篇非常喜欢,能感觉写故事的PKD处在一种非常好的状态下,调侃自己(那种自信的调侃,而不是嗑药后,满脸悔恨的自嘲)调侃科幻圈调侃当时的政治环境。因为这套书基本是按写作顺序排列的,看的时候就能清晰地意识到PKD的精神状态波动有多大,往往两篇乐观的小说后,肯定会出现篇特别悲观的。最后的导读惯例似的DISS了约翰·坎贝尔,多大的仇啊。
评分##《塑造扬西》五星,可玩味度远超出了作者所述的创作起因。《珀奇•派特时代》和《哦,做个泡泡人》也不错,调侃科幻作家那两篇有点趣味,其它普通。
评分##精彩。
评分##本书与同名精选集收录的内容大不相同。《自动工厂》揭示了工业扩张的本质。《囚徒专卖》杂货店老太做生意不惜穿越时空。《塑造扬西》“一个人可能对全宇宙的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吗?”杜子建:可能的。《少数派报告》预言的魅力在于只给你关键信息,逻辑却需要自行拼凑理解。《假如没有本尼·赛莫利》“历史虚无主义”。《哦,做个泡泡人!》对倒。
评分##一旦你脑子里开启了大门,开始接收伪造的证据,你就可能被引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这是一段没有归路的旅程。
评分##PKD在1928-1982年写作的18个中短篇,砖头厚,带在身边看了大约半个月。曾经一度不太喜欢PKD,觉得他写起政治来特别阴谋论、冷战思维,现在看《塑造扬西》等篇目,难道不是从某种程度上预言了特朗普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喜欢PKD?大概是从他的文字里能读出跟自己相同或相近的特质:无可救药的悲观主义、易上瘾体质,常常陷入对现实真实性的质疑,虽然没有走上嗑药道路,但嗑书如命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就像头两天在微博上同朋友探讨到的,成熟的创作者应该懂得利用自己的缺陷/怪癖进行自我塑造,升华为独特的(他人无法模仿的)个性,构成作品中自成一格的风貌。嗯,PKD做到了。
评分##电影完全是套了个壳子自己新写了个剧本吧。不过PKD的小说本身也不好拍,只能大改。
评分##知道未来只会永远生活在恐惧中
评分##在科幻小说家里PKD真的太独特了,他不想建构一个新的体系或者世界,而只是粗暴的提供一个切面,关注的核心永远是个体的人(不入流的落魄的普通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的整体命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