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 年,三位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决定通过时间旅行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用亲身经历感受历史。迈克尔准备去多佛港调查敦刻尔克大撤退情况,梅洛普化身女仆在一座庄园里看护为躲避德军轰炸,从城市疏散到乡间的儿童,波莉则来到伦敦的百货公司成为一名女店员,每日体验着伦敦大轰炸阴霾下普通人的忧虑与坚强。
随着研究的进行,三名历史学家很快察觉到了异常,先是身边发生的事开始和历史记录出现细微差异,随后返回2060年的传送门也出于不明原因无法开启。三人被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成了时间的囚徒,只好努力在战火中寻找一线生机。更可怕的是,可能由于他们不经意间做出的行为,历史本身正在失去控制,战争的结局将被改写……
这本书很挑读者,很多人可能读到1/3处就会知难而退并给予差评,而故事剧情将长期处于僵持与纠缠之中,甚至到2/3左右才开始缓慢突破。但是结局证明漫长的阅读经历还是值得的。这种体验让我回想起09年第一次阅读完《末日之书》时所体会到的精疲力尽。如果说《末日之书》深刻还原了黑死病时代的阴郁感,那么本书则详尽描述了二战时期伦敦大轰炸中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乐观、悲观、希望、绝望、死亡与救赎。很多人批评作者言辞过于琐碎、冗杂,但在另一种角度上:这种风格是必要的,就像持久的伦敦大轰炸与欧洲战事,就像幸存者在回忆战争时想起的、长得看不到尽头的昨日时光。
评分##这两本其实算是上下部,和《末日之书》剧情联系不大,主要是相同世界观和相同的主要人物。世界观更加宽广,但相对的剧情和设定没啥新意,显得节奏非常拖沓。至少写了这么多算不上烂尾。
评分这本书很挑读者,很多人可能读到1/3处就会知难而退并给予差评,而故事剧情将长期处于僵持与纠缠之中,甚至到2/3左右才开始缓慢突破。但是结局证明漫长的阅读经历还是值得的。这种体验让我回想起09年第一次阅读完《末日之书》时所体会到的精疲力尽。如果说《末日之书》深刻还原了黑死病时代的阴郁感,那么本书则详尽描述了二战时期伦敦大轰炸中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乐观、悲观、希望、绝望、死亡与救赎。很多人批评作者言辞过于琐碎、冗杂,但在另一种角度上:这种风格是必要的,就像持久的伦敦大轰炸与欧洲战事,就像幸存者在回忆战争时想起的、长得看不到尽头的昨日时光。
评分##故事还不错 但是80万字大可不必。。
评分##虽然蛮啰嗦的,但是难得的以文学性取胜的科幻。值得再次阅读反复品味的作品。
评分##2022年NO.75 从题材到脑洞确实不能说是顶级好看的科幻小说,再加上人物和情节确实有点“苏”的感觉。但是完全可以因为扎实的二战历史背景和细节的设计描写给到4.5分的好看,好喜欢那些戏剧台词带来的浪漫感啊!
评分##让二战史知识为零的我产生巨大的情感波动
评分##比起说这是本“小说”,感觉更像是读“英剧剧本”,有很强的视觉化感受,每个人物的举动、对话、身处场景都十分详尽,仿佛是在看剧。视角转化的确非常丝滑,康妮的处理很有技巧的:三个主角进入历史的初始时间点原本是错开的,但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时间线开始趋近、追同、融合,然后在某个时点上相遇。我读啊读啊读啊,一直在等待(怀疑)他们能遇上的那一刻,当三位主角真相遇时,我却在想,到底是从哪里开始出现了偏差,三人的时间幅度开始同频,他们从局外人(旁观者)逐渐变成局内人和亲历者。
评分##2022年NO.75 从题材到脑洞确实不能说是顶级好看的科幻小说,再加上人物和情节确实有点“苏”的感觉。但是完全可以因为扎实的二战历史背景和细节的设计描写给到4.5分的好看,好喜欢那些戏剧台词带来的浪漫感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