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汇聚之地。此书记录了作者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独自踏寻阿富汗诸多古代遗存的故事。阿富汗局势复杂,访古行旅充满冒险和艰辛,而普遍的贫穷和宗教的保守,也让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风土民情。书中除了介绍阿富汗古代遗存的历史、分布和现状,也描绘了此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日常。作者在历史、考古领域的扎实积累增添了此书的知识性,生动的叙述中饱含对过往和现实的人文思考,文笔朴实而充满温度。
就喜欢这哥们的“理科范儿”,两次阿富汗旅行,标的明确,线路清楚,文风平实,没有太多的所谓悲悯和优越感,此生前往阿富汗的可能性看来不大,借着作者的记述来一次纸上旅行也算到此一游。真的希望这哥们能多来几本这样的,尤其是中亚、中东的书。 2021/10/27,今儿听说刘拓走了,非常震惊,不想说无关痛痒的话,知道他是在访古途中发生的意外,也许,算是求仁得仁。
评分##也就是一个行记,算不上学术著作
评分##可惜了考古系。。
评分##流水账,文笔太差了,哦,不对,毫无文笔可言!
评分##难以想象21万字的篇幅其实记述的仅是约两周的旅程,且通篇毫无做作的抒情与冗余的文字,每一个景点背后牵扯出的阿富汗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历史资料非常详尽,对建筑遗址及文物的外观、尺寸、装饰细节、相应历史时期主流艺术形式及与周边国家进行对比的精准描写,都充分展现了考古学专业的扎实功底。极为难得的是,在几次崩溃大哭与频繁遭受的审查之间,作者对古迹发自内心的热爱、对阿富汗这片饱受战苦之地的关怀、对人与人之间朴素的信赖毫无减损。“在阿富汗这样动荡的国家,很多驴友包括我,前去叨扰一遭,乃至从中挤榨出的悲天悯人之心,实则于己于人都毫无进益。” “我理解保守的生活方式,但对于保守宗教冷眼旁观而非批判表述,可能已经进入敏感的边缘。”这样深刻的自省和对保守派信教人士的理解与包容,才是通向世界大同的路径。
评分##这本书还可以叫《躲避塔利班之旅》
评分##本书比较流水账。但是确实介绍了作者在阿富汗旅行的独特经验。不过由于他其实也只是游客,他的经验总体而言还是肤浅的。其实很多在阿富汗做生意的华人如果有文字能力可以写本书其价值会更大。
评分就喜欢这哥们的“理科范儿”,两次阿富汗旅行,标的明确,线路清楚,文风平实,没有太多的所谓悲悯和优越感,此生前往阿富汗的可能性看来不大,借着作者的记述来一次纸上旅行也算到此一游。真的希望这哥们能多来几本这样的,尤其是中亚、中东的书。 2021/10/27,今儿听说刘拓走了,非常震惊,不想说无关痛痒的话,知道他是在访古途中发生的意外,也许,算是求仁得仁。
评分##流水账,文笔太差了,哦,不对,毫无文笔可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