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幽默、对大自然充满孩童般热爱的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绝对是理想的旅行伴侣,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到萨塞克斯郡的灌木丛,从东欧的波兰到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得以发觉,原来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丰富多样的蜂儿正嗡嗡谱写着生命的乐章。非凡的昆虫世界里,隐藏着令人着迷的博物学真相。这是一段纵贯全球的寻蜂旅程,也是献给坚韧自然的生命赞歌。
##难得一见的以蜂为主题的科普书,而且还是比蜜蜂更加不起眼的熊蜂。作者流畅风趣的描述总让人想起来小时候满院子追着虫子跑的时光,正如书中引用爱德华·威尔逊先生的话,每个人都有一段喜欢昆虫的儿童时光,而我始终身在其中。很难想象我们是怎样在与自然逐渐失去联系的过程中一天天变成一个麻木、冷漠、无趣的大人的,难怪热爱自然的人总有一种孩童般的天真。人类往往会犯自以为是的毛病,希望帮助自然恢复,殊不知自然本身的生命力可比人类强多了。书拿在手里很轻盈,很适合外出的时候带在包里,据说还能发出电闪雷鸣的声音!
评分作者是昆虫学家(研究熊蜂的专家),跟着他的脚步,探寻世界各地的熊蜂(已经很稀少)。但愿我们周围多些花草,保护昆虫、蜜蜂的多样性。作者的序讲到儿时经历很有趣
评分##但愿我们的周围多些花草之地,吸引我们的孩子们喜欢自然,热爱自然。
评分##印象里关于身边熊蜂最早记录是小时候,一群大年龄的孩子带着我们去找熊蜂蜜吃,当时第一次看到熊蜂的巢竟然在地面洞里,潮湿而又黑暗。而第一次也成为了最后一次,随后几十年再也没有见过。后来去流石滩看鸟,发现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熊蜂竟然是高海拔花朵的重要传粉者之一。我一直遗憾于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一无所知,更心痛很多物种再没关注到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它们活了千万年,为各种植物的繁衍贡献了无数了声明,消失的却是那么悄无声息。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关注周围的所有一切生物,并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去介绍它们。虽然大部分现在连种都定不出来,但是希望照片足够多,能为美丽的它们留下一份影象。
评分##3.5。对熊蜂没啥兴趣,最有感触的反而是本书的序言——从小生活在水泥森林里,虽然很难,但我们还是得要热爱自然。
评分##有点像是中学生的郊游小作文,既缺乏新奇有效的实用观察,也没有什么生动的语言与描写。枯燥乏味的泛泛而谈与絮絮叨叨的旅途见闻,占用了全书过多的篇幅。而且学究味太浓。
评分##序言从过去回忆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告诉大自然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后面每一个小故事或者说研究都描述的尤其详细,作者的经历很真实,有这样的研究型导师真乃大幸。作者的生态观是极其正确的,特别是最后一个故事真是把自身观念与实际所见所研究充分结合,还有幽默的语言能力,最后提的一句话:环保始于家。我们每个人都要也应要力所能及。
评分##天际线每本都棒棒哒,从来没失望过。字里行间盈满温情,叙事有趣生动。介绍各种蜂类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有时也把目光投向其他昆虫、飞禽和动植物。爱登堡和古尔森都主张“野化”,倡导“把自然还给自然”,重新野化大海、野化大地,让渡空间给其他生物。
评分##题材很喜欢。比起寻蜂记,更贴一位昆虫学家的环球旅行。不仅仅是关于寻蜂,还有环境保护、物种进化等问题的讨论。更像随笔,科普的成分没有那么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