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们走向生命终场,却如火焰般熊熊燃烧
◎ 豆瓣口碑之作《妻子们的思秋期》续篇
◎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真实记录
◎ 著名记者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 日本新闻协会奖获奖作品
◎ 影响日本战后一代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
——————
曾经的一代代日本女性,生养过很多孩子,照顾年迈而痴呆的父母,努力战胜贫穷,很快地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谁说女性生来就要依附于丈夫、为家庭奉献?
时过境迁,主妇们越来越坚定了要开拓自我的决心。背负沉重照护压力的她们、迸发出旺盛生命力的她们、无处诉说苦闷只得自行了断的她们……共同描绘出日本现代女性的老后群像。
如何更有尊严地老去?妻子、母亲、儿媳们的“革命”成功了吗?
——————
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中年妻子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无尽等待、寂寞和忍耐。
作为续篇,本书继续探索了现代社会里中年、晚年女性的生存实态。令人意外的是,现代日本女性不同于她们的前辈,越发坚定了要活出自我、度过精彩余生的决心。妻子们喷涌的生命热情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年观”,原来,她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体验性与生命的悲欢……
而另一方面,眼下的现实仍然是,挑起照护老人重任的人往往是女性而非男性。妻子们在照护老人的沉重生活里难以喘息,也为自己仅有一次的美好年华的逝去而无限惋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仅仅依赖妻子们来承担赡养老人这一重任,已无法满足越发庞大的需求。如何照护老人,由谁来照护他们,不仅是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紧迫课题……
##想活出自我而不得,还不是因为有家庭束缚。
评分##如果我的姥姥生病之后这样我真的会很难过。她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别人的英雄啊。现在的社会还没有给老年人找到合适的位置,人却总归还是群居动物。人们默认的安享晚年到底是什么呢?但从书里看陪伴和价值感是如此重要。医疗陪护真的是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 可人生无论什么时候从头开始做什么都不晚,退休才更应该肆无忌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啊。希望我退休是这样 (中日战争还真是荼毒了两国的人。)
评分##第一部分真是看得我想死,妻子在照顾企业战士丈夫、患病公婆/父母、孩子中燃烧尽一生,回过头来发现灰烬之中空无一物,那个名为“自己”的东西丢在哪里去了呢。第二部分是老年人的性,养老院中的爱情和温柔爱抚还挺感人的,一位女士从来没有在前夫那里感受过性的美好,快到终了才遇到,犹未为晚。第三部分直面养老困境也很致郁,村里的老人们失去劳作的机会,也丧失了证明自己存在的机会,“有用”变成一种诅咒,如何去打消老人们自觉成为负担的心理重负?不应该仅仅是社会互助团体的课题。
评分##人生真的可以在任何时候重新开始呢?有两个故事特别特别甜……
评分##微信读书听完
评分##作者斋藤先生对每一个家庭的描写都很详实、细致,可以说苦难跃然纸上,专家分析部分对现象成因剖析的很深入,有详细的研究数据支撑,读者来信更是让人动容,主妇们的文笔之犀利,让人唏嘘,如果不是当了主妇,在社会上必有一番作为吧!摘一段来信内容:军国主义的母亲们把儿子们送上战犯之路,如今,妻子们又把丈夫们送上了经济战场,母亲们又把孩子们送上了考试战场,在后面支持他们、督促他们的不正是我们这些主妇吗?
评分##毕竟人活着是一件孤独 寂寞又变幻无常的事情啊
评分##“我如今明白,顺利安排好死亡并不容易。”关于老年生活的书,日本的情况是我们的未来吧,也是80后即将面临的情况——父母即将老去,要如何看护?而8090一代人自己老去后更是堪忧。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老去后,丈夫们会全心照顾生病的妻子,妻子的态度倒冷冰冰的,因为压抑太久、恨意太深……
评分##题材好,视角好,就是写的不好,这简直可说是斋藤茂男的日本世相系列和NHK系列纪实书籍的通病。本书实在平平,但摘录的几首孩子们的诗,实在写的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