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生命有隐隐暗合或联接的地方,其实最终都会抵达。那些人与物,他们总是等待在此地。每一刻相会都值得珍重。时间有限,我们为迎接彼此已做了漫长的准备。
记得那日,我为你供奉鲜花和清水,心怀感激,眼目清凉。这一刻交会,我们将不会分离。此后,即便离开,也是一种完成。
我们所需要寻找的心灵道路,在任何一个时刻就可以开始。而你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开端。一个出发前的准备。
——安妮宝贝
全新感觉,再度出发!
【汇聚两岸三地顶尖作家 世界文坛大师巨匠】
余华、董启章、陈雪、胡晴舫、马世芳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V.S.奈保尔
日本文学巨匠 太宰治
美国文学巨擎 乔纳森·弗兰岑
美国汉学大家 比尔·波特
非洲文学之父 钦努阿·阿契贝
英国当代诗人 大卫·康斯坦丁
……
##很明显的,比第一本好太多了。第一本有着太明显的个人主义,但是这一本从容了很多。V. S. 奈保尔,钦努阿•阿契贝,余华,乔纳森•弗兰岑,大卫•康斯坦丁,董启章,太宰治...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能过独当一面的人物。唯一不喜欢的就是董启章的《与作》,看了很多次都没看进去,对不住啊。
评分##第二本,也是最后一本。看创刊号的时候,就在想别像《独唱团》那样被禁,最终还是难逃禁的命运。
评分##总的来说,这真的不是一本好读的杂志。就算无需透彻了解每一位作者的特性,也应该大致知道他创作的意图。俩篇游记,奈保尔和安妮宝贝。读过之后更觉得是一种以前以后的“映照,对比”。小说部分,大爱大宰治的goodbye,也许他在做好与妻自杀的决定后才开始写这样一个不会有终局的故事。董启章的《与作》好看,有人说是现代版的聊斋。真的有点超时代的意思。马世芳和比尔波特就维持在他们所长的部分叙述,同样流露真性情。个人认为,弗兰岑的《更远》篇幅过长以至于内容拖沓了,本身框架很好,就是过于冗长。奈保尔的又有些跳跃了,有些和整体不符。不过我们还可以等,等着下一本,下下一本调整到更好的地步。黄碧云说:“我不需要太多人来读我的书。因为我承受不起太多的喜欢和厌恶。”没关系,事已至此,谩骂过去,事实会像淘金者所期待的那样。
评分##绝大部分不是我的菜。
评分##有太宰治的GOODBYE,有空写个续篇。
评分##《大方》的选稿,真心觉得好。
评分##原本想着等第三期出了,再把非洲的假面剧补完,谁料一下子成绝唱,措手不及。它没有第一期那份重重的惊艳,但它还那么小,百变也没所谓。第一次看见《蝴蝶》之外的陈雪,短短字数但依然直指人心的故事。一切都会卷土重来,总有一天。
评分##比第一期好
评分##我还是接受不了安妮用一段儿话就写一个花瓣儿的路子。不过马世芳聊台湾民歌还是百看不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