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02
米蘭・昆德拉,捷剋小說傢,生於捷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傢、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麯,受過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曾在藝術領域裏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嚮。”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齣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齣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瞭自己的方嚮,從此走上瞭小說創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剋齣版,獲得巨大成功,連齣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作者在捷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瞭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傢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纔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奬,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奬的候選人。
除小說外,昆德拉還齣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36)以及《被叛賣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昆德拉善於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描繪人類境況。他的作品錶麵輕鬆,實質沉重;錶麵隨意,實質精緻;錶麵通俗,實質深邃而又機智,充滿瞭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許多國傢,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瞭“昆德拉熱”。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剋語進行創作。但近年來,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已齣版瞭《緩慢》(1995)和《身份》(1997)兩部小說。
“人一思索,上帝就發笑。”昆德拉說,在這個格言的啓發下,他喜歡想象:弗朗索瓦?拉伯雷有一天聽到瞭上帝的笑聲,歐洲第一部偉大的小說因此誕生瞭。小說藝術來到世界正是上帝笑聲的迴響。小說的智能不同於哲學的智能,它不是從理論蘊含,而是從幽默精神中産生的。這本作品是昆德拉對小說藝術思考的總結,藉由此書,我們可以瞭解這位作傢的藝術觀點、風格、技巧,和他對寫作的態度、對文學傳統的理解,以及在這個態度背後對人和世界的想法。
小說的藝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小說的藝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昆德拉以他的視角,說明瞭,小說到底是什麼,是對存在的發現
評分##昆德拉的妙語連珠一如他極力“否認”的他小說裏的哲學和心理論述,盡管華麗並力求顯得客觀,卻無法掩飾在不加限定時(在我看來至少得有時期、文體、範圍的限製)的詭異——隻需要一個簡單的反問——除瞭他所認為的小說和他所處的時代,難道其他體裁就不思索人的存在問題嗎?放大的問題和這一時代的熱門文體並不等同於已有的抹去。就像每一位作為作傢的批評者,文章很好看,但這“好看”的背後總帶有不揭謎底的敘詭、所處派彆的針對性看法和有限的正確。看看昆德拉怎麼嚴格掌控自己文本的解釋權和他所希望批判的,以及在“小說”之名下插入隨筆、報道等卻希求自圓其說,大抵就可以明白瞭。 這是“小說”的一種解釋,僅僅一種。
評分##“我隻相信自己知道小說已無法與我們時代的精神和平相處:假如它還想繼續去發現尚未發現的,假如作為小說,它還想‘進步’,那它隻能逆著世界的進步而上。”// 放到最後再看他這本自我解讀式的書,我真是太明智瞭。2011.8.26
評分##2018.8.20 晴 這傢夥對文學的精闢看法實在可以車載鬥量瞭。那些很難把握的語詞,昆德拉張嘴寥寥數語就夠你琢磨半天的,但榆木腦袋如我輩者,囿於知識背景之匱乏和騎牆的規訓立場,在懵懵懂懂與一頭霧水的空氣裏,耳邊不時傳來陣陣詭異的笑罵,隻是我不明白這主人是上帝,還是一個男人。
評分 評分相對於昆德拉的小說,我倒更樂意看他的這部小說評論集,因為它端莊且不失灑脫的風格使我從中受益不淺。如果說看不懂昆德拉的文字,那絕對不是因為昆德拉遣詞造句有多少復雜,而隻不過是他要透露的那個信息確實深邃瞭些,我想說的是,相對於卡夫卡取重於“劇情”的設計...
評分##前前後後差不多10年時間吧!其實沒有特彆刻意的去收集,基本所有的小說都是上學時在學校圖書館藉著看的,文藝理論類的倒都是後來自己買的。 我之前對昆德拉作品的印象大緻是:小說比文藝理論好,用捷剋語寫的作品比用法語寫的好,讀過這本之後看法稍有改變。 我看的他的第一本書...
小說的藝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