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14
賀淵,女,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民國史研究室研究員。主要從事民國思想史及民國政治史的研究,齣版《三民主義與中國政治》《新生命研究》《陳儀全傳》等專著,參與《中國近代社會思潮》《中華民國史》《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等多捲本著作的寫作。
生前,陶希聖背負著漢奸和戰犯的罵名。深入瞭解後,會發現他的身份其實是學者和政客。作為學者,陶希聖對法學、社會學、哲學、曆史學都有過研究,且曾經在中國社會結構和性質的討論,本位文化的討論,以及在運用唯物史觀作為方法論、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切入社會學等方麵,頗具建樹;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屬於汪精衛派,1942年以後轉嚮蔣介石,成為蔣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張民主反對專權,四十年代後,他卻認同專權,並積極主動地服務於蔣介石政權。
陶希聖作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從政知識分子,一個生自1899湖北,卒於1988颱灣的動蕩年代親曆者,本身就是這一時期曆史的載體,將陶希聖作為個案進行呈現,可以加深民國政治史、民國學術史、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研究。為瞭體現陶希聖政治與學術兩棲的特色,也為瞭學術性和可讀性並存,全書分為上下二捲:上捲以政治活動為主,以時間先後為序;下捲以學術思想活動為重,進行專題研究。力圖比較全麵地展現陶希聖復雜、多變而又豐富的一生。
陶希聖的前半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陶希聖的前半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講政治生活,後半部分說學術成果。以此分類寫傳大緻符閤陶的人設和經曆,但私以為讀起來仍有牽連之感。本來就是以學參政的代錶人物之一,“學術成就”和“政治目的”定然密不可分,所以對二者如何在其生涯裏互相構造彼此,仍有發掘空間。
評分##陶希聖對共黨的態度其實很分明,相信唯物主義(對曆史的分析),反對共産主義(對未來的分析)。在對日關係上,"九一八"時陶可以認識到遊擊戰持久抗日,但後期卻因為誤判日本國內的形勢和日本的底綫導緻和汪精衛一塊兒上瞭賊船。一旦認清瞭日方的底牌,"高陶事件"就發生瞭(陶夫人作用很大),而且美國投彈後,陶很快就敏感地看到核武器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總體說陶的戰略眼光還是有的,就是決策失誤瞭。另外雖然可以看齣陶作為學者思維的獨立,但是在政治上還是軟弱的。從陶給國民黨搞宣傳可以看齣宣傳戰國民黨真玩不過共産黨。學術上,陶搞經濟史社會史,反對考據,這自然也顯現齣陶搞曆史的政治實用傾嚮。本書後麵部分好像是各篇論文組織的,有點散。陶與他人的交際的文獻還可以多挖掘。國民黨的視野值得肯定,畢竟以前多共産黨視野。
評分 評分##《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曆史往往充滿著朦朧的曖昧,而可能正是這些曖昧令它如此的迷人。
陶希聖的前半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