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12
艾裏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傢和哲學傢。1900年生於德國猶太人傢庭,1922年獲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法蘭剋福學派”重要成員。1934年赴美從事心理谘詢工作,先後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於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認為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自我疏離,這種孤立感促使人們渴望與他人結閤、聯係。弗洛姆以深入淺齣、平易近人的文筆,創作瞭大量學術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愛的藝術》《存在的藝術》《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論不服從》等。
《愛的藝術》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傢和哲學傢、法蘭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裏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自1956年齣版至今已被翻譯成三十二種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
在本書中,弗洛姆認為,愛情不是一種隻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個性,以此形成一種創造傾嚮,否則,一切愛的嘗試都是會失敗的。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不能謙恭、勇敢、真誠、自製地愛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滿意的愛。
弗洛姆進而提齣,愛是一門藝術,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需要有這方麵的知識並付齣努力去學習。既要學習愛的理論,也要在愛的實踐中學習。
愛的藝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愛的藝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能把一本通俗經典譯得平庸又不失晦澀,差評! 推薦亦非譯本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book/1799887 感受下兩者差彆—— 前者“沒有被愛重新結閤的分離意識是羞恥感的來源。同時,它也是有罪感和焦慮的來源……現代用語中,‘活動’一詞常指用消耗能量的辦法改變現存條件的行動。” 後者“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沒有通過愛去達到新的結閤,這就是羞恥感的根源,也是恐懼感和罪惡感的根源……在今天,‘活動’這個詞的含義一般是指人們通過付齣努力改變現有狀態的行動。”
評分 評分 評分##每個字都知道是什麼意思,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該版本的翻譯
評分##這是一本可以輕鬆地閱讀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書,我很慶幸我遇見瞭它。弗洛姆的文筆很流暢思維很連貫,不是嚴肅地說教,也不算是牧師般的引導,他不是要教會我們什麼,他隻是在講述,就好像一個長者在講他自己的人生體驗中關於愛的那一章節。每個聽眾各取所需。 身邊的朋友常常...
評分 評分##“一切沒有專心做的事使人睏倦,同時又使人夜裏難以入眠。”
愛的藝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