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6
陈彦良,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台湾东华大学历史系,主要讲授中国经济史与中国古代史,研究范围集中于战国秦汉史与货币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魏晋南北朝货币史的全新力作。本书围绕着如何评价魏晋南北朝的货币经济发展状况这一核心,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古资料,以时代为线索,系统阐述了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时期,以通货紧缩为基本时代特征,而通货膨胀同时肆虐的时代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具体而言,由于当时战乱割据,经济凋敝,政府财政上面临巨大压力,各朝政府在进行货币改革时首先考虑的并不是稳定国内经济,而是尽可能地汲取社会资源。因而这一历史时期,各朝发行的货币大多为溢价的劣币,即便偶有铸造精良的货币,之后也因吏治败坏而发生轻劣化的情况。同时这一时期私人伪铸货币也十分猖獗,而这一伪铸货币的风气,也与朝廷放任权贵私铸货币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信用彻底败坏,民间一方面失去了货币使用偏好,转向以物易物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格雷欣法则驱使下,将相对精良的古币退出交易,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信用的崩解。本书从币值波动这一小处着眼,反映了风雨飘摇的时代特征,生动展现了统治者的贪婪、普通百姓的痛苦、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告和食利集团的冥顽不化,描绘了一幅长达三百余年的乱世画卷。
币制兴衰四百年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币制兴衰四百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书中有两处错误,一是作者认为萧梁二柱比曹魏二柱要轻小(P44),实际恰好说反,萧梁二柱的铸造是参照北周五铢的形制,比曹魏侵轮钱要大;二是作者将极有可能是西晋铸造的蜀五铢误信为蜀汉五铢(P50),这破坏了他自己对于蜀汉政权“增大钱币面额之外又加上铜钱实质减重”的论断,且也影响他对西晋政府的评价(西晋政府可能发行了质量尚可的货币来缓解通货紧缩)。作者的理论与史料解释水平都很高,南北朝的币制腐坏是企图从货币铸造中缓解财政压力的政府与利用货币铸造职权牟利铸造劣币的皇室、官僚共同作用造成的恶果,社会上层对钱的崇拜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通货紧缩局面下的畸形结构的体现。
评分 评分 评分##感觉作者只差向前再走一步了,那就是分析为什么在这个历史阶段,不能大量铸造发行优质钱币,特别是有孔觊、高谦之等已经明白论证之后,还有高澄甚至效法汉文帝政策。粗想可能还是长期战乱使大规模冶金开采难以进行,所以无论官铸还是私铸(官僚),都只是无本之木,铸币来源只是前代钱币,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铸造越多,真正流通的就越少!
评分##评价这么高?感觉意思不大
评分币制兴衰四百年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