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6
彭剑,1975年生,湖南宁乡人。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以辛亥前后史事为学术专攻,尤致力于清朝季年的宪政,已出版《清季宪政大辩论》、《清季宪政编查馆研究》等专著。
本书通过对载泽的考察,清廷认识到宪法可以巩固君权;通过对达寿的考察,清廷认定用钦定的办法制宪是确保宪法巩固君权的不二法门。这与民间所主张的制宪方法冲突,预备立宪期间的制宪活动,遂演化成一场制宪权的争夺。从1908年的《宪法大纲》到1911年的大清帝国宪法草案,清廷均坚持钦定,牢牢控制制宪权。但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廷放弃钦定,并很快连协定也放弃,宣布帝国宪法全由民定。只是此时已经民心尽失,清廷非但未能巩固君权,且未能保住君位。
钦定、协定与民定 : 清季制宪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钦定、协定与民定 : 清季制宪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本书通过对载泽的考察,清廷认识到宪法可以巩固君权;通过对达寿的考察,清廷认定用钦定的办法制宪是确保宪法巩固君权的不二法门。这与民间所主张的制宪方法冲突,预备立宪期间的制宪活动,遂演化成一场制宪权的争夺。从1908年的《宪法大纲》到1911年的大清帝国宪法草案,清廷均坚持钦定,牢牢控制制宪权。但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廷放弃钦定,并很快连协定也放弃,宣布帝国宪法全由民定。只是此时已经民心尽失,清廷非但未能巩固君权,且未能保住君位。” 文章来源:《读书》2022年第4期 在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进程中,晚清遵循的是西欧国家所经历的自上而下的建构路径。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来自列强持续的战争威胁下,近代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早期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初具雏形的军事—财政国家。到了清末新政时期,中国的现...
评分##清末制宪历程充分说明了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是)天蝎座真是多悲观主义者啊……结论还是很精彩的。
评分##很不错的书,清廷制鲜以模仿日本为要(因日采取先立鲜法后召国会,虚君舔黄在立鲜后权力不降而升),由清廷秘密制定规则再开国会,可以扩君权而限皿权。没想到武昌兵变一改为由资证院绅士协定制鲜,而滦州兵变军人迫使资证院协定又改为民定鲜章,清廷遂亡,也开了民初军人干政的通例,这也是后进国家转型的惯例
评分##清廷已知当日为危急存亡之日,应对却是将立宪如救命稻草般死抓不放,寄希望于纸面上的君主大权可以巩固统治,始终不愿直面危机,这岂非精神分析学的压抑表现吗。
评分##清廷已知当日为危急存亡之日,应对却是将立宪如救命稻草般死抓不放,寄希望于纸面上的君主大权可以巩固统治,始终不愿直面危机,这岂非精神分析学的压抑表现吗。
评分##还行。只能说文笔好,读起来挺舒服。但是有些地方论述不够,且前后有点啰嗦不够。
评分 评分 评分钦定、协定与民定 : 清季制宪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