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06
弗兰克尔(1905—1997)出生于维也纳。他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1930 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49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二战后担任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迪尤省大学和南卫理公会大学的教授。
他创立了“意义疗法”,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全家都被关进了集中营,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承受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找到向死而生的勇气,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见证。
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已被出版 24 种语言,全球销量逾1000万册。
译者:李仑
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协会创立者
存在主义取向团体咨询师
督导级心理咨询师
塔维斯托克人类关系研究所认证团体动力师、顾问
台湾师范大学特邀团体咨询专家
美国团体治疗学会(AGPA)会员
在经历创伤后,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传递一个主题:所有危机,都是考验人性的机遇。本书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弗兰克尔年轻时经历战争,一家人经历了很长的集中营生活,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不幸在集中营内丧生。
他目睹了难以形容的恐怖。他经历了人类最悲惨的经历。
他从集中营获救 11 个月后,在维也纳工人区奥托克林的成人教育中心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在讲座中,这位后来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解释了他关于生命意义和韧性的核心思想。
“要像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一般的生活”,他揭示了他的基本信念:“作为人类而存在,意味着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独特的坚韧。”
本书是弗兰克尔重新被发现的一部杰作,其中所收录的文章是弗兰克尔于1946年发表的三篇演讲的抄本,其内容强大有力,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文章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他以自己经历的丧失、失去自由、饥饿和对死亡的恐惧等这些痛苦的经历为支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将希望、友谊和使命感传达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用毕生的努力向世界表明:只要活着,凡事都有可能。
1.意义疗法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遗珠之作,简体中文首次引进出版!
2.由心理学大咖,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协会创立者,李仑老师亲自翻译、导读!
3.弗兰克尔提供了一条寻找希望的路,哪怕是在那些最黑暗的时刻。——《纽约时报》
4.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传递一个主题:所有危机,都是考验人性的机遇。
5.“要像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一般的生活”,他揭示了他的基本信念:“作为人类而存在,意味着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独特的坚韧。”
6.本书简明扼要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精神医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又通过无数篇文章与书籍将其拓展完善,其中阐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生命的探问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生命的探问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很亲切的书,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脚踏实地的叩问,尤其是“不是我们被允许去问生命的意义,而是生命在提问,在把问题指向我们,我们是被质疑的人,是必须回答的人,我们必须回答生命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与基本的生活问题”很让人豁然开朗。
评分##在集中营的时候,个人矮小的弗兰克尔随着队伍往前走,面临挑选,按他的身高,大概率会被指向死亡的方向,轮到他时,他挺了挺胸,提振精神,争取到了盖世太保的犹豫,从而被指向活着的方向,由此他才得以活下来。这种关键时刻的表现背后不只有求生欲,还有勇气、希望和信心。
评分##最开始读的时候,被“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对生活说‘是’”这句话深深地打动。读完之后,感触最深的是,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不再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勇敢回答生命的提问,回答生活的提问,通过行动来赋予生命意义。
评分 评分 评分##弗兰克尔作为一次悲剧事件的经历者,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集中营的生活给了他许多的磨难,肉体和心理上皆是,但他却强大到可以再去回顾这些经历,并且以这些事例作为拯救别人心灵的启迪。感谢
评分##主要观点是:正因为生命会结束,所以我们才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探寻生命的意义;正因为命运让我们受苦,我们才懂得珍惜每一丝幸福。这很好,但,不知是原文还是翻译的问题,读来感觉乱七八糟,没有条理;全是说教,结合的例子也很奇怪,并没有什么说服力。行间距非常宽,正文只有一点点,就是三篇演讲稿,推荐语、导读、序、后记,加起来跟正文的内容一样多。40分钟读完,除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稍微有一点可读性,其余可以说是毫无收获。
评分生命的探问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