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7
张春晓,女,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后殖民主义、后人类理论、香港电影及大众文化,译著《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伦敦雾:一部演变史》。
刘金平,男,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文化研究与香港动作电影,学术论文发表于《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
不同于以往的电影史、电影理论或影评,本书试图结合香港的文化知识对香港电影作出阐释,或者说通过电影的载体去认识现实相应的基础和背景,又可以视为电影这一中介如何表征着社会历史问题。
“前史”主要是对于80年代黄金时代之前的香港电影史的简要梳理,旨在破除“港味”的迷思,为“香港电影”增加更丰富的维度和思考的进路。
“时间”既考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回归祖国等香港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包括香港独特的“时间感”及其与身份意识相关的问题。
“空间”介绍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地标,居民住宅、九龙城寨、重庆大厦等典型空间,这些空间既在电影中以特定的方式被再现,也影响着香港电影特定的表达方式与风格。
“黑社会”关注香港最有代表性的电影类型,从吴宇森到古惑仔到银河,既有电影史发展的前后承继,也对应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心转移,越发凸显出深沉的政治隐喻和现实批判。
“性别”讨论女性主义以及和各种少数群体有关的影片,除了重点介绍的许鞍华的电影创作,还有关于性工作者、同性恋以及易装表演的探讨。
“左派”特指香港左派,包括电影中呈现的左派形象与左派运动,也包括电影工作者——从冷战时期的左右对立,到商业大潮下仍具有现实主义立场、底层关怀和国族表述的电影作者。
“移民”介绍逃港历史,香港电影中的内地移民形象,香港与上海的双城映像,以及香港电影涉及越南、纽约等特定海外地区的部分。
港影魔方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港影魔方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图书馆读完,我要买一本重新读一次。棒。
评分##雖然不喜歡在學術作品裡看到拿林奕華潘國靈當腳註(引洛楓大概是我能接受的下限),但前言里明言了不想做一個「拒普通人於千里之外」的參考文獻,因此「盡量選取中國內地的正規出版物」倒成了貼心的設計。全書破題的方法比每一章具體的內容重要——讓讀者知道,我們常用的「港片」一詞,涵蓋的遠不止我們最熟悉的80年代中以來的商業片,年代上類型上都是,書中給出的六個(學術)角度都是普通觀眾去接近香港的途徑。
评分 评分 评分##看得津津有味。。基本上我想看的点都涉及了,将香港历史与香港电影史糅合在一起,章法有度,思考有深度且不失趣味性,感觉每一章都谈兴正浓时又意犹未尽(能想象到原因),尽管举例的电影大多都看过了,但作者的研究又让我发现很多隐藏的意味,九龙城寨重庆大厦王家卫许鞍华古惑仔吴宇森银河影像h社会移民……此书貌似已经下架?(还好趁早买了)
评分開章對「港味」和「香港電影」混雜性的描述定下了與同類型書的不同基礎。部份細節確是有待商榷和更新,例如由上海,東南亞、海外華僑市場,再引申出的「想像中國」,在近年論述上有所鬆動,引入冷戰時期的電影審查,港英對娛樂題材的指向(多拍娛樂片少 現實題材),邵氏武俠片作為60年代尾港台武俠書風潮衍生物。此書無疑是近年所看過,中國電影研究者對香港電影論說上最貼地的一本,視野也不只以 80年代作為最好,可惜本書好像因某些原因要停賣,不知再出新版時是何種模樣。
评分##文质兼具的科普读物,细致地尝试揭开香港电影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研究对象。复杂的地缘政治、多元文化质地以及某种主体的想象性氛围,几乎是香港文化研究中互相影响因而也难以彼此分割的维度。作者用一种近乎严格而又sophisticated的语言完美接洽了香港的复杂性,因而具有一种简洁的力度,同时也正是这种语言的保证有助于从整体上更为准确和切近地理解香港及其电影,因为它过于容易遮蔽和沉没于琐碎。左派电影和移民身份还是很有启发,清扫了以前的一些知识盲区,尝试总结线索和划分立场还是非常勇敢的。
评分 评分港影魔方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