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6
主编简介
卢玮銮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2002年退下教职,改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故事:个人回忆与文学思考》《香港家书》《夜读闪念》等。
熊志琴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200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现于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任教。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开设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作为研读对象,并邀请相关的演员、导演、作者为学生演讲及接受访问,对影像与文学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书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刘以鬯的演讲及访谈记录。游走于影像与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们的创作者说,出于文学,入于光影。文字与光影交错之间,互为参照。
光影的来处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光影的来处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合理懷疑因為張生說陳凱歌恐同,陳導才反擊說他「人戲不分」。Ann對自己改編張愛玲的失敗認知很清晰,但又抵抗不住邀約改編的疑惑,攞苦嚟辛。原來連劉以鬯也會被騙劇本。伍淑賢說的一點很觸動我,要等自己冷靜些再動手寫,保持距離,否則情緒過於激烈往往會陷入自我感動。是一本很容易讀的休閒讀物,但看完之後需要自行補片和補充閱讀。
评分 评分张国荣对文本和人性的洞察力,真真难得的灵性和品性俱佳的华人artist。理解内地恐同语境可贵,在局限的框架里,竭心尽力促发自己的艺术更加可贵,练达清明之外还不失傲骨。许鞍华坦诚谈论自己转译文学作品中的过失,反复提及创作里的“居心不良”。对影像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洞见诸多,不局格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再加上长期浸淫“陆港”双重文化,让她既有港人的务实韧劲,又比其他港导更容易理解内地文化。此外,香港这种学生和被研究对象聚集在学堂,开放客观讨论问题的氛围,在我离开香港后才发现是那么难以实现。这不单仰赖于资源,而更多来自港人在小岛上,共同用心呵护火种,使其不灭的传统。
评分##惟见 人在精神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抛弃曾经心爱的“玩具”。当年看过的影视动漫,那似乎曾是我们最重要的事,如今没有了细究的耐心;小时候抄写歌词的虔诚,也早成笑迹。这种精神世界的层级分判,本质上或许是嫌贫爱富的势利。这里想说的是香港影视作品,一代人记忆的底片,当...
评分 评分##最大的收获是对改编原著这件事看得很开了
评分 评分 评分光影的来处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