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9
安克强(Christian Henriot)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访问教授、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国际久负盛名的上海城市史专家。
从古至今,死亡一直笼罩着每一个人。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死亡的解释和丧葬的规定,身处其中的人们又是如何面对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环境?不同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又是如何运用新方法来管理和应对跨越时代和地区的变化?上海开埠以后,人口激增,几次战争带来了大量人口涌入租界,为租界的丧葬管理带来难题。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民族冲突时有发生,但西方的死亡文化也同时影响了上海,甚至日后中国各地城市,成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本书论述了近现代上海城市中死亡文化的变迁,提供了解读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角度,并引导读者重新思考这一动荡岁月中,中国人与死亡的关系。
镰刀与城市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镰刀与城市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麻烦出版社改改错字和病句吧,太多了
评分##选择新旧交替、权力错综的上海作为死亡社会史研究的地点,必然会有丰硕成果但也相当挑战。以上海为例,可窥上海以外的文化图景。对死亡的态度耐人寻味:妥善安葬既源自“敬”也是“畏”。资料很丰富但无奈地破碎,不得不佩服整理之耐心,遗憾的是翻译还欠晓畅,编校质量不高。
评分##希望这本书出第二版的时候,我能帮忙润色一下译文。这一版的文本质量严重不合格。
评分##1,死亡社会史放在城市研究的框架内特别合适,城市化进程与丧葬习俗的矛盾,也意味着生死两个领域对土地的争夺;2,战争和现代墓地出现有关,但是因果关系很复杂(比如日军的河道管控);3,感受到中国丧葬文化中的绵延的时间感:生者与死者之间并非一劳永逸阴阳两隔,寄柩、迁坟等现象意味着家属对逝亲负有更加长久的经济责任(并非仅是仪式),这本书展现的正是这样在同一个空间中不断重演的、活人与死人之间无法割断的交叉关系;4,富人大张旗鼓地去世,成为报纸上的个案,穷人悄声无息地、成群地死去,化作档案里模糊的数据,这是在社会记忆分配上的不平等。不是死亡的文化史,关注点在如何具体地安排死亡,厚实的社会史写作,材料和论述方法上都给同样取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架构。几个删减处译者加了标注,好评!
评分 评分 评分##译笔有点生涩。校对档案是一项大工程。
评分 评分##三星半,基本是城市社会史,最大的缺点是史料太过破碎导致故事讲得不太形象,又或许是作者在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意识有点敷衍。印象比较深的是37-38年间上海的中国人拼命要把棺材塞进看起来比较安全的租界里。结论很有意思,对死亡的管理成为了包括新政权在内各届市政府社会掌控能力的标志。
镰刀与城市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