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29
楊斌,澳門大學曆史係教授,西泠印社社員,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曆史係副教授,對中國史、全球史、科技醫療史及海洋史頗有興趣。其博士論文Between Winds and Clouds: The Making of Yunnan於2004年獲美國曆史學會主辦的古騰堡電子齣版奬(The Gutenberg-e prize),由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齣版。作者目前正在撰寫第三部英文專著Discovered But Forgotten: The Maldives in Chinese History。
★ 尚未上市即引起媒體熱議,入圍2021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榜
★ 穿過傳統中國史的縫隙,書寫一部藏在海貝裏的全球史
棲息在馬爾代夫群島周邊海域的軟體生物——海貝,從史前時期開始,就被貨貿至亞非歐大陸的各個區域,並逐漸轉變為人類曆史上最早的一種貨幣。作者從這一微小的海洋生物著手,把從考古時期到二十世紀初的曆史碎片拼湊起來,以全球史的視野,對亞非歐大陸內外的貝幣進行瞭考察,描繪瞭一個奇妙且引人入勝的貝幣世界,展現瞭一部鮮為人知的全球史。
《海貝與貝幣》描繪瞭在兩韆年時間裏,以貝幣為媒介的市場是如何將語言復雜、文化多元的印度洋世界整閤為一體的,而全球資本主義又是如何終結這個世界的。全書按區域展開分析,同時又超越區域的界限,結閤瞭中國史和世界史兩種敘事體係。海貝文化體現齣瞭一種“全球在地性”,即它既是地方性的,也是全球性的;而將陸地世界和海洋世界聯係起來的貝幣世界,則為全球史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本書榮譽】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有關海貝的傳奇,還是一部由貝幣交錯串聯起來的全球史。這是楊斌教授的一部世界史力作:它既嚮我們展示瞭貝幣在全球體係內作為支撐性基礎貨幣的區域和地方性特色,又揭示瞭它在東半球傳播的廣度。從海貝本身到其作為貨幣的興衰,本書描繪瞭一幅它在東半球六個區域內傳播的曆史畫捲。
——帕特裏剋·曼寜,
匹茲堡大學安德魯·W. 梅隆講席教授、美國曆史學會前任主席
楊斌的《海貝與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是迄今為止對這種主要貨幣(貝幣)最全麵的研究之一。它建立在堅實的曆史資料之上,必將與萬誌英的《財富之泉:11~18世紀中國的貨幣和貨幣政策》等作品一樣,成為貨幣史上的經典。《海貝與貝幣》應被放在全球曆史學傢和貨幣史學傢的書架上。
——丹尼斯·O. 弗林,美國著名經濟學傢
研究人員和教員若在他們的書目和課程大綱中加入這一研究成果,定會有很大收獲……世界史的學生和教員在用海貝拼湊我們全球曆史的碎片時,會從這部重要的作品中獲益匪淺。
——埃裏剋·施皮雷爾,美國馬薩諸塞州格羅頓學校助理教師
海貝與貝幣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海貝與貝幣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緻謝與抱歉 ——緻“受驚不小”的潘先林教授 2022年7月25日,《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公眾號發錶瞭潘先林教授的大論《起高樓與燒磚瓦——<流動的疆域:全球視野下的雲南與中國>史料引證問題舉隅》(以下稱潘文),從史料方麵對拙作Between Winds and Clouds: the Maki...
評分##還在本書上市之前就關注瞭,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講述海貝在曆史上充當貨幣過程的書,因為一直在講商周時期發現的海貝是來自南海,但是從來沒有見到有關這些海貝如何來到中原的研究。本書一開始就講到瞭所有充當貨幣的海貝全是來自馬爾代夫,之後略感失望的見到一直在講海貝在孟加拉、東南亞乃至雲南的曆程,但是到瞭第六章峰迴路轉,作者提齣瞭海貝從印度到北方草原再到中國西北-北方-東北,最後流傳中原的路綫,特彆是作者提齣的青銅與海貝的相伴相隨,真的有如酷暑中的一陣清風!作者隨即解釋瞭海貝在先秦並非貨幣,但是又啓發瞭後來的金屬鑄幣,並把海貝沒有在中原成為貨幣歸因於運輸和充當小額等價物的不利因素,理論構架的閤乎邏輯。中國早期的貨幣雖然不再被視為獨立的起源,但是早期先民的兼收包容,使得這本書具備瞭全球化視野。
評分##《海貝與貝幣》對從考古時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的亞非歐大陸內外的貝幣做一番全球性的考察。貝幣興起於公元四世紀前後,消逝於公元二十世紀早期,其演化曆經瞭一韆六百多年。貝幣的齣現既是一種全球性的現象,又充滿地方特色。通過一一考察印度、中國、東南亞、西非以及太平洋諸島和北美的海貝與貝幣,本書揭示瞭長時段、跨地區的經濟和文化聯係、網絡及互動;分析瞭全球視野下貝幣的在地化過程;指齣貝幣塑造瞭亞非歐大陸各個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社會,它是最早的全球性貨幣;還提齣瞭貝幣世界這個範式,並以此與各式各樣地方的、地區的、跨地區的乃至全球的角度、方法和主題進行對話。一言以蔽之,這本書從微觀視角(貝幣)切入宏大主題(全球史),十分精彩,值得一讀。
評分##2022-007
評分 評分海貝與貝幣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