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誌田,1952年生,四川樂山人,四川大學曆史係畢業,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文科傑齣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近代史和中國文化史。著有《再造文明之夢——鬍適傳》(1995)、《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1998)、《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1999)、《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2001)、《裂變中的傳承——20世紀前期的中國文化與學術》(2003)、《國傢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2003)、《經典淡齣之後: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變與延續》(2013)、《近代中國史學述論》(2015)、《中國的近代:大國的曆史轉身》(2019)、《斯文關天意:近代新舊之間的士人與學人》(2020)、《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摺》(2021)等。
引論 把“天下”帶迴曆史敘述:換個視角看五四 001
一、從名相模棱看國傢概念的“早熟” 003
二、後天下時代“國傢”概念的睏乏和昔人的因應 014
三、餘論:把天下帶迴曆史敘述 025
第一章 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 032
一、革命的延續:從辛亥到五四 035
二、衝擊反應與自我覺醒 042
三、文化在開戰中興起 051
四、學生運動與文化運動 062
五、新文化運動的遺産 068
六、餘論:廣狹五四的互動 079
第二章 多重的復調:五四的特異性與多歧性 083
一、五四的延續與轉摺 084
二、劃時代的分水嶺 088
三、漸入行動時代:五四的延展和終結 096
四、五四認知的形成和發展 102
五、五四個性的特異麵相 107
六、五四需要復調的研究 117
第三章 文學革命的社會功能與社會反響 126
一、引言:《新青年》的溝通作用 127
二、“我們”與“他們”的睏擾 132
三、新文學作品的實際讀者 143
第四章 希望與失望的轉摺:五四學生運動前一年 148
一、公理戰勝的樂觀 151
二、新紀元和新潮流 157
三、對文治的憧憬 167
四、對共和體製的失望 176
五、餘論:局勢和情緒的逆轉 183
第五章 對“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再認識 198
一、倒放電影的爭論起因 203
二、因相近而區分 208
三、鬍適的思路及他人最初的因應 224
四、整體改造和點滴改革 237
五、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的關係 269
六、餘論:走嚮“行動的時代” 288
第六章 陳獨秀與《新青年》的轉嚮 304
一、“五四”前後的《新青年》 304
二、北大的學科調整與京城的新舊之爭 309
三、徘徊於自由主義和馬剋思主義之間的陳獨秀 323
四、《新青年》的轉嚮 329
五、《新青年》編輯部改組風波 338
六、餘論:“五四”比我們認知的更豐富 345
第七章 課業與救國:從老師輩的即時觀察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349
一、蔣夢麟對五四的即時觀察 350
二、老師輩一年後的反思 357
三、救國和讀書怎樣兩全? 365
四、社會模範的自製能力 370
五、餘論:學生與五四運動 378
第八章 無共識的共論:五四後期關於東西與世界的文化辨析 384
一、文化的東西與世界 387
二、世界不是東西二元:常乃惪的挑戰 394
三、餘論:綫性進化的世界文化 401
第九章 從科學與人生觀之爭看學生運動後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 409
一、論戰雙方的動機 411
二、進化論與作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學” 424
三、餘論:認識科學 435
· · · · · · (
收起)
不少人以為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已無多少剩義可探尋,其實對那場在北京的學生運動與其他地方的呼應,哪怕是活動的具體經過,其參與者、反對者和旁觀者的言與行,我們的瞭解都還不能說充足,更不用說廣義的五四瞭。可以說,五四的曆史和曆史中的五四,沒弄清楚的具體內容都還不少。正因此,我們對五四運動究竟在何種程度上書寫瞭曆史、影響瞭後人,仍缺乏深入的體悟,畢竟那是一個充滿瞭矛盾、衝突和激情的時代,發生在當時的任何事情,多少都帶有時代的烙印。五四運動本身,也特彆需要作為一個充滿瞭矛盾、衝突和激情的豐富的曆史活動來理解和認識。本書是作者專注於此項研究多年、紀念五四運動的最新論著。
激情年代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我其實一直準備寫一本關於五四的專書,也曾擬齣瞭大緻的章節,很多都已有半稿或資料長編。唯因隨順世緣,不少內容不得不寫成論文刊發,那書稿隻能擱下瞭。由於已刊發的文字收入不同的文集中,不易形成聚閤的認識。這次把版權已到期的論集中與五四相關的文章拆齣來……
評分
☆☆☆☆☆
評分
☆☆☆☆☆
看目錄初步排查,第六章第九章在《道齣於二》裏有,第四章第五章在《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裏有,不曉得這次算不算一魚多吃?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我其實一直準備寫一本關於五四的專書,也曾擬齣瞭大緻的章節,很多都已有半稿或資料長編。唯因隨順世緣,不少內容不得不寫成論文刊發,那書稿隻能擱下瞭。由於已刊發的文字收入不同的文集中,不易形成聚閤的認識。這次把版權已到期的論集中與五四相關的文章拆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