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10
陈丹青
1953年生于上海。1970-1978下乡务农。
1978-1980年入美术学院,1982留学纽约。
2000年归国。业余写作。2015-2019年制作艺术视频。
收录过去十年间陈丹青为亡故师友写的十篇纪念文章。他说,他的写作都是受人所托,这十篇,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当感慨前辈身世与受难,他说,要懂得过去的记忆,除非我们亲历。
除非我们亲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除非我们亲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除非我们亲历 未曾亲历我们唯有阅读
评分##不知为何我读这本书时并不能带入我自认为非常熟悉的丹青老师的声音,可能因为我在播放古典音乐为了掩盖厅室传来的嘈杂又令人烦躁的动感单曲。看到哮声先生悼文中提及到两次“王八蛋”时,这可能不仅是丹青老师的记忆,更变成了他的一种表述,想必他虽与其中的故者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但却颇有影响。这本格外奇怪,我好像在文字中看不到我所了解的丹青老师。。。
评分##一本极为私密又真诚的回忆与诉说。就算并不认识被悼念的对象,读来仍有亲切的,遗憾的,不舍的念头裹着悲伤流出。那些与逝者的交集过往,掺杂着庞大细碎的情绪和记忆,仅凭三言两语无法清晰无误地记录。可一旦书写讲述,那逝去即以永恒的姿态留下。序里这句话令人眼湿,“写时,只觉和其他文章的写法,大不同。回忆不断涌上来,你得诚实,又必须处处克制。你心里有一包感情吗,没法写的。你会遣词造句吗,也没用。这时,词语最是无妄,无力,无能,而死亡的消息格外激发写作,同时,阻断写作,处处与你为难。”
评分##不知为何我读这本书时并不能带入我自认为非常熟悉的丹青老师的声音,可能因为我在播放古典音乐为了掩盖厅室传来的嘈杂又令人烦躁的动感单曲。看到哮声先生悼文中提及到两次“王八蛋”时,这可能不仅是丹青老师的记忆,更变成了他的一种表述,想必他虽与其中的故者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但却颇有影响。这本格外奇怪,我好像在文字中看不到我所了解的丹青老师。。。
评分##凝视过后的记忆在主体永久离开后的一次画面跃起,最后一次。
评分 评分##内容都非常有趣。还是喜欢陈丹青的文字。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师都不认识。
评分##这本悼文合集,沉重但不悲伤,是想念那些离开的有趣的人和事吧。
评分除非我们亲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