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张建国 张军勇 一战华工的足迹,张博道 单骑闯天下,谢其章 我的两次串连,刘光生我亲历的农村"一打三反",阎长贵 向继东 江青秘书谈江青,曾自 田家英和他的母亲,徐家宁 晚清禁卫军首领最后一次出洋考察,赵小弟 与时俱进的旗袍。
内页插图
目录
张建国 张军勇 一战华工的足迹
张博道 单骑闯天下
谢其章 我的两次串连
刘光生 我亲历的农村“一打三反”
阎长贵 向继东江青秘书谈江青
曾自 田家英和他的母亲
汤晓明 木炭汽车的发明人汤仲明
徐家宁 晚清禁卫军首领最后一次出洋考察
赵海成 日军的梦靥o
冯忠宝 日军轰炸上海北站
兰鹏燕 1957年的记忆
张耀珈 我的家庭老照片
胡剑 我的祖母
范瑾 复旦大学数理系教职员的合影
庞守义 间隔三十年的采访
赵小弟 与时俱进的旗袍
蔡登山 历尽沧桑一洋楼
谭金土 1919年的苏州老照片
刘巍峰 闲话威海老戏楼
冯克力 一种人生感喟
精彩书摘
一战华工的足迹
张建国张军勇
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华工赴欧多由威海卫、青岛、塘沽、浦口等地启程走海路。初期主要经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或绕道好望角抵欧。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后,又改为横跨太平洋、北美大陆和大西洋。无论走哪条线,华工在海上漂泊的时间都要几个月,他们由此几乎环游全球,历尽艰险。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无论前线还是后方,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战地通讯、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制造军火、森林伐木、开采矿山……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疫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不在前线做工”成为一句纯粹的合同上的书面语,许多人正是在战火中或死伤或被吓疯的。
老照片(第67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
《老照片》山东画报出版社于1996年底新创刊的一本杂志,一经面世,便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 《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相继被业内权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之一、“1978-1998二十年难忘的书”之一、“改革开放30年原创畅销书”、“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书”之一、“新中国六十年六十本书”之一。2009年9月,在南方阅读盛典品牌评比中,《老照片》在“最受读者关注视觉类图书”获得了2万多张选票,名列第一名,并且投票率高达45%。 《老照片》为32开杂志,每期定价15元,200页左右。《老照片》上面所刊载的文章都是读者投稿,每一幅文章都是围绕一幅或者几幅老照片(要求是20年前的照片)所撰写,可以是介绍故事上边的人物,也可以是介绍故事上的人的经历、发生的故事。可以是政治人物、历史人物,也可以是家长理 老照片第71辑封面
评分
☆☆☆☆☆
内容还是不错的,慢慢地看吧
评分
☆☆☆☆☆
追忆往事,很有历史感的一本书
评分
☆☆☆☆☆
买了全套。
评分
☆☆☆☆☆
学习和了解历史真实原貌的系列书籍,已形成品牌了,京东有的全都买了。
评分
☆☆☆☆☆
可以
评分
☆☆☆☆☆
值得一看,值得购买。
评分
☆☆☆☆☆
很值得购买的一本书,便宜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