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登科记考再补正》继孟二冬《登科记考再补正》之后对唐代科举人物进一步考证,为全面了解唐代科举盛况提供了一把钥匙。
内容简介
所谓科举,就是“中国帝制时代设科考试,举士任官的制度”①。科举取士肇端于隋,至唐而始盛,并且逐步制度化,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唐代的设科取士,科目繁多。《新唐书·选举志》载:“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日生徒,由州县者日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可见,唐代的设科取士,有“岁举之常选”,即国家对考试的科目和要求有固定的规定,并按时举行的考试。岁举之外,另有“制举”,考试项目和考试时间都不固定,据宋朝人统计,有唐一代,制科的名目大约有86个②。
作者简介
王洪军,男,1954年生,山东郓城县人。现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年9月入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1984年师从李季平教授攻读隋唐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获山东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师从张国刚教授攻读中古社会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中古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中古社会史、中古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齐鲁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合著)、《邾鲁春秋》(合著)、《中国传统思想》(合著)、《中古时期儒释道整合研究》等著作。发表有关中古经济史、思想史、社会史、唐代茶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成果曾获山东省第20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教委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目录
序言
一 唐代登科记考研究综合述评
(一)徐松《登科记考》述评
(二)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述评
(三)其他研究成果述评
二 有确切纪年者登科人名录订补(上)
三 有确切纪年者登科人名录订补(中)
四 有确切纪年者登科人名录订补(下)
五 无确切纪年者登科人名录订补
(一)进士科
(二)明经科
(三)制科
(四)秀才科
(五)诸科
(六)武举科
(七)道举科
(八)科目不详者
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唐代以科举取士,名目繁多,除进士科以外,其他各科的名称不下百数。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都是科举出身。所以登科记一类书是研究和考证他们生平的重要资料。傅璇琮先生在《关于唐代登科记的考索》一文中曾这样评价:“我们现在研究唐代的科举制度,不得不感谢一百多年前,也就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位学者徐松。在有关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史料登科记完全散失的情况下。徐松对大量的史料进行搜集、整理、排比和考证,著成《登科记考》。《登科记考》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唐代科举编年史,向人们提供了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发展衍变,以及有关人物的具体活动。徐松不以选拣几条干巴巴的正史有关条文为满足,而是注目于唐宋时期众多的杂史、笔记、诗文、小说,力图用对当时生活的具体记述,来重现唐三百年间对于文人生活和文学艺术有重大影响的科举考试几个重要方面的历史背景。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应当看作是清代勃兴的考据学应用于学术史的一种积极尝试。”已故著名学者赵守俨先生,在《记考》(中华书局1984年8月出版)的《点校说明》中,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主要特点,更有具体而充分的评价.并指出:“本书的作用已远远超出登科记的范围。实际上是一部相当详备的、经过考订的唐五代科举史料编年,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学都是很重要的参考书。”
前言/序言
所谓科举,就是“中国帝制时代设科考试,举士任官的制度”①。科举取士肇端于隋,至唐而始盛,并且逐步制度化,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唐代的设科取士,科目繁多。《新唐书·选举志》载:“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日生徒,由州县者日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可见,唐代的设科取士,有“岁举之常选”,即国家对考试的科目和要求有固定的规定,并按时举行的考试。岁举之外,另有“制举”,考试项目和考试时间都不固定,据宋朝人统计,有唐一代,制科的名目大约有86个②。
登科记考再补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净香亭记(《东阳横城蒋氏宗谱》)
评分
☆☆☆☆☆
好书!!很让人受启发的书!
评分
☆☆☆☆☆
这其实是本有用的书,在孟二冬基础上又做了若干补订,而且《全唐文补遗》中的新出墓志也用上了,的确补了不少。但缺点是考证不及孟著精详,大段大段引史料考订,取舍不够。另外也没编人名索引,大大降低了实用性(本来就是工具书,没闲着没事一页一页的读下去)。
评分
☆☆☆☆☆
帮别人买的,说和书店看到的一样。
评分
☆☆☆☆☆
书一般吧,媳妇买的
评分
☆☆☆☆☆
东阳云松居士蒋君伯康家于南溪之上,其居西边为庆余堂,堂之前修竹万竿,左右蔽亏,萧森茂密,虽盛夏而炎气不及。微雨既霁,清风徐来,绿荫前拥,湿翠欲滴,惟觉爽气满怀。居士因作亭,而取杜工部诗语曰「净香」名焉。余尝至南溪,得登其亭,清闲邃深,俗尘不飞而人意洒逮。居士瀹茗剧谈,共坐移晷,虽渭川、淇园与南山之菅蔚,亦未足以穷极幽绝也。言归匆遽,未能播扬声诗而纪其胜。今年秋,居士乃以文为请。
评分
☆☆☆☆☆
东阳蒋君伯康,博雅有美材,母夫人在堂,春秋高矣。其家居室、园池、土地之富雄一邑,蒋君无所爱而独爱夫日,阅一日则曰「吾之日也」,因以「爱日」名其轩。其从女婿浦江郑格口以问余,余疑之曰:人之生,初未尝长也,日积而长之;初未尝老也,日积而老之。是日者,驱人使长而驱人于耄老之归者也,人常畏之,曷为爱之乎?已而思之,盖少与老异,情也。少之时,志强气盛,以少壮可守而在寿考可储,得一日至,则往之日益加,而来之日益损,故其心常畏之。至于强壮之余,神衰志索,来之日愈少,而自待之心愈轻,惟恐老之将及,得一日则心喜,以为天幸出期望之外,宜乎其爱之也。于身尚然而况于亲乎!人之上寿至百,中寿八十,下寿六十。百年者,以日计不过三万六千八十者,劣其七千二百六十,又劣其七千二百。亲之身,至吾能养之时,已逾百年之半矣。而其长短之数往往不齐,其来者不可预知也;孝子之心,常不敢必得而逆忧之。甲往矣,又忧乙之日;乙往矣,又忧丙之日,如是者十日而一句。一句矣又以旬数之,三旬而一月,一月矣,则跃然喜曰:「吾亲之寿加一月矣!」积三月而一时,一时矣,则又跃然喜曰:「吾亲之寿加一时矣!」四时而成岁,岁成矣,则又忻然大喜曰:「吾亲之寿加一岁矣!」寿吾亲者,岁也;积以成岁者,日也。
评分
☆☆☆☆☆
爱日轩记
评分
☆☆☆☆☆
东阳蒋君伯康,博雅有美材,母夫人在堂,春秋高矣。其家居室、园池、土地之富雄一邑,蒋君无所爱而独爱夫日,阅一日则曰「吾之日也」,因以「爱日」名其轩。其从女婿浦江郑格口以问余,余疑之曰:人之生,初未尝长也,日积而长之;初未尝老也,日积而老之。是日者,驱人使长而驱人于耄老之归者也,人常畏之,曷为爱之乎?已而思之,盖少与老异,情也。少之时,志强气盛,以少壮可守而在寿考可储,得一日至,则往之日益加,而来之日益损,故其心常畏之。至于强壮之余,神衰志索,来之日愈少,而自待之心愈轻,惟恐老之将及,得一日则心喜,以为天幸出期望之外,宜乎其爱之也。于身尚然而况于亲乎!人之上寿至百,中寿八十,下寿六十。百年者,以日计不过三万六千八十者,劣其七千二百六十,又劣其七千二百。亲之身,至吾能养之时,已逾百年之半矣。而其长短之数往往不齐,其来者不可预知也;孝子之心,常不敢必得而逆忧之。甲往矣,又忧乙之日;乙往矣,又忧丙之日,如是者十日而一句。一句矣又以旬数之,三旬而一月,一月矣,则跃然喜曰:「吾亲之寿加一月矣!」积三月而一时,一时矣,则又跃然喜曰:「吾亲之寿加一时矣!」四时而成岁,岁成矣,则又忻然大喜曰:「吾亲之寿加一岁矣!」寿吾亲者,岁也;积以成岁者,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