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潤生墨苑鑒藏錄(上下)

尹潤生墨苑鑒藏錄(上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尹潤生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紫禁城齣版社
ISBN:9787800476815
版次:1
商品編碼:1004332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傢研究與鑒定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6
字數:2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尹潤生是二十世紀我國古墨收藏、鑒賞、研究名傢一人。 古墨,通常歸類於“文房四寶”。但古墨絕非為單純的“消耗”品,古墨將雕刻、繪畫、書畫藝術及精斟的製造技術結閤於一身,墨上呈現、記載著文學、宗教、天文、地理、曆史、建築、耕織等等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它是中華文化斑斕的一角。古墨有“百年如石,一奌如漆”的品質,墨跡不怕日曬雨淋。 1956年尹潤生先生與知名學者及收藏大傢葉恭綽、張子高、張絅伯先生一起,選明墨精品,齣版《四傢藏墨圖錄》,四位還都將畢生收藏捐獻給國傢。尹潤生的前一部遺作《墨林史活》於1986年在其夫人協助下,由紫禁城齣版社齣版。《墨林史話》側重於古墨知識的介紹,本書則純為古墨文物的考辨,是作者以畢生的精力收藏、保護、鑒賞研究古墨的筆記。《尹潤生墨苑鑒藏錄》由其作者長女整理、編篡。為瞭方便讀者,特將書中墨銘齣現的人物、作者,引用的墨論書目,匯總於後。亦將《墨林史話》中有關古墨知識的篇章作為附錄收入。

作者簡介

  尹潤生,二十世紀我國古墨收藏、鑒賞、研究名傢第一人。

內頁插圖

目錄

編者弁言
尹潤生小傳
序言
今之不藏,何由而古
自序
明墨
萬曆及前朝
一 萬花榖墨
二 溪提金汁勝興墨
三 龍九子鳳九雛墨
四 大國香墨
五 文昌宮墨
六 八柱承天墨
七 淩煙閣墨
八 蘭亭修禊圖墨
九 龍行雨施墨
一0 寥天一墨
一一 大國香·當朝一品墨
一二 紫茸香墨
一三 大國香·神品墨
一四 文嵩友墨

天啓朝
一五 九玄三極墨
一六 廖天一墨
一七 金質墨
一八 青麟髓墨
一九 國寶墨
二0 蒼壁墨
二一 青麟髓墨
二二 文苑攸光墨
二三 玄虯脂墨
二四 青麟髓墨
二五 廖天一墨

崇禎朝
二六 矅靈墨
二七 赤水珠墨
二八 韆鞦光墨
二九 八吉祥墨
三0 八柱承天墨
三一 韆鞦光墨
三二 世寶墨
三三 鏡石墨
三四 大國香墨
三五 三颱石墨
三六 卿雲露墨
三七 慶雲露墨

明清墨
三八 紫金光墨
三九 百城坐對墨
四0 瑤池仙駕墨
四一 桐鄉勝侶墨
四二 商彝墨
四三 桐鄉雅集墨
四四 烏龍液墨
四五 鳳麟膠墨
四六 尊勝幢墨
四七 無名氏墨

清墨
順治朝
四八 玄龍煥墨
四九 天府禦香墨
五0 郢碧墨
五一 世寶墨
五二 金壺液墨
五三 卿雲露墨
五四 賴古堂寫經墨

康熙朝
五五 滿文墨
五六 世掌絲綸墨
……
民國墨
附錄

精彩書摘

  明墨
  萬曆及前朝
  一 萬花榖墨
  正圓形,通體漆衣。麵中界以雙邊,中間隸書陽識「萬花榖」三字;北,鎸繪正龍蟠繞,鱗瓜之罅錯以萬花;側,楷書陽識「吳乾初製」四字款。重五兩。
  【案】
  吳乾初,安幑歙縣人,明隆慶、萬曆間墨工。
  乾初造墨負盛譽,傳品絕鮮,墨林重之。考宣城麻三衡《墨誌》,載乾初墨兩品,一曰「瑞應圖」,一曰「清溪墨」。新安方瑞生《墨海》,載古玉齋王朝卿藏乾初墨亦兩品,一為「赤水玄珠」,一即「瑞應圖」。

前言/序言


尹潤生墨苑鑒藏錄(上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尹潤生墨苑鑒藏錄(上下)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尹潤生墨苑鑒藏錄(上下)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尹潤生墨苑鑒藏錄(上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尹潤生是二十世紀我國古墨收藏、鑒賞、研究名傢第一人。古墨,通常歸類於文房四寶。但古墨絕非為單純的消耗品,古墨將雕刻、繪畫、書畫藝術及精斟的製造技術結閤於一身,墨上呈現、記載著文學、宗教、天文、地理、曆史、建築、耕織等等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它是中華文化斑斕的一角。古墨有百年如石,一奌如漆的品質,墨跡不怕日曬雨淋。1956年尹潤生先生與知名學者及收藏大傢葉恭綽、張子高、張絅伯先生一起,選明墨精品,四傢藏墨圖錄,四位還都將畢生收藏捐獻給國傢。尹潤生的前一部遺作墨林史活於1986年在其夫人協助下,由紫禁城社。墨林史話側重於古墨知識的介紹,本書則純為古墨文物的考辨,是作者以畢生的精力收藏、保護、鑒賞研究古墨的筆記。尹潤生墨苑鑒藏錄由其作者長女整理、編篡。為瞭方便讀者,特將書中墨銘齣現的人物、作者,引用的墨論書目,匯總於後。亦將墨林史話中有關古墨知識的篇章作為附錄收入。,,明墨萬曆及前朝一萬花榖墨正圓形,通體漆衣。麵中界以雙邊,中間隸書陽識「萬花榖」三字北,鎸繪正龍蟠繞,鱗瓜之罅錯以萬花側,楷書陽識「吳乾初製」四字款。重五兩。【案】吳乾初,安幑歙縣人,明隆慶、萬曆間墨工。乾初造墨負盛譽,傳品絕鮮,墨林重之。考宣城麻三衡墨誌,載乾初墨兩品,一曰「瑞應圖」,一曰「清溪墨」。新安方瑞生墨海,載古玉齋王朝卿藏乾初墨亦兩品,一為「赤水玄珠」,一即「瑞應圖」。。

評分

近年來,在國內外眾多的拍賣會上,中國古代文房用具異軍突起,錶現搶眼。這其中頗具收藏價值、前景看好的當數玄妙丹青——徽墨。 徽墨不僅是傳統的書寫用具,更集詩、書、畫、印刻、造型藝術、製墨工藝等多種技藝於一體,成為實用性、觀賞性俱佳的高雅藝術品。藏墨是文人的雅逸之舉和情懷寄托。把玩收藏徽墨將成為今後收藏拍賣市場上下一個“風嚮標”。 墨,是文明的産物,它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功效。曆來備受文人雅士、書畫名宿的青睞。自宋以降,佳墨就成為文人書案的陳設、觀賞品。古墨收藏頗為不易。一是墨為書畫消耗品,極易損壞;二是保存難、存世量小。寒來暑往、冷熱交替、黴潮侵襲對墨品都有直接緻命的影響。因此,古墨流傳下來十分不易,精品更屬鳳毛麟角。 當前,收藏拍賣市場上拍的大多為清代、民國時期的墨品,其中珍玩觀賞墨、集錦墨(套墨)、文人自製(用)墨、禦製墨成交落槌率最高。也就是說此類墨品最受藏傢和市場的認可。 本書為“收藏起步叢書”之一,圖文並茂地介紹瞭古墨的基本知識。

評分

希望能夠予以退換貨!!!!!!!

評分

描金:墨乾燥後,還要將墨麵上的款識紋樣作描金添彩處理。一般以上金色和銀色為主,故名描金。描金層要求光亮、整潔、色層均勻。描金的作用,不僅是好看,而且有密封作用,使墨保持一定的濕潤度

評分

,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尹潤生是二十世紀我國古墨收藏、鑒賞、研究名傢第一人。古墨,通常歸類於文房四寶。但古墨絕非為單純的消耗品,古墨將雕刻、繪畫、書畫藝術及精斟的製造技術結閤於一身,墨上呈現、記載著文學、宗教、天文、地理、曆史、建築、耕織等等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它是中華文化斑斕的一角。古墨有百年如石,一奌如漆的品質,墨跡不怕日曬雨淋。1956年尹潤生先生與知名學者及收藏大傢葉恭綽、張子高、張絅伯先生一起,選明墨精品,四傢藏墨圖錄,四位還都將畢生收藏捐獻給國傢。尹潤生的前一部遺作墨林史活於1986年在其夫人協助下,由紫禁城社。墨林史話側重於古墨知識的介紹,本書則純為古墨文物的考辨,是作者以畢生的精力收藏、保護、鑒賞研究古墨的筆記。尹潤生墨苑鑒藏錄由其作者長女整理、編篡。為瞭方便讀者,特將書中墨銘齣現的人物、作者,引用的墨論書目,匯總於後。亦將墨林史話中有關古墨知識的篇章作為附錄收入。,,明墨萬曆及前朝一萬花榖墨正圓形,通體漆衣。麵中界以雙邊,中間隸書陽識「萬花榖」三字北,鎸繪正龍蟠繞,鱗瓜之罅錯以萬花側,楷書陽識「吳乾初製」四字款。重五兩。【案】吳乾初,安幑歙縣人,明隆慶、萬曆間墨工。乾初造墨負盛譽,傳品絕鮮,墨林重之。考宣城麻三衡墨誌,載乾初墨兩品,一曰「瑞應圖」,一曰「清溪墨」。新安方瑞生墨海,載古玉齋王朝卿藏乾初墨亦兩品,一為「赤水玄珠」,一即「瑞應圖」。。

評分

印刷精美,圖文並茂,尤其是在京東618搞活動購買,物超所值。就是原價太貴。

評分

評分

七十年代末,在陝西薑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齣土瞭一套繪畫工具,其中有石硯、研棒及硯蓋,距今約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齣土的戰國墨硯,是用鵝卵石打磨製成。不過,那時的墨為天然礦石,因而硯還需用研棒輔助,纔能將墨磨至細。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製從什麼時候纔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於現在的硯呢?目前所知,要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於發明瞭人工製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需再藉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瞭。如此看來,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韆多年的漫長跋涉,纔逐漸消隱,盡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評分

書還是不錯的,講解的十分好。喜歡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尹潤生墨苑鑒藏錄(上下)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